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像个爷们一样去战斗 - 三见倾心 - 长安未知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三见倾心 >

第六章像个爷们一样去战斗

在林霜的相亲史上,高畅是最热情的一位男士,没有之一。在正常的情况下,礼貌克制,冷静而不冷淡、庄重而不庄严是赴约双方遵守的基本社交原则。像这样主动给别人夹菜的,除了自己的二姑奶奶和三舅婆,林霜还真没遇见过第三位。这种能融化南极的热情让林霜无所适从,一再被逼退的窘迫不得不让她燃起熊熊斗志,必须按照自己的节奏走。于是,职业记者林霜提出了一个很开放的问题:“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都不感兴趣。”对方直截了当的回答差点没把她噎死。如果这要是采访对象,林霜会立即提醒对方不要闯入死胡同。可现在,她只好无奈地使出万精油式的提问:“为什么?”

“争来斗去的,没啥意思。”还是一样的干脆利索。如此无视竞技体育的魅力,林霜惊愕万分。试问,哪一个男人不爱足球?不爱篮球?最不济的,也得热爱热爱国球兵乓吧。和高畅一比,喜欢看各种比赛的她更像个爷们。在做民生记者之前,林霜曾是时政新闻的跑口记者,专门采访文体领域的新闻。边城的文化生活并不丰富,夜晚一到,就是喝酒吹牛、观影抒情、k歌比赛和搓麻致富四大金刚的天下。每年10月下旬开赛的cba,会迎来全城狂欢。每周三场客场比赛,林霜场场必到,五年内从未缺席,发稿篇数稳居同城同行前三,专业评论获得大家认可。曾一度,她还想考个篮球裁判证,体验飞奔吹哨的快感,虽然最终没有实现,却并不妨碍她的执着。同时,长臂长腿的林霜还是一位羽毛球手,大学时曾接受过校内体育学院一位老师的专门指导,尽管不是这位专业省队教练的得意高徒,但拿出来对付一般的业余爱好者是绰绰有余。工作后,她也保持一周至少打一场单打的纪录,在边城的羽毛球圈里小有名气。体育爱好者加专业记者林霜女士,就这样华丽丽地被打败了。

感觉到了空气里一丝凝重。高畅有点不安,“对了,荒野生存、孤岛求生类的算不算,我喜欢看这种类型的节目。”歪着脑袋想了想,他试探性地问道。

“那是娱乐节目。”扳回一局,林霜心里稍安,准备乘胜追击:“你还喜欢什么类型的节目。”

“战争剧,而且只要是反映抗战的影视剧,我都会看。”男人严肃起来。

林霜瞬间石化,一想到以后要和一个喜欢欣赏别人裤裆里藏手榴弹的男人共度余生,她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你果然有政治高度!”她有气无力地回应一声,认命地夹起了一筷子茭白。狠狠地塞到嘴里,咦,她的咀嚼慢了下来,好吃!清淡鲜美、嫩滑脆爽,完全不亚于特色餐厅的成品。她又小心翼翼地从一条小黄鱼的腹部夹下一小块,肉质鲜嫩、咸香可口。再接再厉,一口奶白色鱼汤下肚,口舌生香,回味悠长。除了独创菜品红烧三文鱼头是个败笔,其余都堪称美味。林霜终于明白,高畅为什么会坚持来家里见面,出色的厨艺是他的加分项。

“你手艺不错,”林霜决定还是给予表扬,一切从事实出发是职业准则。当然3:1的数据,也证明了好厨子也有老马失前蹄的时候。林霜毫不吝啬地赞美明显取悦了高畅,他大笑起来,容光焕发的面庞生动帅气。这个小男人,笑起来得时候,真好看,林霜有点眩目。

“叮铃铃,叮铃铃”.

这是林霜的手机铃声,老得掉牙、土得掉渣,但很魔幻,很醒脑,被唤回神智的她抱歉地对高畅摆了摆手,起身走到客厅,接通电话:“余总,是我!”

“城西德昌大厦着火了,两路记者已经赶去现场,你和虎子现在也去,配合做外围采访。”余诚,市电视台新闻总监,林霜的顶头上司。平日里的常规采访都是栏目制片人通知,这次总监打破流程,直接空降指挥,事情绝对不小。

“好,”林霜的身体瞬间绷紧,挂掉电话的下一秒已经拨通搭档虎爷的手机:“德昌大厦,火灾,我先去现场,你速度!”

十五分钟后,已经坐进一辆出租车,朝城西飞驰而去的林霜浮想联翩,相亲中途被打断,这是破天荒第一次,脑海中浮现出高畅大笑的样子,她不知道自己这次是背运还是幸运。俗话说事不过三,自己都已经三次过三了,怎么还是一无所获?面对坎坷的姻缘之路,林霜决定,明天去市郊的清泉寺拜上一拜。

“只能到这儿了,前面已经封路戒严了。”的哥停下车,转头对林霜说到:“一共27元。”

下了车的林霜抬头一看,倒吸了一口凉气。两条街外的德昌大厦,火光冲天,黑色的烟雾已经笼罩了大片天空。看着这个火势,林霜知道,自己明天去拜佛的打算是落空了。把背包往身上一挎,林霜像根离弦的箭,向目标冲去。

“霜姐,我们在这儿呢。”刚跑到民德路,林霜就听到有人在叫自己,她四下张望,就发现了同事李燕他们,两个文字、两个摄像,四人全在警戒线外站着。

“怎么不进去?”林霜急了,今天不是她的值班日,所以余诚才让她做外围配合采访,可先到的两组记者居然连现场都没进,她的脑袋马上就大了。

“我们试了,进不去,现场已经被市消防支队接管,一个人都不认识,记者证也给他们看了,嘴皮说破了都不行。”李燕哭丧着脸,三位同事也垂头丧气。他们入行的时间比林霜晚几年,处理此类突发事件经验还远远不够。

林霜这才注意到,警戒线内,停着好几台挂着白牌的车辆,十几名消防战士像钉子一样守护着警戒线,目无表情、纹丝不动。“有同行进去吗?”她问到。

“有,听说新华社、央视记者站、日报的都进去了,他们到得早,而且是央媒,没人敢拦他们。”李燕怯怯,后面两句话明显声音低了很多。

“赶紧想办法,”说话间,搭档虎爷也到了,摄像机已经上肩,对着林霜吼完,他就把镜头对准了远处的德昌大厦,开始拍摄。这座高12层的建筑,曾经是边城一座集服装、玩具、日杂百货为一体的专业批发市场,热闹喧嚣。这些年随着网购的普及,早已经改成了货物库房。除了提货,平时很少有人来。根据李燕他们掌握的信息,起火是从地下一层开始的,由于可燃物多,火势蔓延迅速,现在已经烧到了第四层。

“得进去,”林霜咬着嘴唇,低头想了想,拿出手机,调出通讯录,拨出了一个电话。

“在哪儿?民德路,太好了,我也在,就在路口戒严线这儿,你快来一趟。江湖救急,速度速度!”林霜的声音明显高了十个分贝。

不到十分钟,一个穿着消防制服的上尉急冲冲地跑了过来,一开口就是埋怨:“大姐,什么事,我这忙成陀螺了。”这是刘戈,林霜的初中同学,市消防支队现役军官。

“我要进去,”林霜直截了当。

“我没办法,火势太大,半个小时前省总队接管了,支队的说不上话。”刘戈两手一摊,表达自己的无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