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袁涣献计联袁绍,伊籍恒阶赴渤海 - 三国争霸 - 大噗喽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三国争霸 >

第585章袁涣献计联袁绍,伊籍恒阶赴渤海

代郡高柳城内,公孙瓒中央端坐,面沉似水。左右两旁皆不敢言。

“诸位,现如今赤卫军气势如虹,诸位有何办法应对?”公孙瓒环顾四周,文臣武将皆沉默不语。

“大人,袁涣倒是有个办法,可以让赤卫军首尾不能相顾……”一旁的袁涣站出来说道。

系统提示:

历史上的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汉末年官员,出身“陈郡袁氏”,他的父亲袁滂,官至司徒。郡守任命袁涣担任功曹之职,郡中贪赃枉法的官吏闻讯后,都自动离去。后被公府征辟,又被举为高第,授官谯县县令,未去上任。

刘备任豫州牧时,推荐袁涣为秀才。后来,袁涣避难于江淮之间,被袁术所任用。袁术每次向袁涣咨询探问,袁涣总是正气凛然地论述自己的主张,袁术辩驳不过,但是仍然敬重他,不敢不对他以礼相待。

吕布在阜陵攻打袁术,袁涣随袁术一起迎战,于是又被吕布拘留。吕布想让袁涣写信去大骂羞辱刘备,袁涣认为不能这样做,吕布再三强迫他,都不答应。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率兵剿灭了吕布,袁涣又转投曹操,拜沛南部都尉,后又任谏议大夫、郎中令等职,在任上尽心尽责,以敢谏直言称名。

当时有传说刘备已死,群臣都拍手庆贺,袁涣因为自己曾经被刘备举荐为吏,独自不表庆贺。

袁涣因病辞官后,深受百姓思念。

袁涣恕思而后行,外表温柔而内心能断,处危难则勇气极大。汉末三国时期,唯有程昱、曹仁、袁涣三人被评价为勇冠贲育。

那袁涣原本在右北平的无终县大牢之中,后被赤卫军救出,可袁涣此人一心认准了公孙瓒,和祢衡、伊籍、桓阶三人不远千里的去寻那公孙瓒,此种精神也让公孙瓒十分的感动。

“速速讲来……”公孙瓒眼中放光。

“可命一舌辩之士带着重礼去见袁绍,约其共讨赤卫军。命渤海郡的袁绍北上攻击赤卫军的涿郡或者渔阳郡,则赤卫军必将人马抽调一部分去救援,这时便是咱们的机会,收复下洛及上谷郡便指日可待。”袁涣轻摇羽扇,微闭双眼。

“仅凭一些礼物就可以让袁绍出兵吗?”公孙瓒有些疑惑。

“那仅是见面礼,真正的好东西是赤卫军已经占领的涿郡!那里紧挨着渤海郡,现如今的袁绍郁郁不得志,那韩馥并不相信袁绍,因此只给了他一个小小的渤海郡,袁绍狼子野心,怎么可能偏安一隅,因此他现在更看重的是地盘和实力!因为赤卫军的大力发展,现如今的涿郡和渔阳郡已经物阜民丰,是个发展的很好的地方,如果袁绍能顺利的拿下这两个郡,那么实力必然大大的增加。我相信只要找一个能言善辩之人,此事必成……”袁涣坚定的点了点头。

“嗯,有道理!那依先生之见,谁堪此任?”公孙瓒环顾文臣武将,未发现合适的人选。

“伊籍可担此任……”袁涣说道。

系统提示:

历史上的伊籍:字机伯,兖州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年少时依附于同乡刘表。刘备落难到荆州时,伊籍时常拜访,托请刘备照顾。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死,伊籍便转投刘备,一起渡江南下。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帮助刘璋,伊籍亦有跟随。随后刘备和刘璋双方决裂。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进入成都(今四川成都),自己兼任益州牧,任命伊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伊籍所受到的待遇仅次于昭德将军简雍和秉忠将军孙乾等人。

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后,升任伊籍为昭文将军。伊籍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同制定《蜀科》,《蜀科》是治理蜀汉所用的法律,《蜀科》中的条列律令都出自这五人之手。

有一次,刘备派遣伊籍出使东吴,吴主孙权听说伊籍很有辩才,想用言辞挫败他。伊籍刚进殿入拜行礼,孙权对他说:“你侍奉无道之君很辛苦吧。”伊籍当即回答:“一拜一起,谈不上什么辛苦。”伊籍的随机应变之敏捷,大都与此类似,孙权对他的回答十分惊异。

“嗯,伊籍先生何在?”公孙瓒问道。

“伊籍在……”伊籍出列,笑着施礼。

“伊籍先生因何发笑?”公孙瓒不解的问道。

“我笑一月之后便可再食那桑水鲤鱼,甚是想念啊……”

“啊?哈哈哈……”公孙瓒大喜:“我想尽快吃到桑水的鲤鱼,还得有劳先生啊……”

“好说好说……”伊籍也不推脱:“这件事情就交给我吧!”

“怎可让先生一人前去,桓阶,你带上一千将士护送伊籍先生……”公孙瓒大喜。

“是,大人……”恒阶领命。

系统提示:

历史上的恒阶:字伯绪(《孙夫人碑》作伯序),长沙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桓阶早年当过郡守的功曹史。太守孙坚推荐他为孝廉,后被朝廷任命为尚书郎。桓阶因父亲去世返乡奔丧,正赶上孙坚在攻打刘表时战死。桓阶便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拜见刘表,请求为孙坚送丧。刘表被他的义气所感动,就把孙坚的尸首、灵柩让他带走了。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表绍在官渡相持不下,刘表带领荆州的人马全力接应袁绍。桓阶见到这种情况,就劝说太守张羡游投曹。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荆州之后,听说桓阶曾经为张羡出谋划策,认定他是个奇才,就征聘他做丞相掾主簿,在丞相府典领文书,参与机要。后又调任赵郡太守。魏国建立之初,桓阶任虎贲中郎将侍中。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后,桓阶升任尚书令,成为直接对曹丕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官员,事实上即成为宰相,封高乡亭侯,加侍中。

黄初二年(221年),桓阶得病,曹丕亲自去看望。

桓阶病势严重,曹丕又派使者传诏拜他为太常。桓阶死后,曹丕伤心得直流眼泪,谥封他为贞侯。桓阶的儿子桓嘉继承了他的爵位,桓阶的弟弟桓纂被任命为散骑侍郎,也被赐封为关内侯。

正始四年(243年)七月,桓阶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

公孙瓒之所以选择让恒阶去护送伊籍,那是因为他们都是从右北平郡过来的,关系莫逆,所以一路上有话可聊,不会觉得寂寞。

伊籍辞别了公孙瓒,和恒阶一起一路绕行,朝着冀州的渤海郡出发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