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 黄帝内经 - 唐品主编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黄帝内经 >

第11章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第11章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题解】

异法,指不同的治疗方法。方宜,谓地方环境各有所宜,本篇讨论了由于居住地区不同,人们受自然环境及生活条件的影响,形成了体质上的差异,因而产生的疾病有一定区别,在治疗疾病时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因地制宜的道理。因此将本篇命名为“异法方宜”。

【原文】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1],盐者胜[2]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3],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4]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5]。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注释】

[1]热中:谓热积体内。[2]胜:伤,损害。[3]疏理:皮肤腠理疏松。[4]陵:依靠山陵,临近山陵。用作状语,指居住地势较高。[5]毒药:泛指药物。

【译文】

黄帝问道:医生在治疗疾病时,虽然同属一种病,但治疗的方法却各不相同,而结果却都痊愈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回答说:这是由地理环境不同而使得医生采取了相适宜的治疗方法造成的。

东方,是天地生发之气来源之处,是盛产鱼盐的地区,临近海滨,依傍水源。那里的人们都以食鱼类为主并且偏好咸味的东西,都习惯于他们的住处和饮食,并认为舒适和甘美。由于鱼性属火,食用过多会使人体内热积成邪;而盐能入血,食用过多会损伤血脉,所以当地居民大都肤色较黑、腠理粗疏,多患痈肿疮疡一类的疾病,治疗宜用砭石。所以砭石疗法,也就源于东方。

西方,是盛产金玉的地区,是沙漠地带,是天地敛收之气来源之处。那里的人们都依山而居,且这里又多风沙,水土性质刚硬。当地居民不穿丝绵制品,而是多用粗麻和草席。由于他们主要食用鲜美的肉类和奶类,所以身体大都肥胖,也正因为这样外邪不容易伤害他们的身体。他们的疾病大多是由于饮食不调而造成的内脏疾病,治疗宜用药物。所以药物疗法,也就源于西方。

【原文】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1]。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之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2],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足乔>;。故导引按<;足乔>;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注释】

[1]灸焫:用艾条治疗疾病。[2]胕:通“腐”,指腐热的食物,或指腌制发酵后有臊臭味的食物。

【译文】

北方,是天地闭藏之气来源之处。那里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大部分时间都是寒风凛冽,滴水成冰。那里的人们习惯到处迁徙,食用牛羊乳汁。由于天寒地冻,乳汁性寒,脏器很容易受寒;这样寒积成邪,就会患上胀满一类的疾病,治疗宜用艾条。所以艾条疗法,也就源于北方。

南方,是天地长养之气来源之处,也是阳气最旺盛的地方。那里地势低洼,水土性软,雾露聚集较多。那里的人们偏好酸味的东西,喜欢腐熟的食物,所以当地居民大都腠理致密,肤色偏红,多患筋脉拘急、肢体麻木一类的疾病,治疗宜用微针。所以九针疗法,也就源于南方。

中央地区,地势平坦而地气湿润,所以天地所生养的万物在这里聚集最多。这里的人们食物种类丰富,生活相对安逸,所以大多患有肢体痿弱、逆厥和寒热一类的疾病,治疗宜用导引、按跷。所以导引、按跷疗法,也就源于中央地区。

最高明的医生能够全面掌握上述的治疗方法,针对病情,综合或选择运用,从而达到都很适宜的效果。因此,治疗疾病时尽管采用不同的方法却都能痊愈,就是由于医生能够完全了解病情,掌握治疗疾病的基本规律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