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不陪你玩了
周三晚上,林霜参加了八仙的聚会。
自从赵辰去世后,剩余的七人第一次坐在一个桌子上。能让他们重新聚首的原因非常重大,甚至可以称得上震惊。
刘虻辞职了,不是准备辞职,而是已经办理完所有离职手续。
昔日当红主持人,告别省台名角的身份,即将下海经商。
“为什么啊?”老罗首先疑惑了,作为cba专业赛事的解说主播,刘虻那张不太帅的长脸在边城乃至全省范围内都存在感超强。抛开省台颇丰的收入不说,私下举办个培训班、出去主持几个野场,能得到五位数以上的红包,现在离开省级媒体的平台,明星效应肯定减弱,以后再想靠脸吃饭几乎是不可能了。
张笑也无法理解,他是狂热的篮球爱好者,只要人在边城,本土球队的主场比赛,场场不落。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能将喜爱的事物作为毕生的事业,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儿。刘虻也是一位篮球迷,为篮球事业奉献了二十多年,陪伴本土球队一步步走过,最终看到球队成了cba联赛中的强者,这其中有泪水、有欢笑、有挫折、有收获。感情不可谓不深,怎么可能说放手就放手呢?
侯海、郭雯、包括林霜,都眼巴巴地看着刘虻,等待当事人的答案。
感受到大家伙的期待,刘虻笑了笑,爽快地说了一句,“算是一怒之下的大彻大悟吧。”
什么意思?没听懂!六人全部摆出问号脸,再次等待真相。
叹了口气,刘虻不再卖关子,对着兄弟们娓娓道来。
事情起因非常简单,三个月前,省台在全台范围内考察干部,准备从正科级职工中,提拔副县级管理者。他所在的体育频道恰好就缺编一位副总监,作为《体育新闻》的制片人,刘虻已经有11年的正科年限。同时从业务层面说,他集新闻采编、现场出镜、演播室主持、专业赛事解说、大型活动组织策划等等各种本领于一身,是体育频道仅次于总监的二号人物。于情于理,都是最佳人选。
在摸底谈话中,几乎所有员工第一人选都推荐了刘虻,大家都是专业技术人员,谁能干事谁混日子心里一清二楚,推荐个懂行的同事上去,总比外行过来指手画脚要好。刘虻本来就很有信心,再加上几个关系亲近的同事私下提前的恭喜贺喜,更加让他踌躇满志。一一道谢过支持自己的兄弟姐妹,又偷偷许下宴请八方的诺言,低调地等待着任命通知。
人事的事情向来复杂,等走完全部的程序,最终的人选终于张榜公示,简单的五六个人,一目了然,从上到下,都没有刘虻的名字。出任体育频道副总监的候选人,是一个资历比他浅、业务没他强、敬业程度更加远远不及的正科级干部。
消息传来,胸有成竹的刘虻懵圈了,去人事处询问缘由,被处长很客气地告知,根据规定,提拔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必须是在编职工,他的身份不符合要求。
是的,别看刘虻在省台混的风生水起,但他的实际身份,只是个聘用人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新闻行业蓬勃发展,势头凶猛。纸媒开办都市类报纸、视听媒介开办新栏目几乎各家媒体都风风火火地抢受众市场、增加广告经营份额。无论哪家媒体,有精品版面、品牌栏目才能吸引更多的广告商投资,而创办精品需要大量人手,苦于编制名额限制的所有媒体,就通过社会公开招聘补充新鲜血液,由于聘用人员享受同工同酬的劳动待遇,很快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心怀新闻理想、热爱新闻事业的大学生进入采编队伍,为媒体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他们中的有些幸运儿,可以根据本单位的空编情况,通过再次公开招考纳入事业编制。但更多的人,会以聘用的身份一直忙碌到退休。
而刘虻,显然属于后者。
小小一个事业编制,难倒七尺男儿。已经四十好几的他,如果继续选择在省台干下去,只能把一个正科级的制片人做到天荒地老,永无出头之日。当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没什么不好,但看到往日里跟随自己的小弟转眼成了顶头上司,以后还要俯首听命,相信任何一位热血沸腾的老愤青都不会认命。
碰巧的是,刘虻属于老愤青中的极品,所以,从人事处出来后,他什么话都没有说,第二天就把一份辞职报告交到了总监面前。
既然此处不珍惜爷,那别怪爷不陪你玩了!
掷地有声地做完总结后,虻爷明显松弛下来,一口干掉杯中的白酒,笑眯眯地望着大家。
目光所到之处,若干人等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恭喜恭喜脱离苦海?不太合适,省台的工作虽然忙了些、累了些,但来到的好处也显而易见,正是因为有那样一个大平台,刘虻出名才是火箭速度。
惋惜惋惜青春年华?更不合适,中年人最怕的,就是在自己面前提及人发福了、眼袋大了、发际线退后了不讨喜不讨喜。如果不想引起公愤,还是乖乖闭嘴比较妥当。
预祝预祝老板发财?貌似很靠谱,但细细推敲起来,刘虻一个中年老汉,一头扎进波涛汹涌的茫茫商海,其中的凶险艰辛可想而知,都是好兄弟,不能说假话套话,搞形式主义。
包厢里沉默了半晌,老罗才打破寂静,“虻子,那你以后准备做什么?”
刘虻来了精神,“本来想成立个体育文化传媒公司,可是没那么多资金。就想开个运动会馆吧,里面健身、篮球、羽毛球、瑜伽.有二十多个运动项目呢。”
侯海惊讶地插了一句话,“场地都找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