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白鸦的调查结果(二) - 宠妃齐宛 - 青草小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宠妃齐宛 >

第212章白鸦的调查结果(二)

第212章白鸦的调查结果(二)

白鸦顿了顿,继续道:“据说,现在叶鹏飞手上的官兵,其实并没有两万人,而且大部分还都是些残兵老将,可是朝廷却发了两万人马的粮饷。大哥你想想,这些多余的粮饷都去哪里了呢?还不都是被叶鹏飞给贪污了吗?至于军中的武器,也只有少得可怜的刀箭来撑撑门面罢了。今年南越国突然变得强大,琉夏国的人便只好到大周来抢劫沿海百姓,可是我听说,现在那些驻扎在沿海盐场的官兵,竟然连琉夏国的海寇都打不过。就是上个月,又有一批海寇打来了,可我大周士兵非但不能保护沿岸百姓,反而在海寇入侵的时候,全都望风而逃!”

冯英听完这话,简直是气得快炸了,他黑着脸站起来道:“我们的鹰凌军在北方奋勇杀敌,创下了多少丰功伟绩,所以才让北狄人一听说大周的军队,便望风而逃,不敢再犯。可是,这江南的军队怎么会如此懦弱?难怪我在京城的时候,常听人说,大周的军队无能,战斗力不高。原来无能的不是军队,而是这些管理军队的贪官!”

齐宛在旁边听了这么久,简直都有些不敢置信,她发了好久的呆,这才恨恨地道:“这些人真是好手段,竟然为了一己私利,做出如此罪恶之事,他们这样做这不是自毁长城吗?”

冯英冷着脸道:“宛宛说的对!别的事我都能容忍,可是他贪污军饷,自毁长城,引狼入室,这样的罪大恶极之事情,却让我无论如何都忍不下去。好,这次江南之行结束后,我就算是不能把温守仪给扳倒,也要把这叶飞鹏给治罪。

我想,只有把他给处置了,才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也给江南沿海其他驻守的部队一个警告!白鸦,你接下来的几天,只用继续搜集他们的犯罪的证据,千万不要暴漏行迹,打草惊蛇。”

白鸦点点头,继续滔滔不绝地道:“大哥,你放心吧,我有分寸的。接下来,我要说的第二个人,就是跟温守仪交好的商人宋天德。

我刚才说过了,江南的盐商现在只剩下宋、陈、朱这三家,其中宋家为龙头老大。大哥你可能知道。现在的官盐销量其实不高,所以盐税一直收不上来,百姓们都偷偷购买私盐。

可是,这私盐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温守仪私底下和这三家交易所得。温守仪占着江南的盐场,不用成本就可以卖出大巴的盐,获取高利。这三家购买的私盐不用上缴税收,自然也是个十分暴利。

百姓们能偷偷买到低价的盐,而且江南的官府,对于他们购买私盐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盐,自然是没有像江南底层官兵仇视叶飞鹏一样仇视这三家盐商。他们非但不仇视,反而十分感激这三家能卖出低价的私盐给他们,所以这三家盐商的名声,在当地百姓当中,风评还是不错的。”

冯英听了这段话,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有了白鸦的调查结果,他终于明白了江南的盐税,为何迟迟收不上来。这其实是个死循环,驻守官兵为了征收高额税收,逼死了大部分中小盐商,剩下宋、陈、朱三家独大。

于是,当地盐官便和盐商们勾结,贩卖私盐,逃避税收,所以朝廷也一直收不上来盐税。就算朝廷知道盐税少了,再派人来查,可短时间内,也查不出具体的原因。

所以,要解决盐税的问题,还是要从源头上找原因,只有降低税收,鼓励其他盐商从新开业,扩大盐商之间的竞争,才会让盐官们无法贪墨太多。

齐宛等了好久,看冯英一直发着呆没说话,这才插嘴问道:“那你能不能找到他们贩卖私盐的证据?”

白鸦叹了口气,摇头道:“这就是我今天才抵达苏州的原因,这几天我一直在查他们贩卖私盐的路线。可是这些人就像是提前被人通风报信一样,暂时停止了一切活动,我根本都摸不着头绪。不过,我相信他们也顶多能停运上十天,时间一久,当存盐销售一空之后,他们不可能不补货,到时候我们总能抓住他们的把柄。”

冯英满意的点点头,继续道:“你做得很好,我还是那句老话,注意行动,千万别打草惊蛇!那温守仪的事情,你调查得怎么样了?”

“嗯!”白鸦笑了笑,然后又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继续道:“其实我比较纳闷,都说温守仪权倾江南,是江南一带的土皇帝,可是我的人调查回来的结果,却都说温守仪是个好官。

虽说江南是鱼米之乡,鱼用勺舀,米用斗乘。可是谁知道,先帝在位的那几年,江南的赋税其实特别重,百姓们上缴完赋税以后,各家各户其实并没有多少剩余的粮食,很多百姓还是要忍饥挨饿的。

于是,温守仪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利用自己的势力,大肆扶持江南的商贾,同时鼓励百姓们在农闲时分,都进纺布厂、织染厂工作,用赚来的银钱缴纳税收。

如此一来,百姓们虽然辛苦,可大家都还有些饭吃,也有了活路,我看他们简直是把温守仪当成了活菩萨来供。”

齐宛却是耸耸鼻子,道:“我却是说什么也不信,温守仪居然会是个好人,不说别的,就说我之前在船上吃的那箱福橘。想那温守仪不过是一个正三品的盐运使,居然胆敢享用连皇宫里也吃不到的福橘,这样胆大包天的人,怎么可能是个好官?”

白鸦听了这话,只是呵呵笑道:“他是不是个好官,我也不敢下定论,毕竟江南的这淌水太深,谁坐到这个位置上,都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温守仪这么做,他也要从中牟利的。江南这一带,从事纺织和织染的商人也非常多,他揽了这些百姓进工厂干活,那些商人肯定也会给他一些利益,让他得一点好处。

可是,百姓们只要有钱赚,有饭吃就行了,谁管自己是不是被利用了呢?而且,这温守仪还是个信佛的人,我虽然不知道他赚了多少钱,可我的人却常听说,温守仪经常在受灾的地方施舍药物,粮食,和布料等救灾物资。大概是他常作善事,帮助百姓,所以他才能拥有现在这么好的名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