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轻松收了渔阳郡,四方之士慕名来 - 三国争霸 - 大噗喽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三国争霸 >

第449章轻松收了渔阳郡,四方之士慕名来

其他人都不陌生,可唯独那个负责税务的桑弘羊,很多人都不认识。其实桑弘羊是张耽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的。

此人原本是甄宓家里的家丁,但此人精于心算,便后来被安排做了管家,甄宓跟了张耽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耽发现了桑弘羊的本领,而偏偏此时系统给出了强大的提示:

系统提示:

历史上的桑弘羊:前155年-前80年,河南洛阳人,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

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岁时以精于心算入侍宫中。历任侍中、大农丞、治粟都尉、大司农等职。自元狩三年(前120年)起,在汉武帝大力支持下,先后推行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制改革、酒榷等经济政策,同时组织六十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武帝继续推行文治武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并引发批评。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昭帝即位,桑弘羊迁任御史大夫,与霍光、金日磾等同为辅政大臣。始元六年(前81年),盐铁会议召开,因贤良文学指责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政策"与民争利",桑弘羊与之展开辩论。会后,改酒类专卖为征税,其他政策仍沿袭不变。

元凤元年(前80年)九月,桑弘羊因与霍光政见发生分歧,被卷入燕王刘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牵连被杀。

有了系统的这个提示,张耽一下子就好像发现了宝藏一般,由于赤卫军发展壮大的速度很快,底盘占领的也是越来越多,原本不用考虑税收的情况,可现如今有了底盘,这个事情便摆在了眼前,所以突然出现这样一个高手,张耽岂能放过,直接破格提拔!

桑弘羊自然是感激不尽,发誓效忠张耽,至死方休!

因此在一番大刀阔斧的人事任命之后,赤卫军的发展进入了空前的机遇期。

无论是正在休整的野战旅,还是蓄势待发的1旅、2旅及其他各级官员都是兴高采烈,斗志昂扬,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机会,此时的他们更加的坚信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进行了一番调整后,张耽并不躺在功劳簿上暗爽,而是带着手下的兄弟们一鼓作气向着西边的渔阳郡发起了进攻。

这渔阳郡原本已经被乌桓兵占领了,但后来由于丘力居的战败,乌桓兵战略转移,向着西南方向劫掠去了,因此幽州的西部已经进入了无人管辖的区域,各地山匪横行,百姓苦不堪言。

而一路逃窜的公孙瓒在幽州的西部总算是扎下了脚跟,公孙瓒知道张耽的心思绝不是仅仅能偏安一隅,必然是向西进发,因此公孙瓒在进入渔阳郡后根本没有做任何的停留,又将当地劫掠一番后,便继续向西,最后在上谷郡停下了脚步,在这里休整人马,招募士卒,恢复势力。

有这样的机会,张耽如何能不把握,骑兵在前,步兵在后,一路跑马圈地,很快便将渔阳郡收到了自己的名下。

渔阳郡虽然饱受战争之苦,先后经历了乌桓兵和公孙瓒的劫掠,但在这里,张耽开设招贤馆,却意外的发现了不少的人才。

武有:猎户出身的解珍、解宝兄弟二人,贩卖私盐的童威、童猛兄弟二人,

文有:王朗、崔琰、崔林、杜畿。

这么多的人才让张耽直呼不敢相信!虽然武将并没有特别的突出,但文官确实让张耽心中一惊。尤其是王朗,这个被黑的最惨的家伙,其实历史上确实厉害的人物!

系统提示:

历史上的王朗: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临沂市郯城西北)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服丧,不应孝廉之命。徐州刺史陶谦举其为茂才,拜徐州治中从事。后升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

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南攻会稽,王朗率军抵御,终为其所败,并在逃亡途中被孙策擒获,受到礼遇。

之后应丞相曹操辟命,辗转数年后才抵达许都,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魏王国建立后,以军祭酒兼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魏建立后,改任司空,进封乐平乡侯。

曹睿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

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成”。其孙女王元姬嫁于晋文帝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齐献王司马攸。

王朗学识渊博,与其子王肃同为经学大家。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并有文集三十四卷,今多已佚失。

历史上的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县)人。东汉末年名士,司空崔林从兄,丞相曹操谋士。

相貌俊美,生有一部虬髯,很有威望。

初随袁绍,拜骑都尉。曹操平定河北,以为别驾从事,十分敬畏,迁东曹掾。曹操晋封魏公,以为魏国尚书,迁中尉。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通信杨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被曹操认为有不逊之意。坐罪下狱,为曹操所赐死。

历史上的崔林: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人。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中尉崔琰从弟。

曹操平定冀州,任命崔林为坞长,后改任御史中丞。

魏文帝时,历任幽州刺史、大鸿胪、司隶校尉。

明帝时,升任司空,封安阳亭侯,后进封安阳乡侯。正始五年(244年)去世,谥号孝侯。其家族即著名北方大族“清河崔氏”。

历史上的杜畿:163年-224年,字伯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东汉末及三国时期曹魏官吏及将领,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

历官郡功曹、守郑县令,善于断案。

荀彧将他举荐给曹操,曹操任命他为司空司直,调任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曹丕受禅登基后,封杜畿为丰乐亭侯。官至尚书仆射。

后在陶河试航时遇上大风沉没,杜畿淹死,死时六十二岁,曹丕为之涕泣,追赠其为太仆,谥戴侯。

这些人物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现如今却个个穷困潦倒,因为乌桓兵及公孙瓒的恶行,他们都成立饥不果腹、面黄肌瘦的可怜人。

张耽知道他们的情况,立刻亲自接见了他们,并好生安排,思考着如何能够更好的将人才调配到合适他们的岗位上去。

而新来的解珍、解宝和童威、童猛则相对好的多,他们都是有武艺在身,实在不行的时候还能上山打猎,因此倒不至于像文官那么凄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