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第32章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题解】天地之间,人所居住的地方,称为“气交”。本篇主要论述了五运六气太过或者不及和胜息变化对人体和万物产生的影响,因此将本篇命名为“气交变大论篇”。
【原文】
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贵,先师传之,臣虽不敏,往闻其旨。
帝曰: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1]。余诚菲德[2],未足以受至道[3],然而众子哀其不终,愿夫子保于无穷,流于无极,余司其事,则而行之,奈何?
岐伯曰:请遂言之也。《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
帝曰:何谓也?
岐伯曰: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也。
帝曰:五运之化,太过何如?
岐伯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4]。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冲阳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上应荧惑星。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肤痛,而为浸淫。收气不行,长气独明,雨冰霜寒,上应辰星。上临少阴少阳,火燔焫,冰泉涸,物焦槁,病反谵妄狂越,咳喘息鸣,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渊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星。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支不举。变生得位,脏气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而太谿绝者,死不治,上应岁星。
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肃杀而甚,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上应太白星。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腨足皆病,上应荧惑星。收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干凋陨,病反暴痛,胠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太冲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大雨至,埃雾朦郁,上应镇星。上临太阳,则雨冰雪,霜不时降,湿气变物[5],病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6],神门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辰星。
【注释】
[1]天宝:指天道,在本篇中具体指运气学说的内容。[2]菲德:指缺乏修养,道德浅薄的意思。[3]至道:最完美的理论。[4]眩冒巅疾:眩冒,意为头脑浑浊,眼前发黑发花。巅疾,在这里指头部的疾病。[5]湿气变物:意为湿气旺盛,使万物发霉变烂。[6]妄冒:妄,指谵语狂妄。冒,同“瞀”,意为神志不清。
【译文】
黄帝问:五运交替,与一年的气候相应,阴阳往复,寒暑交替,真气与邪气斗争,人体的内外不得统一协调,六经的血气动荡不安定,五脏的精气相互倾轧而转移,太过则本气独胜,不及则二气相并,我想知道它的起始是否有一定的常规,您能讲给我听吗?
岐伯说:您问得很好!这是很高深的道理,它一直是被历代帝王所重视的问题,也是历代医师传授下来的问题,我的学问虽然很浅薄,但过去曾听老师讲过这方面的道理。
黄帝问:我听说,若是遇到适当的人而不教,就会使学术相传受影响,这叫作“失道”;如传授给不该传授的人,是轻视学术、不负责任的表现。我虽然没有很高的修为,不一定符合传授学术的要求,但是我很怜惜民众多病而夭亡,希望先生为了保全民众的健康和学术的永久流传,传授给我大道,我希望能承担传播的责任,然后作为准则去实施,您看如何呢?
岐伯答:请让我详细地讲给您听吧!《上经》说:关于研究医学之道的规律,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这样才能使他的学说长久留存,这就是其中的道理。
黄帝问:这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答:这是根据运气所主之时推求天地人三气的位置,研究其中的规律。求天位的,是天文;求地位的,是地理;通晓人气变化的,是人事。所以气候变化太过,时未至而气候先至,气候不及,就是时已至而气候未至;所以说,天地运动的正常的变化对人体的活动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黄帝问:若是五运气化太过,会怎样呢?
岐伯答:木运太过之年,风气流行,脾胃受其侵害。人们多患消化不良的泄泻病,饮食减少,四肢沉重无力,心情烦闷抑郁,肠中鸣响,肚腹胀满,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木气太过。在天上应木星光明,则是显示木气过于亢盛的征象,此时甚至会出现易怒的现象,并伴有头昏眼花等头部病症。若是土气不能发挥作用,那么就会出现木气独胜的现象,如同天上的云在飞跑,地上的万物也在迅速变动,草木动摇而折落。在此时,病人的胁部疼痛,呕吐不止,若冲阳脉绝,多半会死亡而无法治疗。在天上应金星光明,这正是显示出木胜则金气制之的征兆。
火运太过之年,暑热流行,肺受火邪。人们容易患上疟疾,呼吸少气,咳嗽不止,出血,泄泻,喉干,耳聋,胸中热,肩背热。在天上应火星光明,是显示火气太过旺盛的征象。火气太盛,在人体中就会出现胸中疼痛,胁下胀满,胁痛,胸背肩胛间等部位的疼痛,还有两臂内侧疼痛,身体发热肤发痛,还伴有浸淫恶疮的发生。这是金气不振,火气独胜的现象,火气过旺就会发生雨冰霜寒的变化,这是因为火热之极,寒水来复的关系。在天上应水星光明,这是火盛则水气制之的征兆。如果遇到少阴或少阳司天的年份,火热之气也会随之更加亢盛,因火热燔灼以致水源干涸,植物焦枯。人体多见谵语妄动,发狂奔越,咳嗽气喘痰鸣等症状。火气甚于下部大肠,则会出现血从二便下泄不止的病症。若太渊脉绝,是不治的死证。在天上应火星光明,这是火盛的征兆。
土运太过之年,雨湿之气流行,肾受邪湿。人们多发腹痛,四肢厥冷,精神忧郁,身体困重而烦闷等病症。在天上应土星光明。若土气太过,就会出现肌肉枯萎,两足痿弱不能行动,行走抽搐,脚底痛,这是土病则不能克制水所致,因此水饮之邪积于体内进而发生胀满,饮食减少,四肢无力,不能举动。若遇土旺之时,土能克水,土气独旺,所以湿气大行,若木气来复,风雨暴至,就会使堤岸崩溃,河水发生泛滥,陆地就可能出现鱼类。人们就会出现肚腹胀满,便溏或泄泻,肠鸣,严重的泄泻不止等疾病。而太溪脉绝,是不治的死证。在天上应木星。
金运太过之年,燥气流行,邪气伤肝。人们容易患上两胁之下的疾病以及发生少腹疼痛,目赤发痛,眼睄溃烂,耳聋等症状。金气的肃杀作用过于强盛,就会使身体沉重而烦闷,胸部疼痛并牵引至背部,两胁胀满且痛势一直下连到少腹。在天上应金星光明,金星太盛就会出现喘息咳嗽,呼吸困难,肩背作痛,尻、阴、股、膝、足等处都感到疼痛的症状。在天上应火星光明。若金气太过,水气下降,草木的生气就会有所收敛,枝叶枯干凋落。此时人们可能胁肋急剧疼痛,难以翻身,咳嗽气逆,甚至出现吐血等疾病。若太冲脉绝,是不治的死证,在天上应金星。
水运太过之年,寒气流行,邪气损害心脏。人们容易患上发热、心悸、烦躁、四肢逆冷等疾病,发生全身发冷、谵语妄动、心痛的症状。寒气早至,在天上应水星光明。水邪亢盛,人体就会腹水,足胫浮肿,气喘咳嗽,盗汗,怕风吹等病症。土气来复就会大雨下降,尘埃云雾迷蒙郁结,在天上应土星光明。如遇太阳寒水司天,雨冰霜雪就会不时地下降,湿气大行,物变其形。人们容易腹中胀满,肠鸣便泻,食物不消化,渴而妄冒。如神门脉绝,是不治的死证。在天上应火星、水星。
【原文】
帝曰:善。其不及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著,柔萎苍干[1],上应太白星。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凉雨时至,上应太白星,其谷苍。上临阳明,生气失政,草木再荣,化气乃急[2],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早[3]。复则炎暑流火,湿性燥,柔脆草木焦槁,下体再生,华实齐化[4],病寒热疮疡疿胗痈痤,上应荧惑、太白,其谷白坚。白露早降,收杀气行,寒雨害物,虫食甘黄,脾土受邪,赤气垢化,心气晚治,上胜肺金,白气乃屈,其谷不成,咳而鼽,上应荧惑、太白星。
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物荣而下,凝惨而甚,则阳气不化,乃折荣美,上应辰星。民病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郁冒朦昧,心痛暴瘖[5],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上应荧惑、辰星,其谷丹。复则埃郁,大雨且至,黑气乃辱,病鹜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任身,上应镇星、辰星,玄谷不成[6]。
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上应岁星,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瞤酸[7],善怒。藏气举事,蛰虫早附,咸病寒中,上应岁星、镇星,其谷黅。复则收政严峻,名木苍凋,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虫食甘黄,气客于脾,黅谷乃减,民食少失味,苍谷乃损,上应太白、岁星。上临厥阴,流水不冰,蛰虫来见,藏气不用,白乃不复,上应岁星,民乃康。
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燥烁以行,上应荧惑星。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收气乃后,上应太白星,其谷坚芒。复则寒雨暴至,乃零冰雹霜雪杀物,阴厥且格,阳反上行,头脑户痛,延及囟顶发热,上应辰星,丹谷不成,民病口疮,甚则心痛。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上应镇星。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腘腨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藏气不政,肾气不衡,上应辰星,其谷。上临太阴,则大寒数举,蛰虫早藏,地积坚冰,阳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上应镇星,其主黅谷。复则大风暴发,草偃木零[8],生长不鲜,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瞤瘛,目视,物疏璺[9],肌肉胗发,气并鬲中,痛于心腹,黄气乃损,其谷不登,上应岁星。
帝曰:善。愿闻其时也。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木不及,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春有惨凄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复。其眚东[10],其脏肝,其病内舍胠胁,外在关节。
火不及,夏有炳明光显之化,则冬有严肃霜寒之政,夏有惨凄凝冽之胜,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其眚南,其脏心,其病内舍膺胁,外在经络。
土不及,四维有埃云润泽之化,则春有鸣条鼓拆之政,四维发振拉飘腾之变,则秋有肃杀霖霪之复。其眚四维,其脏脾,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支。
金不及,夏有光显郁蒸之令,则冬有严凝整肃[11]之应,夏有炎烁燔燎之变,则秋有冰雹霜雪之复。其眚西,其脏肺,其病内舍膺胁肩背,外在皮毛。
水不及,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四维发埃昏骤注[12]之变,则不时有飘荡振拉之复。其眚北,其脏肾,其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谿谷踹膝。
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故曰: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此之谓也。
【注释】
[1]刚木辟著,柔萎苍干:指干燥的树木因为干燥而受到伤害,柔软的树枝以及树叶也随之干枯了。[2]草木再荣,化气乃急:岁木不及,因此土气失调,草木在秋季再度生长。草木再荣,意为草木的异常,再度返青。化气乃急看,意为土气的旺盛。[3]其主苍早:指春生之气不足,万物生长迟缓,秋季到来的时候,尚未成熟就过早地凋谢了。[4]下体再生,华实齐化:火气来复。植物又开始生长且很快就开花结果,但是由于生长周期缩短,所以结出的果实也不能收获。[5]暴瘖:突然声音变得嘶哑。[6]玄谷不成:指黑色的谷类不能成熟。[7]肌肉瞤酸:指肌肉发生抽缩跳动而产生酸痛的现象。[8]草偃木零:指岁水不及,土胜木其而来复,大风骤发,使草木倒伏、凋零。[9]物疏璺:指植物的种子开始破壳发芽。[10]其眚东:指灾害发生在东方。[11]严凝整肃:指寒冷的大地开始冰冻,草木树叶凋落,使大自然变得正气严肃。[12]骤注:指暴雨如注。
【译文】
黄帝说:很好。那么五运不及会发生怎样的状况呢?
岐伯答:您问得真详细啊!木运不及,燥气反而会旺盛,木的生气与时令不相适应,草木生荣得比较晚,肃杀之气亢盛,虽然是劲硬的木,枝叶枯干于枝头,柔弱的草木也萎弱干枯。在天上应金星光明。人们容易患上气虚寒、胠胁部疼痛、少腹痛、肠鸣、溏泄的疾病。在气候方面是凉雨时常下降,在天上应金星光明。在五谷上则应青色的谷不能成熟。如遇阳明司天,金气抑木,木气不得施,草木晚其繁荣,所以开花结实的过程也非常急促,很早就凋谢了。在天上应金、土二星光明。金气抑木,木起反生火,于是就会炎热如火,炎热之气就会流行,湿润受热变为干燥,柔嫩的草木变为干枯焦槁,需要从根部重新生长,开花结实并见。人体炎热之气郁于皮毛,容易患上寒热、疮疡、疿疹、痈痤。在天上应金、火二星,在五谷则应白色坚实的谷类外强中干,秀而不实。金气旺盛,白霜就会提早下降,秋收肃杀之气也开始流行,寒雨非时,损害万物,虫类喜食味甘色黄之物。而在人体方面则脾土先受其邪,火气后起,所以心气继续亢盛,火气克金,金气得到抑制,所以其谷物不能成熟。人们容易患上咳嗽鼻塞的疾病。在天上应金星、火星。
火运不及之年,水寒之气大行,夏天生长之气不得施,万物就缺乏向上茂盛的力量,纷纷低垂。阴寒凝滞之气太过则阳气不能温化,繁荣美丽的生机就会受到损害,在天上应水星光明。人们容易患上胸中疼痛、腹部胀满、两胁疼痛,上胸部、背部、肩胛间以及两臂内侧疼痛的疾病,发生抑郁眩晕,头目不清、心痛、突然失音、胸腹肿大、胁下与腰背相互牵引而疼痛的症状,甚者还会四肢蜷屈不能伸展,髋骨与大腿之间如同分开不相连接等病。在天上应火星失明、水星光明。在五谷上则应赤色的谷类不能成熟。火气强盛,火被水抑,火起反映则生土气来复,复气发生就会产生尘埃郁滞,大雨倾盆,水气受到抑制而退缩。人们容易患上溏泄,腹中胀满,饮食不下,腹中发寒、肠鸣,大便泄泻如注,腹中疼痛,四肢突然拘挛,萎软麻痹,两足不能行走等病。在天上应土星、水星。在五谷上则应黑色之谷不能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