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倾家荡产也救你
四年前,刚刚转做民生记者的林霜接到了一个打进栏目热线的电话,对方是正在省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一开始林霜还以为是反映医患纠纷的案例,可介绍完自己,这位大姐就开始拼了命地夸赞一个男人,说他如何体贴入微、怎样关怀备至、人勤快脾气好,说话都从来不大声,自己怎么就没有命遇到这样的好男人,孩子他爹跟人家一比就是个牲口等等。最后竟然自顾自地伤感起来,叹惜自己这辈子过得太苦,好不容易把娃儿供上大学,可以喘口气,谁料又患上病,天天跑医院。林霜越听越糊涂,不得不打断大姐的倾诉:“这位女士,您到底想让我们采访什么?”
“我都说了半天了,你怎么还不明白?”大姐火了。
“不好意思,我真的不明白,麻烦您说重点。”林霜心里也很苦,台里的规定之一,就是接听热线电话时,无论对方多么难缠,都必须耐心倾听,微笑解答。如果态度不好遭遇投诉,就要扣除当月全部绩效工资,穷人林霜不敢以身涉险。
“等你来了就知道了,告诉你,错过了这个好男人,你绝对会后悔!”大姐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林霜心中顿时有一万头草泥马狂奔而过,怎么连个热线报料人都会给她说这样的话,还让不让人活了?深呼吸后,她平静地反问到:“那您能不能先告诉我,这位绝世好男人到底是谁?在哪儿?能不能接受电视采访?”
“你到人民医院来找我,他就在病房里。”大姐撂了电话。
被震住的林霜带着虎爷,乖乖地往省人民医院跑去。她倒要看看,这个让人错过就后悔的好男人到底有多好?不是说好男人都得去幼儿园找吗?怎么从医院冒出来了?两个小时后,了解完整个事件的林霜服气了,这个好男人,真的特别好。
好男人名叫何军,是个货车司机,东平县人,平日里给人跑长途运货,虽然辛苦,但收入不错。一家三口的生活在当地算得上小康。一年前,妻子意外晕倒,送到县医院检查完,医生表情严肃,让他带人立即转到省城的大医院。一头雾水的何军连夜赶到边城,挂了人民医院的急诊,十几种检查做完,主治医生当即给他的妻子办理了住院手续,通知单上的病因是急性白血病。
平静的生活自此被打破,2岁半的女儿托付给乡下的兄嫂照顾。何军带着妻子住到省城,开始了漫长的化疗经历。白血病人需要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他就在医院附近的小区租了一个10平米左右的单间,一天三顿,变着花样给妻子做饭。省城的消费不低,何军白天在医院照顾妻子,晚上跑借朋友的车拉客挣钱,一直忙到第二天清晨的高峰期结束,再回到出租屋做好早饭给妻子送去,困了就躺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眯一会。一开始,还有医护人员前来制止,没几天,知道了他的情况,就默许了这种行为。
打热线的大姐是何军妻子刘娟同病房的病友,是个热心肠,她的目的很明确,想通过电视栏目帮助何军筹款。刘娟已经找到了合适的造血干细胞,可以进行骨髓移植,但这个家庭凑不够50万的移植费用。刘娟是家庭主妇,没有参加社保,无法报销。而长达一年的治疗,不仅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亲戚朋友全部的借款,何军瞒着妻子卖掉房子的30万,也所剩无几。
“把房子卖了?”林霜很吃惊,像何军这样来自农村的小伙儿,能在县城买上一套80多平米的房子很不容易。
“实在没钱了,”36岁的汉子很朴实,记者突然来采访,他有点不知所措,面对镜头,紧张地一直在搓手,“娟子得治病。”
“你们以后住哪儿?”林霜不忍。
“只要能治好,我就回去县里租个房,一家人在一起,比啥都强。”何军的眼底涌上希望。
“我听说,你已经借了15万,后续还有60万的治疗费用,你的压力很大吧?”林霜继续。
“我不怕,”何军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还年轻,借下的钱我慢慢还,一定会还清。”
两天前,李娟被通知下周可以出院,等待移植通知。她高兴地想回东平县的家住几天,实在瞒不住的胡军只好说出了真相。当着林霜的面,李娟失声痛哭:“是我拖累了他,这个病我不治了,不治了。”
一旁的何军急忙上前,小声哄着:“没事,没事,等病好了,咱再买套新房,比原来的还大。别哭别哭,记者都在呢。”
“你很爱自己的妻子”林霜柔声说。
“娟子跟着我的时候,我啥都没有,穷小子一个。”何军羞涩地说:“她受了好多年苦,还给我生了个漂亮闺女,我不能扔下她不管。”
采访结束,午饭时间也到了。林霜他们收工告辞,准备赶回台里发稿。由于是午间高峰期,住院部的4部电梯一直满满当当,开了好几次门都挤不进去,眼瞅着等待了快一刻钟了,急脾气的林霜一边咒骂,一边兜圈子,而且范围越来越大。绕过电梯通道时,一个侧目,她发现一道熟悉的身影,是何军,此刻,他没有了镜头前的拘束,疲惫不堪地斜靠在过道的座椅上,慢吞吞地啃着一块巴掌大的烧饼,这样的烧饼,医院食堂最多1元一个。林霜的心里一酸,红了眼眶。
今天中午,何军给妻子烧的是酱排骨。
何军李娟的故事被林霜制作成了长达8分钟的专题,放到了当天节目的头条位置,几乎所有看完的女同事都潸然泪下,男同事为之动容,虎爷抓拍到的啃饼画面,也成为经典。傲娇主播小雷第一次在节目中放下身段,恳请大家伸出援手,帮助这个三口之家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晚间节目播出后,反响出乎意料地热烈,热点电话几乎被打爆,公众号留言也排出了长长的队伍,观众们一夜之间就捐了近10万元的善款,栏目组的记者们凑了2万,台长和余诚,也各自拿了一千出来。备受鼓舞的林霜第二天又和虎爷赶到东平县,采访何军的兄嫂以及夫妻俩的父母,当晚播出第二篇连续报道,保持了高收视的奇迹,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已婚女性开始关心关注李娟的命运,最后,就连一向节俭地老妈为了支持自家闺女,也捐出了200元,把林霜感动地一塌糊涂。
报道一直持续,跑医院请求减免费用、跑社保局查看政策、再跑慈善总会寻求帮助,林霜进进出出、忙忙碌碌。栏目里其余的记者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能量大的,甚至找来了几位热衷做公益的企业家,出手大方,效果显著。那段时间,所有人都像打了鸡血,心志坚定,朝着曙光一路狂奔。经过半个多月的共同努力,林霜他们终于凑齐了50万元。第二周,李娟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三个月后,前来复查的数值显示,她恢复良好,体内没有排异现象。消息传来,办公室里欢腾一片。
这组长达五个月的连续报道让林霜在边城的媒体圈里名噪一时。就连林家老夫妻下楼遛弯,也被遇见的左邻右舍们夸赞:“你家丫头可真是做了一件善事,救人一命如造七级浮屠啊。”面子里子都光鲜的老爸老妈加大了出门的频率,而且那段时间对闺女和颜悦色、和风细雨,绝口不提何时能成功嫁出这个扫兴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