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极品再现 - 明末之皇帝有系统 - 朕行朕素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9章极品再现

第二天,杨成火早早的来到城墙上等人,不一会松散的队伍来到了城下,杨成火抬眼望去,只见他们有的人衣服单薄,各个身上都有补丁,杨成火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啊。

运起系统一看,又一道紫光直冲天际,还有3个忠诚度700以上的,算是捡到宝了,杨成火举着一面黄龙旗,一番舞动沟通,把自己想要的人选出来,然后吩咐给今天来到其他人每人赏1钱银子带回,明天再换500人来。

杨成火把这四人带回乾清宫。

“皇上,小的有些饥饿难耐,能不能先给小的弄口吃的,然后再干活。”这个身上有紫色光柱的胆子还挺大,直接向杨成火开口,没办法,从浣衣局走到皇城,再从皇城城墙走到乾清宫,他们又累又饿啊,杨成火是体会不到,几乎都在坐辇。

“这样吧,离传膳还有一段时间,朕桌上这些糕饼,你先吃点垫一下。”杨成火指了指桌上的几盘精致点心。

直属监几人把糕饼分给他们四个,他们马上就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慢点吃,别噎着了,这里还有茶水,喝点,然后坐下。”杨成火慢慢地道,引导他们吃慢一点。

不一会几个糕饼就被他们四个一扫而空。

“皇上,你让我们干什么活,尽管吩咐吧。”其中一人道。

“朕是需要你们干活,不过不是你们原来的职司,朕找你们出来是让你们为朕卖死命,做死士。”

“皇上赏小的如此好吃的饼,小杆子这条命豁出去了,我愿意做陛下的死士。”

“我也愿意。”其他人异口同声。

因为是高忠诚度,这个事,杨成火心里头一点波澜也没有。

“好好,朕没看错你们四个,朕选你们出来,是让你们脱离浣衣局,加入朕的直属监,全部如你们一样,是朕的死士,随时为朕赴汤蹈火,你们是后加入,有些规矩需要先学习,具体职司你们听你以后的管事就行了,等会用完午膳,你们就去隔壁直属监报道。”

“我们听皇上的。”

刚才四个人吃糕饼的间隙,杨成火已经命人去准备午膳,杨成火老样子,每顿四菜一汤,这要是传出去,那就要说皇帝节俭了,他们四个就没有杨成火的伙食标准了,每个人一菜一汤。

不一会,杨成火就发现他们四个不动筷子了,原来是饭菜不够啊,杨成火立马吩咐给他们添饭加菜。吃完了饭,那个叫小杆子先哭了起来,其他三个也开始哭。

“你们怎么哭了?”

“皇上,这是我进宫以来吃的最好的一顿饭食,让我现在死,我也无憾了。”小杆子道。

“哦,那朕可以让你多吃几顿,更无憾了。”杨成火道。

“皇上,我们在浣衣局除了要承担繁重的劳务,很多时候吃不饱饭,也没有这么暖和的房子住,小的进浣衣局5年了,每年冬天都有冻死饿死之人,小的抬尸首也有5年了,要不是皇上把我解救出来,我也迟早是那些冻死饿死之人。”有光柱绕身的人边说边流泪。

他这话说的,杨成火不好意思了,因为他们是解救了,其他人还不是一样受苦,甚至生命不保,这责任算谁的呢?算杨成火没有把所有人救出来吗?

“这帮可恶的奴才,朕一时忽略了不在皇城的浣衣局,他们竟然如此作为。

传旨直属监,给朕查,三日必须要有结果,就查饿死人冻死人这件事。”杨成火心有戚戚啊,尤其是饿饭的滋味,他算是体验够了。

说着杨成火把手里的碗摔到了地板上。

杨成火这一举动把下面坐着的四人吓的哆嗦了一下,杨成火算是第一次显露真实的杀意。

“你们三个先去直属监报到,你留下,朕还想和你谈谈。”吃完了饭,杨成火留下带紫色光柱的人。

“你叫什么名字?年岁几何?”杨成火问道。

“小的叫鲁四郎,25岁。”

“进入朕的直属监,要改掉原有姓名,朕给你赐名叫天富,这就是你以后的名字了。”

“谢皇上赐名!小的以后就叫天富。”

“还有个叫天宝的,是你们的大管事,你以后就跟着他办事,去吧,你也去隔壁直属监报道,告诉他们朕给你赐名的事。”

传旨,半个时辰后去通知内阁辅臣,户部尚书,兵部尚书,锦衣卫掌卫事来乾清宫见朕,朕先睡一会,他们来了,叫醒朕。

吩咐完,杨成火沉沉地睡了下去。

因杨成火留用天启皇帝原班人马的缘故,户部尚书有一人,兵部尚书有三人,内阁辅臣有十人,又因魏忠贤的倒台,他们中有的人想要归隐田园,远离庙堂,上过好几道乞骸骨辞官的折子,可是都被杨成火留中不发,不予理睬。

小规模的召见,已经给这些大臣准备好了座位,不用像早朝一样都站着。

“陛下,不知今日何事找我等?”杨成火在首席落座后,内阁施凤来首先说话,内阁首抚施凤来此时已六十来岁,算是众官员里头岁数大,资历老的了。

“年已经过完了,朕希望列位臣工也要收收心了,朕虽不勤于早朝,可诸卿所奏之重要事项,朕知道后,也是茶不思饭不想,力求一个解决之道。”杨成火慢慢地说。

“还请陛下明示。”一人拱手说道。

“首要的事情,便是逋赋的追缴,朕希望第一次武举结束时,所有的逋赋必须已经在运往京城的路上了,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那是他们欠皇兄的,如今德陵还在修建,这个钱必须尽快补上来。”杨成火严厉地说。

“臣一定竭尽全力追缴逋赋,对各省州县再下严令。”户部尚书郭允厚答道。

“郭尚书说的好,朕简单地看了下逋赋的问题,好像江南地区很严重,因此只需向江南地区下严令,逾期办不到者,罢官去职,严查过往,取消功名,礼部记档,永不录用。”杨成火想当官不为他办事,留着你干什么?

“臣,臣遵旨,只是陛下,是否处罚太重了些?”户部尚书郭允厚弱弱地问道,这样子执行下去得罪人啊。

“国家赋税乃朝廷命脉,大明广大,各地情况不一,拖延数月或有灾荒尚可理解,然则居然拖延两年之久,这是何道理?这只说明,他们眼里没有朝廷,没有皇兄,没有朕,眼里另有他人和自己的小算盘,这样的人,不能为朕分忧,为朝廷出力,朕为什么还要留用,朝廷为什么要承认他的功名?”杨成火一顿怼,又是皇帝,下面的人不说话了。

“逋赋的事情,你们户部抓点紧,尤其是江南那块,接下来朕要说的还是户部的事。”杨成火这么一说,户部尚书就像在火上烤一样。

“自改元以来,朕一直思索如何降福于万民,思来想去,想到了减税。”

杨成火这一说,又炸了锅,兵部尚书好几人都有话说,杨成火让他们找一个人慢慢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