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我家麒麟儿何在? - 三国:抢了虎符,逼袁绍出家 - 紫色蔷薇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31章我家麒麟儿何在?

第231章我家麒麟儿何在?

在本部大营的士兵们看来,什么是该知道的消息,什么是一个俘虏不该知道的消息。这个问题根本不难判断。

简单来说,就是报喜不报忧。

所以徐晃慌张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从他探听到的那些消息里来看,曹操和袁绍的战争中。

曹操的劣势已经相当明显。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被袁绍给劫走了啊!

徐晃是什么,保皇党啊!

他跟着曹操的目标是什么,就是保护心目中的汉室皇帝。

结果呢?

皇帝没有保住,连自己都成了劫走皇帝的势力的俘虏。

徐晃很担心汉献帝的安危,毕竟他在曹操帐下的时候,也是一方领军大将,很多军情消息,他都知晓的一清二楚。

比如说,当日汉帝逃出长安的时候,头一个传讯救驾的诸侯,可不是曹操。

而是那位雄踞河北,四世三公,被汉帝视之为可以倚重的肱骨重臣的袁绍袁本初。

结果呢?

袁绍干脆利落的拒绝了汉帝的请求,当然真正的言辞肯定要委婉得多。

但这已经足以证明,袁绍内心有不轨的想法!

那汉帝落到袁绍手中,其下场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徐晃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尽快出狱,赢取人身自由,然后像在曹操帐下的时候一样。

一边为袁谭征战,一边用战功证明自己的实力,让袁谭也好,袁绍也罢,想要对汉帝动手的时候。

多少会有些顾忌。

按理来说,保皇党一派,主要还是在文臣中居多。

似徐晃这样的武臣,也会成为保皇党,这本身就是一件很让人想不通的事情。

这还要归咎到,徐晃的出身上面。

严格来说,徐晃并不算是地方豪族出身,他的徐家在河内,算是一方名门。

所谓名门,一般指的是地方上地位比较尴尬的家族。

你说他是地方的地主豪强罢,这户人家偏偏出了个官,还是文官。

可你说他是地方士家吧。

这出来当官的人,官职也真没有大到两千石的地步。

震慑一下当地的小吏还可以,但震慑不了当地执政一方的县令。

可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徐晃早年读过书的事实。

甚至如果不是因为在外做官的父亲突然病故,徐家的家境一落千丈,徐晃还真不至于跑来挥动大斧千军辟易。

虽说汉代的人不歧视武将,但这并不意味着,武将的地位真就和士人持平了。

一个最直观的证明,就是董卓进京之后,自认为相国,引来天下十八路诸侯围攻。

但问题是,后来王允把董卓弄死之后,他所做的那些事情,有哪一样和董卓不同?

不就是从武将把持朝政,换成了文人把持朝政而已。

归根结底,还是那一套官吏弄权的计策。

所以,徐晃心底还是很渴望成为一名士子的,虽说他这辈子,已经没有什么指望了。

但这并不妨碍,徐晃在自己内心里,以士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言行。

而这个标准进一步延伸之后,就变成了如今这个保皇派版本的徐晃。

只不过,徐晃作为保皇派,却并不算是死忠那一类型。

他忠于的只是皇帝这个象征而已,就像是大汉千千万万寻常百姓一样,你和他说汉献帝汉灵帝,他们不知道谁是谁。

他们只知道,哦京城的皇帝死了,天下又换皇帝了。

并且会对皇帝感到敬畏,因为皇帝在地方上的象征,世家大族也好,县官县尉也好。

无时无刻都在用实际行动,彰显着皇帝的权威。

而徐晃对于皇帝的忠心,某种程度上也是来自于这种敬畏。

他至今记得,曾经父亲在日时,因为接到选官的诏书后喜极而泣的模样。

以及父亲为官时,徐家在当地的风光。

所以徐晃才想要保护皇帝,但他这份保皇的心思,本质上还是源于,皇帝权威给大汉每一个子民们带来的震动和敬畏。

当徐晃发现,如今汉帝虚弱的本质之后。

这份敬畏,就会连着他保皇的心思,一并烟消云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