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发财了
吩咐完送走了贾大匠,杨成火又开始召见御马监的杨松泉,年达和八喜,把御马监管理的皇店,交出来由东厂管理,御马监啊,主业当然是养马带兵。
这些京城的皇店,杨成火准备把自己的画像拿去售卖,每一幅预备卖100两银子,而且要把刻版送到应天府南京继续印画,一起开卖,杨成火心中已有销售的策略,料想能赚一笔,谁叫自己现在的身份是皇帝,这种金字招牌必须利用。
杨成火苦等了十二天,每天入睡的时候,心中都有一点祈盼,祈盼着王承恩出现啊,这样他就能睡的安稳些。
“王承恩快快给朕汇报下这次的抄家成果。”听到王承恩求见,杨成火在乾清宫,衣服都不穿就跑了出来。
“陛下,这几个人太能贪了,查抄出现银共四百零八万三千六百五十二两,金六万两,田地三千顷,古玩字画八十三箱,宅院三十五处,其中以宁国公府为最大,家中侍女二百一十三人移送教坊司,具体清单在此,请陛下御览。”王承恩说着呈上一份清单。
杨成火只感觉钱很多,却没有什么概念,这么多金银实际已经相当于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相当于后世的24~30亿大钞,加上内库还剩的七十几万两,杨成火算是真的富起来了。
“承恩,金银入库否?”杨成火虽然兴奋,但马上意识到这只是纸上富贵,攥在手里才是真。
“老奴入库后才来禀报的,陛下放心。”
“承恩,此事办的好,甚合朕意,朕放你三天大假,三日后,发放参与此次抄家人员的赏银。”杨成火开心的道。
“陛下,老奴失职,此次尚有46人被发现偷拿夹带,都已经关在锦衣卫大牢,听候陛下发落。”王承恩小心地道。
“无妨,承恩,那是他们的过失,和你关系不大,俗话说清酒红人面,黄金动道心。将心比心,朕也很难做到不为所动啊。”杨成火正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原来说要全部砍了的,现在也不提了。
“通知锦衣卫大牢,让锦衣卫不要苛待了他们,膳食要好一点,告诉那些犯事的,好好反省,朕改元崇祯之日,就是他们得出牢笼之时。”杨成火还是出于来自后世的想法,不愿杀人,能挽救最好。
锦衣卫啊,锦衣卫,还有大作用,绝不仅仅是协助东厂办事,可是现在杨成火只有一个邝鹰,而且邝鹰的作用,杨成火已经想好了,可偌大的锦衣卫是全国性的,还需要人统领才是,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不像宫里头选选太监,各管一亩三分地这么简单。
三天后,杨成火把赏银发给了东厂和锦衣卫参与此次抄家的人员,王承恩单独发了一万两白银,小六子五百两。
“承恩,不要沉浸在朕的赏赐之中,朕还有大事要与你商议。”杨成火沉声说道。
“老奴随时听候陛下差遣。”
“宫里的事暂时翻不起什么浪花了,可宫外,因为魏忠贤的关系,暗潮涌动啊,你现在携朕的赏银之威,把锦衣卫也管起来,就像勇士营一样,朕有了合适人选,会派人把这个差事从你身上拿走。朕现在宫外没什么可用的人,而宫外比宫内复杂,朕不能一言而决。
朕想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选取一些为朕可用之人?”
杨成火当这个皇帝,生不逢时,他的皇兄有一个儿子,可惜在王恭厂大爆炸(天启大爆炸)中因意外丧生,因此没有直系继承人,临死把皇位传给杨成火,杨成火附体皇帝以后,记忆不全,能依靠的只有一套小系统,而实际呢,杨成火附身的崇祯皇帝没有当过太子,仓促上位,没有受到太子应该得的储君教育,也没有一个正常储君应该有的一套管理班子,虽然当了皇帝,可满朝文武,外戚宦官竟没有一个自己人,能信用的也就是原来信王府的不到200人,有事只能找王承恩商量。
现在虽然处治了魏忠贤,有了一些资本,可要想凭这么点力量镇住宫外那些元宿巨擘,还差的很远。
“陛下,您可开恩科取仕,选取利于陛下和大明的人才。”王承恩提示道,他是内臣,外庭的事不想掺和太深。
“就是那些读酸书的,能是什么人才呢,朕看他们书看的很多,能实干的少啊,朕现在最需要的不是读酸书的人,朕现在最需要的能为朕掌握兵马的人,一个王吉韬远远不够,承恩啊,有句话叫天下兵马最强者,为皇也!
朕现在的兵马太少,空有皇的名头而已。”杨成火落寞地说道。
“陛下,可开武科会试选拔带兵的武人,他们既识文断字,又弓马娴熟,正符合陛下的要求。”王承恩赶紧说道。
“你的意思还可以专门选拔武状元?”杨成火一脸懵圈,原来科举考试不只考读书写字啊。
“是的,陛下。”王承恩肯定道。
“这个武状元怎么选呢?”杨成火恨不得现在就开始选。
“回陛下,科举取仕由礼部负责,老奴也不是很清楚。”王承恩还是要把自己撇清。
“礼部,礼部。”杨成火边念叨着,觉得自己需要召集一次大朝了。
“承恩,通知大臣们,明天巳时三刻举行大朝会,朕有诏令颁布,让他们不要迟到了。”杨成火第二步计划算是启动了。
皇极殿内,众大臣三呼万岁,礼毕。
“朕今日召集诸位爱卿有三道诏令要发布,请诸位爱卿静听。
第一道,是关于魏忠贤结党营私之事,朕已处罚于他,不日将遣戍德陵,家产尽没,望诸卿谨之慎之,不要步了他的后尘。“
杨成火一说完,和魏忠贤走的近的人都感觉一阵凉意,其中以兵部尚书崔成秀感觉最深,崔成秀,在朝廷政争中投靠魏忠贤,获得庇佑,一路飞速升迁至兵部尚书。而不是崔成秀阉党一派的人,听到这消息很高兴,他们准备弹劾的奏折早就写好了,一个萝卜一个坑,原来的阉党下台以后,那可是一大堆油水十足的空缺。
“第二道,由于皇兄殡天,朕接手大明江山时日尚短,为了朝局稳定,朕决定,自今日起至崇祯二年末,除谋反大罪,御史言官不得参劾内阁辅臣,六部尚书,各地督抚大臣,违者重处!”
杨成火刚说完,就有人出班插嘴道:
“陛下,此事还需内阁票拟,御史言官风闻奏事乃是祖制,不可轻废啊。“
杨成火一看这个人,浑身散发着黑气,忠诚度只有40,他恨不得现在就拿刀砍了他,可还是要暂时压制自己的怒火。
“这位爱卿说的有理,可朕并未要废掉言官制,而是要维持朝廷中枢的平顺,保持朝纲稳定,时间为两年,并非完全不让言官说话。”杨成火表面装作温和,实际有点生气。
“诸位内阁辅臣,此事,当堂票拟,朕和群臣等着你们。”
“禀陛下,内阁票拟通过。”不一会,内阁首辅施凤来出班答道。
“好,即刻拟旨,颁行天下。”杨成火赶紧抢着道。
“第三道,朕欲在崇祯元年开恩科取仕,朕要开两次武举,一次为北榜,一次为南榜,再开一次文举,礼部为朕筹划此事。”杨成火终于把自己想的事全部说完。
“臣领旨。”礼部尚书来宗道出班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