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我给你的爱,都满出来了
第285章我给你的爱,都满出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但却长期与奥运会隔绝。
如今终于参赛,举国上下一片沸腾。
人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向全世界展现新中国的体育风采。
开幕式前一天的训练场,林渊气定神闲地张弓搭箭,身旁的男女队员们虽也专注于训练,但却难掩细微的紧绷感。
这可是新中国参加的第一次奥运会。
全国上下,家家户户都守在电视和广播前,翘首以盼他们的好成绩呢。
尤其是男子射箭队,作为亚运会冠军,人们对他们饱含期待,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身为林渊的队友,他们倒不是担心个人赛的表现,有林渊坐镇,个人赛的金牌几乎板上钉钉。
他们是怕在团队赛上发挥失常,成为拖累林渊的短板。
要是真的因为自己让团体赛失利,且不说国内民众会多么失望,他们自己也不会原谅自己。
察觉到队员们紧绷的神经,射箭队主教练临时决定带大家前往洛杉矶纪念体育场转转,放松放松。
这座承载着两届奥运记忆的场馆,东侧的列柱廊镌刻着1932年奥运金牌得主的完整名录,历史资料展示区里,泛黄的报纸与照片无声诉说着过往的荣耀。
林渊在展区某处角落停下脚步。
一张1932年的旧报纸上,头版大幅照片记录着链球冠军哈罗德·奥斯本高举奖牌的瞬间,配文洋洋洒洒,详述着他打破世界纪录的壮举。
但林渊的目光,却是停留在报纸右下角一张略显模糊的照片。
身着上白下黑运动服的刘长春,眼神坚毅,只有寥寥几行文字,简短地讲述着他这位中国奥运第一人的事迹。
林渊驻足凝视许久,心中渐渐有了打算。
……
奥运首个比赛日。
许海峰沉稳的发挥,替中国队成功斩获了本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
消息闪电般传回国内,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所有人都盼望着在后续赛场能斩获更多的金牌。
所谓重在参与,这只是安慰失败者的话语罢了。
来到赛事第三天,射箭场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渊身上。
他身姿挺拔如松,张弓搭箭、屏息瞄准、箭矢离弦,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当最后一箭稳稳钉入十环,林渊只是淡然地垂下眼眸,缓缓解开护指。
即便金牌已经收入囊中,他神色依旧沉静如水,那股从容与淡然,在喧嚣的赛场上愈发夺目。
当镜头掠过他冷峻的侧脸,林渊沉稳的身影投映在千家万户的荧屏上。
清冷矜贵的气质,从容自若的风范,在无数少女心间荡开层层涟漪。
这位风度翩翩的少年郎,就这样成了万千怀春少女心中的白月光。
纱帽巷里,早已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吴秀兰听着亲邻好友的称赞,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过。
倒是隔壁的乔祖望被这鞭炮声扰了清梦,嘴里嘀咕两句“显摆死了”,翻身继续睡去。
升完国旗,奏完国歌,林渊戴着金牌来到混采区里。
记者急切发问:“拿了奥运冠军,现在你的心情如何?”
林渊目光清亮,声音沉稳:“挺开心的。”
“你在赛场上表现得特别沉着冷静,现在比赛结束了,你能笑一下吗?”
林渊闻言唇角轻扬,露出一个如沐春风的微笑,周围此起彼伏的快门声响成一片。
“有没有什么话想对支持你的家人、朋友、教练和队友说?”
“对家人和朋友想说的话有太多太多,我想回去慢慢对她们说。对教练和队友想说的话是,接下来还有一场团队赛,我们再去拼回来一枚金牌。”
“获得奥运冠军后,你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什么规划和目标?”
“有。但我想等团队赛结束后,再来宣布这件事情。”
两天后,男子射箭团队赛决赛拉开帷幕。
尽管队友一开场接连发生失误,令守在电视机前的观众连连叹息。
但是林渊不急不躁,没有被队友影响到,反而是轻声鼓励着队友,凭借他稳定的发挥和队友最后几轮的出色表现,队伍这才惊险夺冠。
赛后接受采访时,记者当然又问起了先前那个问题。
林渊沉吟片刻,目光坚毅地说道:“我在洛杉矶纪念体育场,我看到一张旧板报。
头版是哈罗德·奥斯本夺冠的报道,无人在意的是,在那张报纸的边角处,还有一则刘长春的报道。
56年前,他孤身一人来到这里,代表中国参加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却因为长途跋涉、体力不支等各种原因,没能进入决赛。
那一刻,我下定决心要继承他的意志,我要转型田径100米短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