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大腿上还有位置吗
扣完工资,作完检查,事情还没有结束。第二天早晨,林霜接到了台人事处通知,周日下午去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骨干记者培训班报到。
骨干记者培训班,名字听上去很熠熠生辉,其实就是个鸡肋。林霜刚入行的时候曾经参加过一次,几位业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非常认真,每个人都能连续讲一天而且中途只去一趟厕所。但授课内容都是他们那个年代的新闻理念,早就不符合当下的传播规律,把人听得混混欲睡,而且还不能提前偷偷溜走。组织方派出了一个三人小组专门抓考勤,逮住谁就下发红头文件,全系统范围内通报,规定之苛刻处罚之严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罪居然还得再受一次,林霜有点牙疼,唉,所以说,千万不能得罪领导,看吧,这小鞋给穿得,那叫一个顺溜。
“意思是让你冷静冷静。”虎爷及时补刀。
“我看上去像是个狂热分子吗?”林霜很是郁闷。
“不要胡说,台里这是爱护你、保护你。”许四爷板起了脸。
“哦,原来领导的思维真的是我等p民无法理解的。”林霜赶紧拍响马屁:“果然文成武德,千秋万载,铁定提前一统江湖啊。”
“正经一点。”四爷赏了个暴栗子。
不正经的林霜就这样懒懒散散地赶到了新华路的新闻大厦。培训班是封闭式管理,她得在这儿住上五天,与世隔绝清心寡欲,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第一天,日报社退休总编辑李老爷子讲述《必须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林霜不负众望,成功入眠。
第二天,省电台退休原台长史老爷子讲述《坚持创作新闻精品》,列举的案例和十年前那次一模一样,林霜再次酣睡如泥。
第三天,省经济报社长窦女士讲述《如何做好新闻典型人物报道》,林霜向来对将人物塑造成高大全不屑一顾,新闻报道的是人,不是神,怎么可能一处缺点都没有?于是,继续和周公约会。
第四天,省电台退休原书记郑老爷子讲述《论音响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对不起,老子是搞电视的,讲究的是画面。林霜百无聊赖,堕落到开始玩消消除,一直把自己折磨至头晕眼花,手指抽筋。
等林霜第五次坐到精心选择的那个角落,内心是欢呼雀跃的。今天只有半天课,下午两小时集中讨论后,就能结束禁闭了。美滋滋地林霜心里哼起一首很应景的红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今天我们特意邀请到了省大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韩朔先生前来授课,大家欢迎!”
雷鸣般的掌声中,遭遇严重惊吓的林霜恨不得立即化身鸵鸟,把脑袋塞到桌肚里。这只死狐狸,存在感也太强了,走到哪儿都能碰到。
新闻处是怎么回事?业界有那么多专家备选,怎么就从学界随便找了个人来凑场?有没有提前做功课?了不了解一线记者需求?
温润的男声早已响彻整个会议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趴在桌子上的林霜不知不觉听入了谜,慢慢地立起身子,原来狐仙讲课如此精彩。
首先是新,媒体融合这一课题正是当下的热点研究方向。
其次是趣,风趣幽默的语言让课堂气氛轻松愉悦,笑声不断。
第三是活,善于和学员互动,引导对方举一反三。
最后是实,内容全部是干货,让人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三个小时的课程很快就过去了,林霜竟然觉得意犹未尽。
下课后的韩副教授已经成了所有学员的爱豆。有十几位年轻女记者表示从此路转粉,忠贞不二。更有甚者,直接冲到讲台上,索要电话号码、加微信好友。男记者们将他围在圈里,嚷嚷着一起去喝上几杯,深度交流增进感情。会议室一时间热闹非凡,狐仙的魅力征服全场,估计这会去抱大腿都没有位置。
“韩老师好帅啊。”坐在她右侧的粉丝女a一脸花痴。林霜不屑,帅什么帅,这么普通的长相,放到人群里根本就找不出来好吧。
“韩教授真的太有学问了。”左侧的粉丝女b满眼崇拜。林霜不齿,明明才是个副教授,学问能比得上甘惜分先生?
“听说韩老师原来是新华社的首席呢!”前排的粉丝女c一脸陶醉。憋屈的林霜开始怀疑人生,怎么跑娱乐口的记者都成骨干了?这么擅长打听他人过往,简直不要太有前途。
叽叽喳喳、高高低低的议论声仍然争先恐后地朝林霜扑来,越发烦躁的她立即起身离开,准备用食物告慰自己的五脏六腑。刚走到自助餐厅的门口,林霜突然想起来,这几天授课老师都是吃完午饭才离开,习惯于走保险路线的她当即决定不吃了,直接回房间卧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