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请缨 - 落跑皇后:陛下求放过 - 月半研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一十章请缨

“今天大夫过来的时候,跟你说什么了?”陆栎一进房门,就跟安夏白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安夏白正昏昏欲睡,闻言睁开眼睛忽然精神起来,本想笑着打趣说他担心太过,可是转眼瞧见陆栎微微皱起的眉头时,她忽然有些不忍心,此去礼王那里肯定出事了,否则陆栎不可能会露出类似的神情。

可是出什么事,她又不好直接开口问,只能压下心中疑惑,把早些时候大夫的交代一一复述。

听说只是贫血导致脸色不好,陆栎的心弦微松:“既然大夫都发话了,夫人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今天安夏白被周氏一劝,已然想开,她拉过陆栎的手,笑着冲他眨眼睛:“夫君,我决定了,以后酒楼里边的事情交给柳儿和思珉,麻烦的事情就交给太子,总之他们能够做好的事情,我绝对不插手。”

酒楼可是她的心头肉,得到如此回答,陆栎一半高兴一半担心:“那你呢?”

“我啊,我就待在家里好好教子。”她像只猫儿蜷缩在怀中,眼眸明亮道,“再不济有夫君养活我跟孩子,我没在怕的。”

陆栎得到满意的答案,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她能想明白最好,酒楼是她的事业所在,美人阁也是她自己的心头肉,陆栎自己也是建功立业的人,自然明白她的心情。

“不过——”安夏白捧着他的手,小声商量道,“我明天还得去趟酒楼,交代以后的事情。”

陆栎当即沉下脸:“不许去。”

说什么都不能让安夏白继续坚持了,酒楼要紧,身体更要紧。

“可是酒楼的事情总得要有个交代。”安夏白犯了难,装作楚楚可怜的模样试图让陆栎心软,万万没想到,向来迁就她的夫君竟然在这件事情上不为所动,好说歹说,他才终于松口,“你要交代酒楼以后的事情,也不用亲自去,这样吧,你让酒楼掌柜来家里商量事情就是。”

安夏白无奈,只得点头。

她眼尖的发现,陆栎紧拧的眉头,就想着打趣他,逗他开心一些:“今天周姨跟我说小时候的事情了,没想到夫君你平时看起来如此严肃的一个人,小时候竟然也是个混世魔王,周姨说你小时候为了逃避功课偷偷翻墙出去玩时,我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她怎么跟你说起这些。”陆栎面露尴尬道,“都是小时候的事情了。”

“小时候的事也是夫君的事,你经历过的往事,我都想了解一遍。”安夏白紧紧抱着陆栎的手臂,把自己整个人都埋在他的怀抱中。

陆栎敏感的发现她的不对劲:“夫人,是不是母亲跟你说别的事情了?”

他心中忽然生出几分不安。

陆栎的家族,从前在京城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他的父亲曾经身份显赫,家族为此名震一方,后来因为一念之差,他犯下大错,才会让陆家变成如今惨状。

当年的罪名太重,甚至还没洗脱,陆栎一直没有公开周氏与陆柳儿跟自己的关系,正是考虑到这点。

他怕安夏白知道那些往事后,会疏远自己,会动离开的念头。

陆栎的呼吸有些沉重,她感受得出来。

安夏白叹了口气,仰起头一脸郑重的告诉他:“我不在意夫君的往事,只在意夫君的以后与将来。”

话说一半,她顿了顿,换个说法继续道:“也不能这么说,以前的事情我还是有点在意的,不过在意的不是夫君你的身份地位,而是在意你经历那些磨难时,我不在你的身边,如果我能一直陪在你身边,或许痛苦与难受会少一些。”

前世她对陆栎的了解不多,多半都是从八卦者的口中听说的,每个人都说陆栎一路走来不容易,她每每设身处地的去想,总会心疼。

如果是安夏白经历家破人亡的惨剧,从金贵公子变成乡野村夫,她不一定受得了。

“夫人,你真好。”作为回应,陆栎低头在安夏白的脸颊边落下一吻。

她就像是一束光,总能在自己绝望时出现,及时照亮前世的方向。

家族惨痛的往事还没结束,母亲与妹妹还没正名,陆栎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安稳待在京城,建功立业,之后谋求方法为无辜失去的族人洗清冤孽才是正途。

至于安夏白和孩子,他只能郑重的给予诺言:“等到一切都结束,我必定会给你们朝夕相伴的安稳生活。”

突如其来的话语让安夏白微微怔愣,猜测他是有感而发,所以她很快就做出回答。

“不论如何,我都相信夫君。”

次日清晨,陆栎在皇宫正殿外等候。

缓缓走来的礼王瞧见他的身影,先是一愣,继而询问道:“陆将军特意在此地等候本王,难道是考虑好了?”

陆栎神情凝重的点头:“如果有机会,下臣想去边关。”

礼王的喜悦差点没掩盖住,他觉得陆栎是个人才,所以他一点都不怀疑陆栎的能力:“今天早朝,皇上肯定会提起边关驻军之事,届时也会询问朝臣的意见,主战还是和平,想必得争论好些时日,陆将军不用着急,你可以再考虑几日。”

“不用。”陆栎摇摇头,昨日的犹豫今日已经化作云烟飘散而去,“下臣已经做出决定。”

没想到他竟然这么有胆识,自己真是捡到宝了,礼王笑得合不拢嘴,一边盘算着如果陆栎去边关带兵打仗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处,一拉着陆栎走进正殿:“既然陆将军决定好了,本王自然会帮你争取机会,今日早朝皇上若是提起边关之事,本王必定主战。”

就在他们走进宫殿后不久,奸细的声音便响彻宫廷内外:“皇上驾到——”

朝臣跪拜,皇帝穿过正殿坐到皇位上。

待众卿平身,他就直入主题:“朕想跟诸位爱卿商讨边关之事,昨日边关急报,说敌国在边关屯兵,似乎觊觎我朝疆土,如今边关人心惶惶,即将爆发战争的消息漫天乱飞,诸位以为,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如果敌军直接攻打还好说,大不了直接派兵打回去。

可惜对方没动手,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仅不能大张旗鼓的动作,只能私下防备。

“边关情况特殊,两国接壤之地的百姓对国界没有概念,长此以往,敌军加大动作,而我们却不应对,恐怕会丧失民心,也会动摇军心。”有位鬓发苍白的老臣站出来,一脸凝重道,“最好的办法就是抢在他们动手之前先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有人主张战争,自然也有人主张求和:“皇上,臣觉得战争不可取。”

皇帝撑着下巴,摆手示意他继续把话往下说。

听得主和的朝臣朗声道:“我们情况与他们不同,这边刚结束一场战争,正是军心疲乏之时,如果现在为争一时意气跟他们动手,非但没有利益可图,甚至还劳民伤财,恐怕会伤及国家根本!所以微臣建议,不要跟他们正面冲突,而是派遣使臣去跟他们谈判,不论他们提什么条件都答应,只要能退兵,一切都好说。”

此言一出,满朝静寂。

求和自古以来都是国家的耻辱,可是主和的官员话说得条理分明,他们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于是所有人都保持着沉默。

“众位卿家就没有其他谏言吗?”皇帝挑高眉头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