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200.农家乐
第200章200.农家乐皇后十分无奈,想当年为了让太后学会“哀家”这个自称,提醒了多久啊?这才不到一个时辰,又回到当太后前了。
太后没在意皇后的表情,如今的她早就不用在乎别人的想法了,转头对高媛道:“阿媛快坐下,你站着做什么?别坐那么远!”
宫女急忙上前挪凳子,揣摩着太后的心思,把那凳子挪得极近,高媛要是坐下去,真成了和太后促膝而谈了。这样的距离,只有皇上、皇后和太子享受过。
高媛也不懂这些规矩,直接便坐了,笑眯眯地对太后道:“太后娘娘,您喝口茶,会不会凉了?”
太后不在意地喝了一口:“不凉,正好。你也喝。”
皇后不想说话,可不得不说话:“母后和贤良夫人聊什么呢,这么高兴?”
看这两人,若刨去年龄地位因素,说是手帕交也没什么错了。
太后:“啊?好像也没说什么。”
扯闲篇而已,谁知道扯到什么地方去了?
皇后把目光投向了高媛,高媛实话实话:“太后跟臣妾说小时候的事儿呢。”
皇后十分满意这个回答,可不,这个话题可比什么公鸡的祖宗是不是鸟强多了,这是聊的什么乱七八糟的!
然后她就发现,自己放心早了。太后刚才被皇后进门一打岔而断掉的思路重新续上了:“你读书多,刚才阿媛说书里有种什么鸟不会飞,你记得是什么书不?”
皇后顿了顿,道:“从不曾读过这样的书,贤良夫人是什么时候看的书?那书里是怎么写的?”
她看的是动物百科全书……
高媛把以前骗孩子的借口继续拿出来用:“小时候认字不多,也不记得从什么地方见到了,缺字少页的,连个封皮都没有。内容倒是还记得一二,说是从外邦人口里听到的,写书的人也没见过,只知道那鸟叫鸵鸟,长得特别高大,比成年男子还要高些,一双腿甚是粗壮有力,跑起来快得很,要是训练有素的,小孩子还能骑一骑。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臣妾当时年纪小,就想着这样的鸟下的蛋,定也十分地大,炒一个怕就要一大盘子吧?”
太后哈哈大笑:“定是,定是。不过我跟你说,那鸵鸟,是叫鸵鸟吧?嗯,那鸵鸟蛋定是不好吃的。”
高媛吃惊地问:“太后娘娘怎么知道的?”
太后十分得意地道:“但凡是蛋,是越大的越不好吃,越小的越好吃。你看鸽子蛋、鹌鹑蛋就比鸡蛋好吃,鸭蛋就只能腌着吃,鹅蛋宫里就不吃了,太腥。”
高媛点头:“正是,正是,太后娘娘说的有道理。臣妾就吃过鹌鹑蛋、鸡蛋和鸭蛋,果然是鹌鹑蛋最好吃。鸡蛋炒着、炖着、煮着都行,鸭蛋还真是只吃过腌了的,不过鸡蛋腌了也好吃。”
太后就指点她:“鸭蛋也能炒,不过不如鸡蛋的味儿好。但这腌了的,还是鸭蛋好。鸭蛋腌出来有油,蛋黄软软的,鸡蛋可不行。”
高媛笑道:“臣妾腌的鸡蛋可是有油的。”
太后大感兴趣:“你还自己腌鸡蛋呢?”
高媛便道:“养了几只鸡,夏天怕鸡蛋放不住,就给腌了。腌好了煮熟,继续拿盐水泡着。我家那俩孩子小时候长身子的时候老喊饿,我那时候怕做饭来不及,就用这个法子。夏天呢馒头不怕凉,冬天呢,就在火上烤一烤,直接把腌鸡蛋捞出来就吃,甚是方便。”
太后同意:“你这是个好法子。我那时候就是家里太穷,就是有几个鸡蛋也是舍不得给我们吃的,都拿了去换油盐了。”
高媛深有同感:“可不,我公公婆婆活着的时候,也是这般,家里养的几只鸡看的跟命根子似的。我那时候看着文道实在馋得不行,伐北也小,就把自己养的那几只鸡下的蛋全都蒸了蛋羹给他们俩吃了。这小孩子,小时候可不能缺了嘴,要不长不好。”
太后点头:“就是,就是。”她就是小时候没啥好吃的,所以才长成了个矮子。
高媛又道:“其实咱们乡下比城里好,就算是家里没有鸡蛋,河里也能捞些鱼虾。我家那时候挨着大山,偶尔还能捉只野兔子呢。对了,我还捉到过一窝呢,养了好多年,兔子特别能生,一窝一窝地没完没了,又好养活,从那之后俩孩子就没断过肉。”
太后:“哎呦,你可真能干。不是说野兔子养不活吗?”
高媛:“那是小的,还吃奶呢,自然养不活。我捉到的那一窝,都长成半大兔子了,就好养活了。”
皇后见她二人视自己于无物,你一言我一语地继续这山野话题,偏偏没有个统一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瞎聊,两人还聊得十分欢快,不觉为自己的学富五车感到不值。早知道这样就能讨好太后,她还费力地找什么话题啊?
可这养兔子捉鱼虾的事情,她也没干过啊。
好在贤良夫人还是关注她的,把话题往她能听懂的地方扯。
“臣妾听说小孩子养个小猫小狗的好,这小兔子也是能养的,皇后娘娘以前在家里的时候,养过小兔子没有?”
皇后下意识地摇头:“兔子没养过,只是养了几只鸟,也养过几尾金鱼。”
高媛笑:“养了鸟和鱼,可就不好养猫了,要不定让猫给叼了去。”
太后赞同:“对,前些日子我这儿也不知道从哪里跑来一只猫,对着那些鸟看了半天,若不是他们看得紧,还不知道被它祸害几只去呢。”
皇后见她们的话题大有绵延不绝之意,便冲着太后道:“母后也坐了这大半天了,要不起来散散吧?”
高媛十分有眼力见儿地站起来:“可不,竟是过了这许多时辰了,都怪臣妾嘴上没把门的,见太后亲切,就啰里啰嗦说了这许多,臣妾也该告退了,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也该歇歇。”
太后看看皇后,再看看高媛,实在想不明白怎么话说得好好的,高媛就要告退。不过今天的确是有些晚了,便道:“那你下回什么时候来?你不是说家里的母鸡正孵小鸡么?等孵出小鸡来,带几只给我,我也养几只。”
不要啊,皇后娘娘脸都绿了,急忙冲着高媛使眼色,这个坚决不能同意。
高媛接收到了信号:“还不知道能不能孵出来呢,那鸡蛋是它自己下在窝里的,臣妾听说得需要种蛋才能孵出来呢,我又不会看,也不知道成不成。”
太后得意极了:“我会看,你下回来的时候带鸡蛋来,我教你!”
皇后娘娘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把高媛送走的,她满脑子想的都是下一回她进宫时,就要拎着一篮子鸡蛋了。而且那鸡蛋不但会拎进来,恐怕还要原封不动地拎回去。想想早过些日子,一进慈宁宫怕就要踩到鸡粪,整个人都不好了。
她错了,她原来以为一个只知道关注各种吃食的太后难伺候,原来一个要在慈宁宫里养鸡的太后会更难伺候。
这样的情绪一直持续到傍晚,正贞帝来的时候,皇后娘娘还在那儿犯愁,想用个什么样的借口不让太后娘娘在慈宁宫里养鸡呢。
正贞帝是特地来问太后今天有没有得罪人的。他这个亲娘,唉,就连他这个亲儿子,有时候也受不了她那说话的风格。他记得最清楚的是第一年的冬至,宫中惯例要宴请外命妇的,他那时候忙着前朝的事情,也不太了解自家亲娘说话的杀伤力,想着她苦熬多年终于扬眉吐气,正是得意的时候,便由着那些诰命夫人们去拜见太后。结果呢,某位阁老的夫人聊起来自家得了某种稀罕的梅花,培育多年终于开了一树好花,客气地说了一句哪天有时间请太后去赏,太后来了一句没功夫。
把人家闹得尴尬无比,太后还没觉得,又加了一句梅花有什么好的?结出来的果子太酸,真是嫌钱太多没地方花,才养那东西。
那位阁老的夫人只好跪下请罪,太后还奇怪呢,说我也没说什么啊,不过就是句大实话,你跪什么啊?
您都说人家钱太多了,人家能不请罪吗?
正贞帝其实知道,他亲娘真的是认为梅子酸,梅花没用,一点儿恶意都没有。可本朝讲究的为官之道是清廉啊,您这么说,跟说人家受贿有什么区别?搞得他到了第二天,还专门把那位阁老留下来说了几句好话,这才把这事勉强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