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一统天下(大结局)
入春,大楚发兵两万,征西蛮。在经过一整个冬天的折磨之后,现在正是他们虚弱的时候——当然往往每年开春,也是农耕民族最为虚弱、最需要缓口气的时候。
他们没想到大楚会在这个时候发兵。
而等他们反应过来…
大楚的兵,已经无情地侵吞蜈、勾两部大半的国土。
更让蜈、勾这两部想不到的是,在他们反应过来,竟然也没打过大楚的军队。
这支只有两万人的军队,却拥有相当于数十万军队的攻击力。
箭矢惊人!
在半年的战争,被接连杀死三任继承者之后,蜈、勾二部投降,他们若是再不投降,怕就要被大楚屠杀一空了。
建城、伐林、开采金矿。
而在这时候,姬似玉也把孩子生了下来,是个女孩,苏瑾给她起了一个叫做“采薇”的名字。
蜈、勾两部的土地,被分为两郡。
士族贪婪,他们都想把自己的手伸到这两块土地上,然后狠狠揪下来一块肉。
但…
苏瑾没给他们机会。
就在郑安在朝堂上慷慨激昂的时候,他掏出了崔之道的调查结果,以及…钱孝直调查那位林姬的结果。
士族鱼肉百姓。
郑家弄虚作假,企图侵染皇权。
郑安被治狱。
就在苏瑾准备杀鸡儆猴,屠了一整个郑家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巴地的望族,嫡脉举家逃奔去了北梁。
郑安最终被处死,尸骨挂在宫门前。
这位带着士族们反抗朝堂的士族族长一死,剩下的士族们乖巧了不少。
虽然他们依旧还在争取掌管那两郡的机会。
苏瑾这么好的一个人,自然会给他们机会的。
不看出身,办了一场科举。
士族可以参加、寒门可以参加,甚至…寒门出身的官员也在这一次,恩准被得以参加。
这样的事,当然让士族们反对。
可他们的反对没用。
郑安的尸骨还在那挂着,他们理亏,在张金石的帮衬下,这道命令生硬地下达、施为起来。
最终…
蜈、勾两郡,共十六县,十六个县长,只有六个是士族出身的,剩下十个都是寒门、乃至庶民出身。
士族不至于差到这种程度。
但这一次参考的人少,批改卷子的事,是苏瑾一人做的,他自然…可以稍微在成绩上动一些手脚。
如果不是寒门、庶民中可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他甚至只想给士族三个名额。
在科举结果颁发之后。
苏瑾又顺便颁布了一条律令,每年大楚都会举办一场科举,以后只科举取士、不再举荐取士。
这消息,一记响雷,惊了一整个天下。
大楚顿时又跑了三家士族,甚至那个赵孝哲还带着大楚的两座城,一共投靠了北梁。
损失不小。
可大楚的收获同样极其丰厚。
天底下的寒门、庶民,在大楚这看到了希望。
北梁、大虞固然好,可北梁有寒门、有庶民出身的太守吗?他们没有,但大楚有!
蜈郡的太守就是寒门出身。
而且大楚还有庶民出身的将军。
寒门子弟纷纷投向大楚,大楚的力量不仅没有因为士族的离开而变弱,反而变得更团结了起来。
大虞那生了一场闹剧,周伯符谏言伐楚不成,被乱棍赶出了皇宫。
又一年后。
金矿开采出来的黄金储量,终于到了苏瑾心里的一个阈值,在南絮的帮助下,也构建出一个基准的经济模型。
一克黄金等同三百文钱,开始铸楚钱。
并非是用铜,而是用了合金。
大虞、北梁一开始都没把这当一回事,毕竟…铸币这种事,他们又不是没干过,甚至大楚又不是没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