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人与我(1) - 在清华听的12堂修心课 - 严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5章人与我(1)

第25章人与我(1)

1.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梁启超(近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清华四大导师之一)

北宋的苏东坡不仅是个大文学家,还是个大美食家。据说,苏东坡最喜欢吃猪肉,名菜“东坡肉”就是他根据自己多年心得发明的。有一年,苏东坡住在岐山脚下,他听说附近河阳县的猪肉味道特好,就命一个差人去河阳县买猪。这个差人是个酒鬼,一路上忍了又忍,快到家时终于忍不住了,便放量大喝起来。他一醉,猪便无人看管,尽皆逃走。差人酒醒之后,不敢空手回去,只好自己花钱在岐山附近买了几只猪,顶替河阳县的猪。

苏东坡又不是生物学家,哪里分得清猪到底是不是河阳县所产。他只道差人不会骗他,便大发请帖,遍请朋友来品尝河阳猪肉。

很快,朋友们欢聚一堂,推杯换盏之间,都对河阳县的猪肉赞不绝口,说它又香又肥又美,等等。谁知就在大家赞不绝口之际,有人进来通报:有几个老百姓要见苏东坡。苏东坡赶紧接见,一问才知道,他们竟然是为了送还那几头逃走的河阳猪而来。朋友们都觉得很没趣,转眼间溜之大吉。

河阳县的猪肉是不是真的味儿美香甜甜,由于不曾亲口品尝,我们不敢枉说。但某某事物一旦被打上某某标签,再适当地被商家炒上一炒,立即便身价飙升、供不应求,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平常不过的事情。

比如长江中的刀鱼。在其快要灭绝之际,一位长江边上的亲戚送了两条与我。但我吃来吃去,最后得出四个字:不过如此。对于来自保定的我来说,它给我的感觉甚至还不如一个驴肉火烧。有人说我是牛嚼牡丹,其实他哪里知道,牛并不喜欢牡丹,牛只喜欢青草。牛若真的去嚼牡丹,那是炒作惹的祸。

类似的问题还有鱼翅。很多人都知道,鱼翅取自鲨鱼,这种凶猛的大型鱼类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鱼翅的营养价值与猪蹄根本没什么差别。然而当大碗的鱼翅摆在面前时,却很少有人能像公益广告中的姚明一样从面前推开,并说上一句: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更多的人,则是为吃不到鱼翅而郁闷。毕竟几千年来,吃鱼翅是财富和地位的有力证明。

物如此,人也一样。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莫过于娱乐圈了。借助于现代传媒和一些先富起来的同胞的资金的强大合力,娱乐圈隔三差五就能推出一位天皇、天后。有首歌唱道:不要疯狂地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但大多数追星族并不买账。在他们看来,哥这么说,是因为哥谦虚。这正是哥的人品和人格魅力所在,是哥最值得追求的地方。

文化界也如此。有人靠着抄书能抄上作家富豪排行榜,有人写了些自己都不知道中心思想是啥的东西就敢大言不惭地称自己是著名作家。至于读者,更是一群冤大头。听说某某养生书正在畅销,立即放下饭碗去买。听某作家在电视上说长条茄子包治百病,立即组团杀向茄子地。

因此,千万不要盲目崇拜。只有做好自己,你才能打破偶像神话,发掘自身潜力,最后成为被崇拜的对象。

来看一个禅宗的典故:

佛经上说,佛祖释迦牟尼降生的时候,天空仙乐鸣奏、花雨缤纷,诸天神拱卫。一时间宇宙大放光明,万物欣欣向荣。天空直泻下两条银链似的净水,一条温暖,一条清凉,来为佛祖沐浴。紧接着,佛祖向东南西北四方各踏出七步,每踏出一步,他的脚下就涌出一朵莲花。最后,佛祖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大声宣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我曾经与一位净宗的师傅重点讨论过“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八个字,结果被对方痛斥一番:你别胡说了,佛祖怎么会这么说呢?只有武侠小说中的魔教教主才会说什么“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乍听起来,这师傅说得似乎很有道理。但也只是似乎而已。他的理解过于表面化。稍具佛学常识、尤其是禅宗的修行者们都懂得,佛祖这句话实际上是在开释我们: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大千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人都应该独立地挺立于天地之间,做自己的佛,过自己的生活,而不必听命于任何人或任何所谓超乎人的神。当你摆脱了各种膜拜、物欲、迷惑和假象的束缚,那不就是“惟我独尊”吗?觉悟到这一点,谁都可以对着天地之间大喊一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这个故事还有两个后续版本:唐末,有个学僧问著名禅僧云门文偃:“师父,佛经上说佛祖刚刚出生就向四面八方各走七步,步步生莲,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话什么意思?”云门说:“可惜我当时不在场,我要在场,一棒子打死喂狗,图个天下太平。”到了宋朝,又有一个学僧就这个典故请教当时的高僧惠洪,惠洪竟说:“如果我当时在场,连云门文偃也一棒子打死喂狗。”

其实,云门文偃要打死的并不是佛祖,而是那些编造神话,骗人蒙人的歪嘴和尚,同时打醒那些见庙就烧香、见佛就磕头却连最基本的佛学知识都不懂的迷信之徒。佛是什么?觉悟的人。人是什么?未醒的佛。佛祖未悟道前,也是人生父母养的,怎么可能一生下来就能走路、能说话?而惠洪,之所以说要把云门文偃也打死喂狗,则是为了破除那个学僧盲目崇拜权威偶像的心理。比如很多学佛的人都很崇拜前不久仙逝的南怀瑾先生,如果惠洪在世,他肯定会说,我把南怀瑾也打死,看你们还去崇拜谁。如你所知,我们没有丝毫诋毁大师的意思。尽管大师确如某些网络大编辑所说,作品中多有不负责任之言,我也曾在拜读其作品时发现过一些无稽之谈(比如其在《易经杂说》中称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惊蛰时的一声雷抵得上400万吨肥料云云),但大师的大多数作品中99%的文字还是经得起岁月考验的。

但话又说回来,一味崇拜有什么用?研究莎士比亚的人永远成不了莎士比亚,崇拜南怀瑾的人也永远成不了南怀瑾。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及早突破自己盲从、因袭、自卑、奴性的心理障碍,勇敢地和大师们占在一起,必要时还要站在大师们的肩上,最终成为自己的大师。

2.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钱钟书(著名作家、文学家,毕业于清华大学)

请问:世界上最可笑的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

有天,老婆突然用上面的考题考我。我以为是脑筋急转弯,便说:笑星。结果是自作聪明。老婆说:你们这些所谓的作家、当然也包括你这个不敢称作家的作者,才是世界上最可笑的人!为什么呢?你们昨天写文章还在告诉人们做人要厚道呢,今天就告诉人家做人要精明,你说你们这不是自我矛盾吗?你们这些人,太不靠谱儿。

说老实话,我自己也曾有过这方面的思考。是啊,别说昨天今天了,有时就在一篇文章当中,我们也不免说些自相矛盾的话。导致自己的很多说法非常缺乏实际操作性。直到有一天,我终于想通了:这并不是我们不靠谱儿,而是生活不靠谱儿。不靠谱的生活不仅需要从多方面去把握,还必须把握其中的尺度。至于很多事情难以把握,那也是正常现象。不然又怎么能体现出一个人是智是愚呢?

不妨勇敢地说说我们这本书。有聪明的读者肯定会在心里想:“你在上节不是说不要盲目地崇拜吗?那你怎么还给自己的书起个《在清华听到的……》?谁不知道清华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学,就冲这两字,这书就销得差不了!你不仅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人,还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人……”总之我不是个好人。

其实我有我的苦衷。社会现状就是一个疯狂膜拜精英、追求成功的时代,没有人不向往清华,很多人都在为没能进入清华而遗憾,同时大多数人又瞧不起草根、瞧不起二流院校,我们硬要起一个不给力的书名,到时卖不出去、给国家浪费纸不说,损失谁来承担?另一方面,我们在前面也曾经说过:有时候要知其白、守其黑——没必要过于关注一个书名。如果本书是你期待中的那种书,能够真正的帮助到读者,那么起个符合大众心理要求的书名,尽可能地多吸引一些读者,对作者和读者来说无疑都是件好事。

我们在处理人我关系时也应如此。如前所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惟我独尊”,但一个人若是除了惟我独尊就什么都不管不顾的话,那么无论对他自己还是他身边的人来说,无疑都是坏事一桩。

佛经中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人不自信,做不了佛。佛若自信过了头,便是自大、自欺、自我,也是魔。

我们仍以苏东坡的故事为例。

有一次,苏东坡静坐之后,若有所悟,便作了一首诗偈,然后派书童送给江对岸的佛印。

佛印收到诗偈后一看,只见上面写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当即莞尔一笑,取出毛笔批了两个大字,叫书童带回。苏东坡本以为佛印会肯定自己的思悟,孰料打开诗作,却看见上面赫然写着“放屁”两个大字,不禁怒火中烧,立刻乘船过江,准备找佛印理论。

还没到佛印的寺中,佛印早已迎了出来。苏东坡连寒暄都省了,见面就大声质问:“大和尚!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肯定也就罢了,怎么能恶语中伤?怎么能骂人?”

佛印却若无其事,笑呵呵的反问:“我怎么中伤你了?骂你什么了?”

苏东坡就把诗上批的“放屁”两个字拿给佛印看。

佛印装模作样的看了一看,然后哈哈大笑,说:“哦!原来如此啊!我还以为你真的是‘八风吹不动’呢?没想到一个屁字就把你打过江来了!”

“这……”苏东坡结结巴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心里却不由得对佛印暗挑大拇指。

还有一次,苏东坡去佛印寺中参访。二人坐在蒲团上参禅论道,谈古论今,不胜快活。忽然,苏东坡心有所感,就问佛印:“你看我坐的样子像什么?”

佛印打量了一下苏东坡,说:“嗯,很庄严,像一尊佛!

苏东坡听了很高兴。

佛印也问苏东坡:“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

苏东坡是从来不放过嘲弄佛印的机会的,就哈哈一笑说:“我看你像一坨牛粪!”

佛印听了居然也很高兴,还称谢不已。

苏东坡更是抑制不住地哈哈大笑。回到家,犹面带笑容,哼哼叽叽。

苏小妹见状问道:“哥哥,什么事这么高兴呀?”

“哼,佛印这次总算栽在我手里了!”苏东坡得意地说:“我问他我打坐时像什么,他说我宝相庄严,像一尊佛。他又问我他打坐时像什么,我说他像一坨牛粪……”

苏东坡还没说完,苏小妹就叫道:“哎呀,哥哥,你这次输得更惨了!”

“为什么?”苏东坡忙问。

苏小妹说:“因为内心有什么,外在才看到什么。禅师心中有佛,所以就看你如佛。而你心中不洁,所以才看禅师如同牛粪!”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