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奇言妙语篇
第112章奇言妙语篇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字奥妙无穷。悠远的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鲜活的语言和文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故事,都会牵动着华夏文明的神经。
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表义上“引子”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也就是说,歇后语是“由存在引注关系的前后两个部分组成”的熟语。如“墙上挂狗皮——不象画(话)”,前部分“墙上挂狗皮”只是引子,如果没有后半部分,谁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半部分,谐音双关,点明整个歇后语的含义。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
1.会意型。比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寿星佬上吊——活得不耐烦了”“王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这类歇后语后一部分从意义上对前一部分进行解释说明。
2.谐音型。比如:“老虎驾车——谁赶(感)”“两手进染缸——左也蓝(难)右也蓝(难)”“荷花塘里着火——藕燃(偶然)”,这类歇后语后一部分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达语义。
从修辞上说,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的地位就颠倒过来了。歇后语的艺术效果主要有两个:形象生动和风趣幽默,这主要体现在“引子”部分。“引子”部分如下三个特点都有助于形成这种艺术效果:
1.取材广泛。人物鬼神、动物植物、食品器物、民俗等等,无所不包。
2.想象新奇。善于运用各种虚构手法塑造出种种人们意想不到的超越常规的形象。如“泥菩萨洗澡——越洗越脏”“老虎戴佛珠——假充善人”(拟人);“八十年不下雨——好晴(情)”“三张纸画张脸——好大的面子”(夸张),“猪八戒演讲——大嘴说大话”“乌龟变黄鳝——解甲归田”(想象)等等。
3.深具悬念性。试拿去歇后语后半部分,“引子”能引发人们许多联想,待答案揭示,才恍然大悟。如“老鼠给猫理胡子”,人们就会想到“大胆”,“不怕被吃掉吗”,等,但看到后半部分“拼命巴结”,自然会发出会心的微笑。试比较下面一组成语与歇后语的艺术效果:
成语:一目了然解甲归田痴心妄想
歇后语:独眼龙看书--一目了然
乌龟变黄鳝——解甲归田
赖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两组词语义相同,趣味却相差很远。由此可见,歇后语前半部分“引子”的重要性,缺少了它,歇后语就可能变为一般性的陈述。
§§§第一节情感天地
○棒打鸳鸯——难分开
○看戏掉泪——有情人
○鲍叔识管仲——知心
○三伏天穿皮袄——热心
○红线穿灯草——心连心
○肚脐眼贴膏药——贴心
○胸腹透视——肝胆相照
○鸳鸯戏水——成双成对
○苏三上公堂——句句真言
○钝刀子切藕——藕断丝连
○外甥当女婿——亲上加亲
○关云长守城——情义为重
○六月里吃生姜——热乎乎
○兄弟二人猜拳——哥俩好
○娘家门上的人——格外亲
○抱着茶壶喝水——嘴对嘴
○三九天送棉袄——暖人心
○肚里吞擀面杖——直肠子
○热炕头的夫妻——难舍难分
○要饭的拜把子——患难之交
○玉皇大帝做媒——天作之合
○镜子里夹相片——形影不离
○孙悟空保唐僧——忠心耿耿
○包大人的布告——开诚布公
○一口锅里吃饭——不分彼此
○瞎子背瘸子——谁也离不开谁
○梁山伯的好汉——越打越亲热
○刘备三请诸葛亮——思贤心切
○华容道上放曹操——不忘旧情
○牛郎织女二人转——夫唱妇随
○铁球掉进江心里——团圆到底
○剥开皮肉种红豆——相思入骨
○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相依
○白娘子遇许仙——千里姻缘一线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