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五味第五十六 - 黄帝内经 - 唐品主编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黄帝内经 >

第66章五味第五十六

第66章五味第五十六

【题解】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由于全文主要讲述五味与五脏的配属关系及五脏病的五味宜禁,因此本篇的篇名为“五味”。

【原文】

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脏,分别奈何?

伯高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

黄帝曰:营卫之行奈何?

伯高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抟[1]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黄帝曰:谷之五味,可得闻乎?

伯高曰:请尽言之。五谷:秔米[2]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五色: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

五宜:所言五宜者,脾病者,宜食粳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

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饭、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3]、栗、藿皆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注释】

[1]抟:聚集。[2]秔米:即粳米。[3]豕肉:指猪肉。

【译文】

黄帝问:我听说五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食物进入人体后,五味分别进入五脏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伯高答:胃是五脏六腑所需水谷精微会聚的地方,所以被称作“五脏六腑之海”。水谷饮食进入身体中,首先到达胃部,五脏六腑都从胃腑之中禀受水谷的精微之气,而五味分别进入各自所亲合的脏。酸味的食物首先进入肝,苦味的首先进入心,甘味的首先进入脾,辛味的首先进入肺,咸味的首先进入肾。食物所化生的精微、液津,正常地流行而布散全身,营气和卫气旺盛、通畅而周流全身,余下的部分化成糟粕,自上而下依次传化而排出体外。

黄帝问:营气和卫气的运行情况是怎样的呢?

伯高答:水谷饮食进入胃后,精微部分从胃出来而分别到达上焦和下焦,用来营养五脏。水谷精微化生的精纯部分是营气,在脉中运行。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运行迅猛滑利的部分是卫气,在脉外运行,这就是营气和卫气的运行道路。水谷精微的另一部分与吸入的清气结合而形成宗气,主要是积聚在胸中,所以把胸中称为气海。宗气出自于肺,循着咽喉上行,呼则出,吸则入,以保证人体正常的呼吸运动。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营养物质,只有食物和空气进入人体后分为宗气、营卫、糟粕三种,而来源主要是饮食一种途径。所以,半天不进饮食,人的气就要衰减,一天不进饮食,人的气就会缺少。

黄帝问:您能给我讲一讲水谷饮食五味情况吗?

伯高答:请让我详细地讲述这些情况吧!在五谷中,粳米味甘、芝麻味酸、大豆味咸、麦味苦、黄米味辛。在五果中,枣子味甘、李子味酸、栗子味咸、杏子味苦、桃子味辛。在五畜中,牛肉味甘、狗肉味酸、猪肉味咸、羊肉味苦、鸡肉味辛。在五菜中,葵菜味甘、韭菜味酸、豆叶味咸、野蒜味苦、葱味辛。就五色和五味的配属而言,黄色适应甘味,青色适应酸味,黑色适应咸味,赤色适应苦味,白色适应辛味。这就是五色分别适应五味的情况。

所谓“五宜”是讲五脏所适宜的滋味。脾脏发生病变的病人,宜食粳米饭、牛肉、枣、葵菜等。心脏发生病变的病人,宜食麦、羊肉、杏、野蒜等。肾脏发生病变的病人,宜食大豆、猪肉、栗子、豆叶等。肝脏发生病变的病人,宜食芝麻、狗肉、李子、韭菜等。肺脏发生病变的病人,宜食黄米、鸡肉、桃子、葱等。

所谓“五禁”,是讲五脏所禁忌的食物。肝脏病变禁忌辛味,心脏病变禁忌咸味,脾脏病变禁忌酸味,肾脏病变禁忌甘味,肺脏病变禁忌苦味。

肝脏病变面主青,肝病苦急,宜食甘味食物以缓和之,像粳米饭、牛肉,枣、葵菜都是甘味食物。心脏病变面色赤,心病苦缓,宜食酸味食物以收敛之,像狗肉、芝麻,李子、韭都是酸味食物。脾脏病变面色黄,宜食咸味食物,像大豆、猪肉、栗子、豆叶都是咸味食物。肺脏病变面色白,苦气上逆,宜食苦味食物以泄之,像麦、羊肉、杏、野蒜都是苦味食物。肾脏病变而面色黑,肾病苦燥,宜食辛味食物以润泽之,像黄米、鸡肉、桃子、葱都是辛味食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