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心理博弈术
第一章洞悉人性,拿捏分寸
对方再谦虚,也不要过分表现自我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总能遇到一些谦虚有礼的人。他们总是客套地说“如有不周之处,还请多多指教”、“请多提宝贵意见”、“很多方面还需要向您多多学习”……
事实上,虽然说人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就得善于表现自我,但是表现过分反而会遭到别人的反感,以至于让你寸步难行。因此,适当地低调一些,适度地隐藏自己的实力是明智之举。
柳萍刚下岗,她好不容易请理发店老板同意把她留下来工作,她觉得应该主动找事做。于是,她每天赶在大家起来之前,就把地擦了,把所有的理发器具也擦得一尘不染。
柳萍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过分表现”却引起了别人的不痛快。原先负责搞清洁的女孩,虽然表面跟柳萍客客气气,常说“做得不好的地方还请多多批评”一类谦虚的客套话,背地里却老跟柳萍过不去,总给她打小报告。幸好后来有了个机会,才使两人消除了误会。柳萍这才意识到自己无意中把别人的工作抢了。
无独有偶,还有一个事例与之类似。
王伟是某政府机关办公室主任,对下属非常和蔼,总喜欢说“有什么意见大家尽管提”。
不过,谈起新人在单位急于表现的话题,他却摇头叹气。他举例说,有一年招了一个中文系毕业生,人是很用功,但劲儿总是使不到点子上。
毕业生来上班的第三天,看见王伟桌上有一份领导发言稿,他觉得文章结构不够合理,于是,也没问过王伟就自己把稿子拿回去改了。改完以后,还直接把稿子交到领导手里。
那篇稿子的初稿是王伟写的,已经给领导看过,并根据领导的意思做了修改,文章的结构也是领导惯用的。
开会时,领导读起稿子来很不顺,与自己习惯的风格相去甚远,会后,领导对王伟大发雷霆。
事后,王伟把毕业生叫到办公室,那位毕业生不但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而且还辩解说是为领导好,最后导致办公室里大家都有点讨厌他。
无论是刚从校门走进社会的毕业生,还是在跨国公司间跳槽的资深职业经理人,到了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总会希望尽快展现自己的才华,以求得到别人的了解与认同。急于显露自己的能力,是很多新人的通病,也是人之常情。
当然,对于刚来的新人,上司对他的工作表现一般都会比较宽容。虽然他们与新人见面时,都会谈及公司的不足,并说些鼓励的话,比如“希望你的到来能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之类。但实际上,他们不会指望新人一进公司就能马上出成绩,反而会通过一些小事来观察新人的为人、品性、工作态度等,据此形成一个基本判断。这个判断会影响上司将来对这位新人的使用。此外,作为上司,他们并不希望新人的到来一下子打破原有的平衡,就算他们有计划用新人来替代原来的员工,也希望能平稳过渡。
很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都有大干一番事业的豪情壮志,所以到了新单位,干什么事都想冲在前面,希望给别人留一个好印象,尤其是遇到谦虚的上司。实际上,这样高调张扬的表现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不仅是在职场,商场、情场等亦是同理。与他人打交道,就要做一个有心计的人,在刚开始相互接触或接手某些事情的时候,学会低调,适当地隐藏自己的实力,对方再怎么谦虚,也不应该过分表现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登上成功的宝座,而且坐得稳。
讨人喜欢的吹捧,既要捧得响又要捧得恰当
有政治和权力争斗的地方就会有完美的马屁精,他已经掌握了欺骗的艺术。他奉承、臣服于自己的领导者,却能够对别人间接而优雅地维护他自己的权力。学习和应用拍马屁的规则吧,这样你的前途将无可限量。
要把马屁拍响,首先必须找准对方的“心窝”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在拍得响的同时,还要拍得恰当。摸透了对方的心思,再有针对性地加以吹捧,满足对方的欲望,才有可能得到对方的赏识。
周末员工聚餐,经理在路上指着一个路人的皮包说:“这个包蛮别致的,不知在哪儿买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半个月后,莉莉就把一个同样款式的皮包送到了经理的办公室:“经理,我上周去参加客户的发布会,人家给了个商场的消费卡,到商场一看,正好有这个款式的皮包,我就帮您选了一个,您看喜不喜欢?”
经理站起身说:“不行不行,你留着自己用吧。”莉莉连忙说:“难得您看中一件东西,说真的,您的眼光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再说没您的照顾,我哪有机会参加那个发布会啊!”
于是经理又拿出一张请柬说:“下周五在国宾饭店有个酒会,我也不喜欢凑热闹,你替我去吧。”莉莉接过请柬,假装埋怨地说:“看您说的,好像您真老了似的,上次参加发布会好几个女客户还问我,您怎么那么年轻啊!”说得经理面露喜色,其实经理已经50多了。
过于吹捧领导,会让领导觉得华而不实,像莉莉这种言行并举的溜须者,怎能不让上司喜笑颜开?对这么懂事的下属,上司当然另眼相看了。
莉莉的成功之处在于她抓住了经理爱美、怕老的心理,非常自然地加以吹捧,让慨叹年华已逝的经理得到了心理的愉悦,莉莉的皮包也没有白送。
和完美马屁精比起来,低级的马屁精常常苦于拍不到位,平庸露骨的恭维往往拍在马腿上。低级马屁不但不能讨得老板的欢心,反而让自己在众人眼中留下“奴颜媚骨”的小人形象。
吴华在年终总结会议上做了一番“真情流露”的感言:在这一年的风风雨雨里,他在领导的教育和帮助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做出了不小的成绩。领导是恩师,今后他还要继续尾随领导的脚步,做一个像领导这样完美的人。一番话令同事侧目,领导也尴尬地咳嗽了几声。这时,吴华又画蛇添足地补充了一句:“我们的领导真是德高望重、才智过人啊!”会场顿时一片哗然,这位领导不过三十岁而已,何来德高望重?
吴华辛苦半天,并没有给领导留下什么好印象,太过露骨的恭维显得那么虚伪,明眼人一眼就能识破。说话没有分寸,太不着边际,让被拍者也很难为情,这是最愚蠢的吹捧行为。
无论出发点是什么,想和对方攀上关系,把马屁拍到位,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很多:
1.要讲究场合
在众目睽睽之下是不便施展马屁功夫的。对方本人可能会觉得你多事,而旁观者更会鄙薄你的为人。所以在公开场合拍马屁不但对对方有碍,也对自己有失。与人拉关系,尤其是领导,最好是在私下闲聊时,或者在茶余饭后轻松的场合,选择对方情绪较好的时候,似乎不经意地轻轻一拍,最容易切中其心意,使拍与被拍者皆大欢喜。正如前面的两个例子,莉莉选择在经理办公室送出皮包不显失礼,吴华在大庭广众之下大行吹捧却搞得人憎鬼厌,可见,拍马屁时场合是必须小心留意的一大要素。
2.要讲究手段
恰到好处的马屁效果绝对胜过一万句不着边际的恭维。同时叫好,知道好在哪里,有针对性地叫好比空洞地叫好有价值得多。
完美马屁精们将“精神贿赂”进行到底,让后人茅塞顿开。如写就一篇文章,明明很简单的字却故意写错,目的是方便领导审阅时能“指正”出来,以显示领导的英明。
纪晓岚,通观古今,堪称才子型“精神行贿”的第一流高手。乾隆50岁时,他献联:“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五十年圣寿,自今而后,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乾隆80大寿时正好登基满55年,他又献:“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至,嵩期五十有五年。”
好大喜功、标榜自己为“十全老人”的乾隆自然悦而受之,飘飘然地享受这高质量的马屁,不亦乐乎。
3.要做调查研究
欲攀关系的对象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性格怎样,脾气如何,你都应该掌握。而这些信息的获得,当然不能离开调查研究。第一是你自己在与其接触的过程中细心观察,小心体味;第二是多打听细查问,从对方的身边人那里套取情报。当然,调查工作以不露声色为上,不然大张旗鼓研究一个人,岂不显得太过诡异?
例如,李林甫为了把握唐玄宗的心意,每次奏请,都要赏赐左右侍婢,讨得了这些人的欢心,天子有什么动静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汇报。难怪晚年的玄宗对李林甫总是青睐有加,信赖备至。
4.要委婉自然
拍马屁不是生搬硬套,七拐八绕,硬拍强拍,说出来的话荒谬可笑,很容易引起上司的厌恶和鄙视。人们常说的那个“局长,您也亲自上厕所”的笑话便是一例。拍马屁必须讲究委婉自然的风格,顺理成章,似不经意,却又不一语中的,才能让上司心满意足地接受。
英国马屁研究学者施滕格尔出了本书《you’retookind——abriefhistoryofflattery》(《你太好了——马屁简史》),书中提醒:如果你只是个小职员,请不要告诉执行总裁他是天才。
还有,如果你和你的对象之间的地位越悬殊,你拍的马屁就得越含蓄。
以下是你要避免的6种低级马屁现象:
(1)同意上司或同事提出的每一件事,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完全赞成”,从不发表不同意见或建议。
(2)经常赞颂上司或同事,而且用贬低自己或其他上司或同事的方法来赞美,同时表情丰富,挂着夸张的笑容。
(3)用赞美的话语来使别人为你办事,不该表扬的时候也大加赞赏,而对自己的平庸千方百计地遮掩。
(4)有意在上司面前出同事的洋相,仅为博取上司一笑,使自己出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