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生于七十年代(25) - 兰思思都市爱情合集 - 兰思思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5章生于七十年代(25)

第25章生于七十年代(25)

人难免有莫名心软的时候按照原定计划,新线项目的第二批设备将在首批三台投产两个月后到位,可先行的设备跑下来的效果并没有徐承预期的那么好,于是,原本沉默的反对势力乘机卷土重来,乔世宇的耳朵边充斥着各种激烈的声音,除了石坤,连原本左右摇摆的王万林在面对报表上的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值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倾斜,“乔董,我承认徐副总之前给我们描绘是一幅很美好的景致,森桥在投资方面一向谨慎为先,这次我们信了他,斥资数百万购进了这些机器,虽说两个月的时间不算长,但毕竟之前该做的我们都做了,以这个月末核算出来的结果看,即便再有提高,也远远达不到预期。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项目应该暂停,至少在我们有足够收回成本的把握之前。”

石坤的话就没这么委婉了,“乔董,徐副总不会是借着进口新设备的由头把老外不要的垃圾货塞给咱们吧。我看他跟那几个洋工程师聊得热络着呢,敢情以前就认识!”

乔世宇瞥了这个口没遮拦的心腹一眼,冷冷道:“如果不是徐承出面,你想买他们还不肯卖呢!”

石坤这才讪讪地住了嘴。

“去把徐副总请过来。”乔世宇吩咐王万林。

徐承一进门,就看到几张不豫的脸,立刻心知肚明,他朝乔世宇称呼了一声,便径自走到他桌子对面,依言傍着那两员大将坐下。

乔世宇道:“徐副总,新线的第二批设备就要上马,但是我们连第一批的三台设备都还没搞定,你觉得按原计划走合适吗?”

徐承沉吟了几秒,抬头道:“如果延缓,根据合同我们会有一定比例的赔付损失,既然采购是迟早的事,不如按期执行。”

石坤冷笑起来,“按期执行?再搞三台大而无当的机器进来,赔上一笔不菲的学费?!徐副总啊,是不是花的不是你自己的钱,你一点儿也不心疼啊?”

徐承平静地迎视着他近似挑衅的目光,“设备刚开始的不稳定属于正常现象,这几天我一直在线上转悠,也找出了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是什么?”王万林紧盯着徐承问,他是财政大臣,对资金流向尤为紧张。

“人!”徐承说。

“人?”王万林喃喃地重复。

徐承点头,“对,员工的技能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员工对做事的态度,我观察到,不少人在操作的过程压根就没跟着岗位指导做,全是凭着感觉走,这样的态度,即使是最好的机器也不可能获得高效的产能!”

这个问题是徐承一开始所疏忽的,当然,这也跟他在德克时所处的环境和理念有关,他以为只要通过了培训,就等于解决了“人、机、料、法、环”中“人”的问题,实际情况则是,最难搞定,也最难控制的一个环节其实还是“人”。

乔世宇对自己工厂的职员整体素质未尝不是心下了然的,但他没有释然,紧盯着徐承又问:“要怎么解决?”

“培训,再加上适度的激励。”

石坤嚷道:“又要培训?!又得叫那些昂贵的洋人过来,一小时50美金,哈!瞧这钱赚得!”

徐承向着乔世宇道:“这次我们不请外方,上次培训外方留下的讲稿我都做过了整理,也到现场去抓了一些实例,所以,会由我来主讲全部的培训课程。”

培训翌日就拉开帷幕,从课堂到现场,他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把两个班的职工都“回锅”进行再教育。

乔世宇在首日去旁听了片刻。

他进门时,台上的徐承没有停顿下来,员工们却纷纷回头察看,见是总裁,都有些骚动起来。

乔世宇摆摆手,示意大家认真听,又对台上被打断的徐承点了点头。

徐承正在向一位站起来的员工提问,“如果公差范围在10+/-2mm,我们在操作的时候,应该控制的范围是多少?”

那个年轻的男孩挠了挠头,“控制在……8-12mm。”

徐承又问了其他几个,答案如出一辙。

“8-12mm是客户图纸上标出的硬规定,如果我们照这个标准执行,那么实际上的结果会是怎样——人的主观因素加上机器、材料等客观因素的综合,做出来的成品就极有可能落在这个区间范围以外。”

他把投影仪播放出来的演示文稿往下走了一张,“这就是前面三天我在线上得出的数据,看出来了吗?当最初的控制范围过于粗糙时,就会导致结果的偏差比预想的要大很多。所以,”他的手有力地在空中一抓,“我们必须严格追求10,不是8,也不是12……”

乔世宇走出来的时候给王万林打了个电话,同样是很简短的一句话,“万林,把二期上马所需的资金给我拨出来吧。”

忙完培训后,徐承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就着手准备第二批设备到位的工作。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这一次明显要顺利多了,徐承也不再孤身忙碌,他开始留意培养一些可塑之材。

他的勤奋有目共睹,乔世宇发话了,要给徐承也配个秘书。

森桥的人员控制在私企中还是很严苛的,全公司有资格配备秘书的人不超过三个,且个个都是森桥的资深老将。

徐承初来时没有关注这个问题,他原本在德克就习惯了自己处理自己的一切事务。不过近来也确实有忙不过来的感觉,对于乔世宇的“恩典”便没有推辞。

人事行政部的经理王菱美领命而去。

徐承招聘以苛刻著称,不仅要看应聘者的专业知识,更看重对方德的一面。只是鱼和熊掌很难兼得,他就时常被困于究竟是以实力为基准还是以人品为基准的矛盾纠结中。所以,他招募一个人,往往最为费时耗力,对于这一点,王菱美早在帮他招其他职位的人选时就已经被磨得没脾气了。

此次招聘徐承的贴身秘书,更加隆重,部门里上上下下组织了五六轮面试,徐承本人也独立主持了两轮,形形色色的应聘者走马观花地过,但似乎都很难入徐大人的法眼。

最后一轮面试刚结束,王菱美就敲门进了徐承的办公室。

王菱美三十开外,长相虽普通,一张干练精明的脸上倒是常年挂着亲切的笑容,很好地掩盖掉了底子里的锋芒。

据说她初进公司时只是个高中学历的打字员,凭着一股执着的劲头和不懈的勤奋,不仅靠自学拿到了本科学历,还在森桥走到今天这样一个中层管理的位置上,深得乔董赏识,更是他任人唯贤的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王菱美在森桥工作已近十年,跟这个小小王国里的各股势力也都相处融洽,却从来不明确自己的站队标向,且在员工中也有不错的口碑,这一点是徐承最佩服她的地方,他始终认为她的成功,勤奋固然重要,更为关键的是她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那游刃有余的天赋。两人在先前一轮的整合人员中有过数度的密切合作,不仅相处融洽,彼此也都挺赏识对方。

徐承自然知她来意,打趣道:“这么性急就过来问结果了?”

王菱美笑得咯咯的,“是啊,徐副总!小陆那丫头紧张地都不敢过来找你。只好我来看看情况啦!”

瞅了瞅徐承的面色,她一摆手,“你先别开口,让我猜猜——准又是一个都没相中吧?”

徐承歉然一笑,“我是不是——太挑剔了?”

王菱美忙道:“应该的啦!要是每个部门都能象您这样认真,我们可以减掉至少三分之一的重复劳动。不过,”她眼里涌起些许诙谐之意,“我还真是好奇,徐副总选夫人的时候是否也是这样不厌其烦?”

徐承被她逗乐了,“招聘跟找老婆可是两码事。”

一想起岚岚,他心里又无端有些隐忧。昨晚上她在电话里向自己哭哭啼啼了半宿——这次她的新上司的确胡闹得有些过分了,徐承不得不劝她,还是离开得了,免得日后再受气。

“休想!”岚岚抹着眼泪就嚷开了,“他就是希望能用这种下流招数逼我走,我不会称他的心的!我让他等着瞧!”

徐承听着岚岚的誓言,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他明白岚岚绝不是个逆来顺受的主儿,而她的所谓上司,一听就是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这两人真要较起真来,还不得鸡飞狗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