第497章帝王回朝,付诸东流
第497章帝王回朝,付诸东流云染笑了笑,不紧不慢地抿了一口茶,目光扫过在座的几位,最后定在孟景苏身上:“嫡亲王,本公子想先问你一个问题。”
孟景苏一怔,强自镇定笑道:“云小侯爷请说。”
“若是孟凌恒回来,嫡亲王打算如何自处呢?”云染问的再轻松不过,语气中带着满满的笑意:“或者说嫡亲王走到今日,该设想过一切可能。本公子也实话告诉嫡亲王,孟凌恒已然恢复,很快就要回来了,嫡亲王若是还有什么筹谋,可要尽快安排了!”
孟景苏脸上的笑意僵住,冷冷地看着云染:“云小侯爷是哪来的消息?”
云染道:“嫡亲王要管的不是本公子的消息是哪来的,该筹备迎帝王还朝才是正经事!”
孟景苏目光一沉,去看汐陌的脸色,见她也是一副意外惊喜的模样,看来她也不知道这件事。云染此人深不可测,他主动说出这件事,不管是真是假,乱得始终是自己的计划。
“既然是云小侯爷给的消息,本王便信以为真了,这就去准备。”孟景苏起身,朝着汐陌抱了抱拳,沉声道:“娘娘,本王便先告退了。”
汐陌神思早已飞远,也不知孟景苏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当她回神过来的时候,殇悦她们也带着孩子离开了,只有云染坐在原来的位置。
云染毫无形象地窝在椅子里,手里把玩着一把玉质扇骨的折扇,打开再合上,合上再打开,显然是无聊至极了。
“你说的是真的吗?”汐陌低低地开口,仿佛稍微大一点的声音,便会打破此时此刻的景象,几个月以来,最令她觉得不真实的景象。
云染笑意加深:“你觉得呢?”
“我不知道。”她真的不知道。这些日子不但没有孟凌恒的消息,就连汐阡,也是一去无踪影,她总觉得云染是知道什么的,可他根本没有要告诉她的意思。她也就一直按捺住心中的急迫,耐心的等着。
云染起身,走到汐陌的面前,拍了拍她的肩膀:“放心,这是真的。汐阡已经给我消息了,他得到了雪莲,并且已经找到了孟凌恒,只是孟景苏把控着京城,他们无法进城而已。”
“那我们该怎么办?如何帮他们?”汐陌一把抓住云染的胳膊,急切地看着他。如今能帮忙的,也只有云染了。
“最好的法子自然是拿下孟景苏,可是这无名无罪,嫡亲王可不是那么容易被你抓住的。”云染道:“再说了,这些日子他积攒的人心可是不少呢。”
“他串通孟辰曜设计陷害了孟凌恒,否则他也不会中计坠崖!”
云染低头看她,毫无情绪地问:“你有证据吗?”
汐陌一怔,慢慢摇头。她哪里有什么证据,孟辰曜已死,那次战事的背后,只有孟景苏清楚一切。或许汐阡也能知道一点,可若是那样的话,汐阡岂不是也要被牵连?
“不必担心了,有你师父在,还怕搞不定?”云染朗声一笑,扫去一切雾霾迷茫:“孟凌恒终究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只要他站在那儿,一切便可迎刃而解!”
汐陌看着云染胸有成竹的样子,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欣喜,一把抱住了他:“谢谢师父!”
云染显然没料到她突然的举动,身子一僵,轻轻拍了拍她的背,然后松开了她:“不过要你写一份信给欧阳尘寒,让他帮帮忙。”
汐陌点点头:“好!”
三天后,三国同时发来国书,称恭贺西岳帝王回朝,并且派遣使团前来贺年,使团将在年前年后赶到京都。
此事传到早朝之上,百官震惊,纷纷向孟景苏确认是否有此事。碍于压力,孟景苏只得点头承认,并且在众臣的催促下备下了迎驾的仪仗,将于第二日前往城外迎接。
嫡亲王府的书房,灯火辉煌。
厅中跪着数名幕僚,个个一脸坚定,誓不回头的模样,跪谏孟景苏采纳他们的意见。
孟景苏端坐上首,面无表情地看着底下的几人,看不出他的想法。明日孟凌恒回京,他这么多年筹谋的一切将会付诸东流,今夜是最后的机会。带兵杀入皇宫,扣下贵妃,先下手为强占领京城,一切或许还可搏上一搏。
可是他在犹豫什么呢?如果不赌这一把,等着他的又是什么?
“王爷!”跪着的几人心急不已。王爷从圩水城回来就该夺位,优柔寡断至今,无疑是与那个女子脱不开关系,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孟景苏神色不动。他自然清楚下面人的意思,可此时追究这些又有什么意义?不管他有没有得到那个位子,只要孟凌恒没死,其实结果都是一样的不是吗?从小到大,他的存在本就多余,始终活在孟凌恒的阴影下。原以为这次会是翻身的机会,可谁料到即使中了彼岸剧毒,他依然能活?
先下手为强么?即使他成功了,孟凌恒还是会回来,到时候再来一次兄弟对决?他很清楚,明面上交手,他根本不可能是孟凌恒的对手,否则也不会选择蛰伏这么多年。
“你们都先下去吧,让本王想想。”孟景苏摆摆手,疲惫地按了按额头,说完不再开口,任那些人再劝也不抬头。
下属们见状也不敢劝的过分,只得叹气退下。
烛光下,孟景苏闭着眼睛,忽然笑了起来,带着一抹讽刺与自嘲,在这个夜里显得格外清晰。笑声从书房飘出,落在院中人的耳里,同样是一片苍凉,她的唇角露出一抹苦涩,转身离开。
冬夜的冷风吹过,细雪扬起,飘落在地上,掩盖了一切痕迹。
这场雪下了一整夜,清晨的时候才缓缓停下。今日是除夕,注定不会是平静的日子,大街上人头攒动,即便一个摊位都没有,却仍是热闹非凡。
由嫡亲王率领的文武百官一早便出城了,仪仗齐全,只为迎接失踪两个多月的皇帝。这样大的阵仗也在一方面表明了孟景苏的立场,那些说嫡亲王不甘于臣的谣言也不攻自破。
仪仗如愿接到了孟凌恒,浩大的长队缓缓朝着京城驶去,午时正好入得城门。
阡陌楼的阁楼上,视野开阔,将底下的整条街纳入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