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小姨 - 八零年代灿烂人生 - 秋十八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05章小姨

第105章小姨

汽车在省道上一路飞驰,终于在午后回到晋陵,直接将胡巧月送至晋陵市第一人民医院。她将在这儿继续康复一个疗程。

安顿好胡巧月,林思危顾不上回家,直接坐公交车去了张家塘。

贾士兵的配载点已经正式开业,张家院墙上刷得簇簇新,鲜红的“配载”两个字,在一众灰扑扑的房屋中格外显眼,像两朵盛开的花儿。

院门敞开着,院子里堆了几垛箱子,都是贾士兵刚从卡车上卸下的。

“思危来啦。”苏红霞招呼着,手里一刻不停填着小卡片。

“小姨,姨夫。看来生意不错嘛,这里好几批货吧。”林思危道。

苏红霞语气略得意:“是的呢,这三箱是发到沙平的,那两箱是往卫溪的。晚上第三塑料厂有车过来,他们给带走。”

第三塑料厂也是轻工局的企业,不用问,肯定是蒋新泉介绍的生意。

苏红霞将填好的卡片挂到相应的货箱上,然后收工,拍着身上的灰尘招呼林思危在竹椅上坐下,然后转身进屋。

林思危熟门熟路地拎起墙角热水瓶,给自己倒了一杯水,苏红霞已经拎着一篮子菜出来了。

“在这儿吃晚饭,我刚好切了些肉丝,晚上给你们炒肉丝吃。”苏红霞将篮子往地上一放,开始摘菜。

林思危也顺手帮忙,说道:“晚饭就不吃了,我过来是想请姨夫帮忙做根拐棍儿,奶奶出院要用。”

苏红霞一惊:“你奶奶住院了?”

当时走得匆忙,林思危也没来得及跟苏红霞她们说,便把去省城做手术的事说了,又说今天刚回晋陵,奶奶还要在晋陵第一人民医院做两周的康复。

苏红霞直跺脚:“不早说,我得去看看你奶奶。哪有亲戚住院都不去看望的道理。”

说干就干,她当即就扔了手里的菜,从钱箱里数了几张钞票:“我去市场上买点苹果和奶粉,你现在就带我去。”

林思危乐了:“小姨,不急这一时,别耽误你们做生意。”

贾士兵已经从屋里拎了一盒饼干出来:“耽误什么啊,我们一天忙到晚,就这时候最空闲,我留下看场子,红霞代表我去,正好。这是前两天我让跑海城的司机带的,芳芳最爱吃的饼干,刚到手,正好给你奶奶送去。”

“那芳芳吃啥?”

“再带不就是了,晚几天吃也瘦不着她。”贾士兵拍胸脯,“拐棍儿包我身上,早先在乡下我做拐棍儿就是出名的,过两天就给你送去。”

说着就赶二人走,自己坐下来开始摘菜。

林思危知道,小姨和姨夫一直就是这样热心的,他们和奶奶无亲无故,之所以对奶奶这么好,也是因为自己的关系。

思及此,又暗自感叹,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尚且能相互照拂,有些血脉至亲却可以多年形同陌路,也算是人间百态了。

苏红霞一去,病房可就热闹了。

她奶奶长,奶奶短,搞得素来淡漠的胡巧月颇有些应接不暇。但看着苏红霞自来熟地给隔壁床阿姨送了两个大红苹果,胡巧月也感叹,自家孙女多少还是有些苏家的遗传,起码这份八面玲珑,自己是说什么也赶不上的。

苏红霞自然是有自己的打算。

她一来就观察了胡巧月的病情,发现老太太精神头挺好,动了手术的腿也能行动,就是不利索罢了。

反正老太太本来也不利索,不会更坏,只会越来越好,她就替外甥女松了口气。

至于拉拢病友,苏红霞也有自己的想法。

要指望胡巧月和别人打成一片,那是不太可能。可不得她这个当姨的出面,和别人搞好关系,日常住一个病房,多少也能有个照应。

说来说去还是怕林思危负担太重。

她还是个孩子啊,一个人,又要上班,还要照顾病人,太不容易了。

殊不知这个“孩子”很有照顾病人的经验,别说原身曾经照顾过病危的妈妈,就是咱林总,也是苦日子里过来的。

一下午转瞬过去,眼看着夕阳西斜。林思危去附近小店买了一份豆腐汤一个菜肉馒头给胡巧月当晚饭,打水给她洗漱,收拾停当然后和苏红霞一起离开。

见她有两个省城带回来的大包,苏红霞执意要帮她拎回去。

也亏得她这份执意。二人走到阳川路281号时,天色已然黑了,而281号的楼上,赫然亮着灯。

林思危顿时愣住。

苏红霞先没反应过来,见林思危停下脚步,她也擡头,这才想起那正是胡家的窗口。

“怎么,家里有人?”苏红霞问。

林思危顿时有了不好的预感,摇头。

“不会是小偷吧。”苏红霞紧张起来。

林思危深吸一口气,低声道:“怕是不速之客。”

苏红霞也不懂她说的不速之客是谁,但她很肯定,一定是不受欢迎的人。

“我跟你一起上去!”

开门,林思危拉开楼道的灯。

听到拉灯的动静,一阵脚步声响起,一个热情无比的声音出现:“妈,你回来啦——”

林正清出现在二楼。

“思危?”

再一看林思危身后的女人,他有些疑惑。只觉得似曾相识,却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