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日落扶桑
“我那位扶桑哥们儿呢?”白玉山简单和万福隆寒暄几句,便追问新佑卫门的下落,对这位拜把兄弟,他还是挺感慨的,原本一个好好的武士,因自己突然出现的缘故害得他丢了饭碗,如果自己不是把万隆福派来这里,真不知道他能不能活下去?万隆福在汇报工作的密信里已经把一切都告诉了他。新佑卫门在大阪城的郡代大人那里被找到,但他听说白玉山到了的时候,出人意料的并没有表示出有多惊喜,反而面沉似水。
“武士大人别来无恙乎!”白玉山一身戎装,不过这次他穿的并不是陆军黑色制服,而是海军白,一袭白衣更显得英姿飒爽。
“你是不是早有所图?”新佑卫门面色不善,当他亲眼看到白玉山的军队后,心中一直以来的疑惑顿时全都有了答案,这一刻,他也知道了自己这位兄弟的意图,那就是他的国家。
“这世道如你所愿否?”白玉山答非所问,依旧笑吟吟的看着他。
“世道?”新佑卫门眼神开始迷离。这世道何来如愿之说,他的脑海里像电影画面一般,不断的闪现出各种民间疾苦,那些因交不出租子而被鞭笞的佃户,那些没有粮食活活饿死的饿殍,那些狗仗人势的达官显贵,那些为富不仁,丧尽天良的地主老财,还有自己在饥寒交迫里苦苦支撑的遭遇,这一切都让他锁紧眉头,无法反驳。
“你我二人虽分属两族,但是我的为人秉性相信你多少会了解一点,我不是个穷兵黩武之人,也不是嗜土地如命的贪婪开拓者,我只是想让普天之下你我一样的百姓能有个安稳祥和的环境过日子而已!”
新佑卫门半信半疑:“你说的是真的?”
白玉山重重的点点头。
“民众无知亦无罪,有罪的是那些挑起战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根本不在乎人民的死活,不但让别人经历战火荼毒,就算是自己的国民他们同样不在乎,高丽一战,有多少士兵是达官显贵们的孩子?那都是穷苦人的子弟,有钱有势人躲在背后怂恿别人替他们卖命,那些支离破碎的家庭他们可曾关照过一点一毫?”
新佑卫门无语了,白玉山说得很清楚,他无力反驳,可是要一个外族人来干预本民族的事情,他多少还是心里有点不得劲。
白玉山怎么看不透他的小心思:“我并没有野心想要去掌控任何一个国家民族,这一点你大可放心,我要的只是一种有益于天下大众共同生存的新秩序!”
“那你能不要大开杀戒吗?”新佑卫门脸上一红,他也知道自己有点过分了,之所以白玉山能这么细致耐心的和他解释,那还不是看在过去那点微不足道的交情上?现在自己和人家的身份地位相差悬殊,哪里还有左右别人做事的资格?
“这个我答应不了你。”果然白玉山直接拒绝了:“这一点不取决于我,而是取决于你的天皇和德川幕府,他们才能够决定这件事。”
新佑卫门知道白玉山说得有道理,正在他彷徨之际,白玉山上前一步抓住他的一只手,扯着他向身旁的一辆卡车走去。
那只大手执拗而有力,新佑卫门感到一丝温暖从那只手上传来,涌上心头,结义兄弟还是兄弟,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不恭而产生隔阂,这一刻,他的脚步变得轻飘飘,同白玉山一道坐上了卡车。
“这是要去哪?”
“当然是京都啦!你不是希望我们兵不血刃的解决问题吗?咱们这就去找天皇谈谈。”白玉山笑道。
透过车窗,新佑卫门看到海滩上还有大量的士兵在向岸上搬运物资,那块他们清理出来的停机坪上,已经堆积如山……
白玉山率领三千精兵直奔京都的同时,远在江户的幕府将军也接到了敌军登陆的消息,一时间德川家纲就乱了手脚,整个幕府执政机构立刻开始高速运作起来。
正如酒井忠义所料,侥幸逃回来的阿部正南确实将此次征讨高丽失败的所有因素都一股脑的推给了他,说酒井忠义叛国投敌,同中原支援部队里应外合将他击败,要不然整个高丽都早已臣服了云云……
德川家纲半信半疑,也没有心情去做什么调查,事已至此,就算弄得明白也失去意义了,还是赶紧想办法善后才是上策,这一次他劳民伤财发起的外扩战争,本来就是冒着风险进行的一次政治博弈,国内以天皇为代表的反对派,从一开始就不赞成他出兵的方案,从幕府时代扶桑奉行的执政理念就是闭关锁国,自己过自己的日子,不对外征伐侵略,德川家纲违背祖训悍然打破这个规则,如果成功了,一切都好说,可是现在失败了,他自然就要承担后果。
扶桑实行的是幕藩制度,天皇手里并没有参政议政的实权,在扶桑国内天皇只是一种神道意义上的至高存在,是万民精神上的王,可是真正的军政大权都在幕府将军的手里,但是,幕府政权也不好太过于肆无忌惮,毕竟天皇的精神统治已经遍布朝野,换句话说,幕府政权也不是铁板一块,更何况跟多藩主大名对他违背祖训已经是心生不满了,只是迫于压力暂时隐忍不发罢了。
中原大军侵入本土,这个最坏的情景,德川一系早就想到了,大国的威严既然自己有胆量去触犯,那这样的结果必然就会发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经过彻夜商议,德川家纲便召集强有力的藩主大名,各路人马汇集一路,浩浩荡荡的兵发关西,他们决定倾尽全国之力也要将“侵略者”抵御在关西一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数十万大军不动则已,这一动问题立马显现出来,最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军粮不足。
现在已是深秋季节,早就过了收获节口,按常理来说不属于青黄不接之时,况且今年国泰民安,库存的粮食应该富富有余才对,幕府将军不明所以,等他调查过后极为震怒,原来全国上下今年粮食种植面积锐减,土地都被皇亲国戚们硬性指派,全都种了可以出产白糖的作物,所以导致目前整个扶桑粮食奇缺。
德川家纲目瞪口呆,这一刻他突然感觉大事不妙,冥冥中似乎老天都在和他作对,可是这分明就是人祸啊!这些鼠目寸光的家伙,误我千秋基业啊!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那也得想办法筹粮啊!皇帝不差饿兵,几十万人眼巴巴等着粮草到位好整队开拔呢。
于是,整个关东地区一时间鸡飞狗跳,官差衙役们走村串巷开始搜刮百姓,但凡是能果腹充饥的食物,不管什么品种一股脑儿的全部充公,甚至连一点种子都不给留下,这时候可就没有什么王公贵族,地主富豪享有特权一说了,都被这些奉了将军之命的差人划拉个一干二净,整个关东地区的人都傻眼了!这是要饿死他们的节奏吗?没有了粮食,又哪里还有活路可走?
幕府将军的征伐部队前脚刚走,后脚关东地区就有那不怕死的人开始带头闹事造反,与其活活饿死,还不如啸聚山林挣一条活路出来,按下葫芦起了瓢,整个幕府体系乱成了一锅粥,德川家纲陷入了前狼后虎的危险境地。
却说白玉山携重兵进逼京都,天上飞机不时的传回前方路途情况报告,居然是风平浪静,毫无任何军队武装的调动,人家居然当他这三千虎狼视若无睹,新佑卫门看到白玉山明显的皱起了眉头。
确实!白玉山有点猜不透那个老天皇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自己大兵压境,对方居然波澜不惊,如果说他们没有收到消息那是打死他都不信的。可是如果对方明明得到了有敌人来犯的消息还能稳坐钓鱼台,那就不能掉以轻心了,天皇的境界如此高深,恐怕前面的路一定不会好走。
白玉山传令下去,部队以侦查前进的方式行军,各路侦察兵放出去很远,空中侦查的范围更加彻底,可是,大队一直抵进了京都地界,远远的都能看到二之丸御殿的角楼,也没发现有扶桑武装力量的身影。
卓雅的飞机编队在京都上空盘旋掠过,惊得城内的扶桑人目瞪口呆,有那信奉神鬼之说的人更是顶礼膜拜,嘴里念念有词儿,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东西。
“城里也未见异常?”白玉山听到对讲机里卓雅的报告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个天皇老儿难道是在和我唱空城计?就在这时,一匹高大雪白的战马从城门处疾驰而出,马上一名宽袍大袖的青衣武士望向白玉山这里,然后直接打马过来。
“哪位是中原平辽王白玉山?”马到阵前,那青年武士面无惧色,不卑不亢的大声询问。
“我就是。你是何人?”白玉山和新佑卫门下了卡车,那名武士见对方阵营里居然有一名扶桑人,有点诧异,随即面色一正,跳下马来。伸手从怀里掏出一黄色物件,递给白玉山。
“我乃天皇陛下殿前侍卫织田秀男,这里有我们天皇陛下和大光普照国师给您的手诏,请您过目。”
“哦?”白玉山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接过书信看起来,既来之则安之,慌什么?
这是扶桑天皇和什么国师共同写的一封书信,白玉山看了一遍,不自觉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新佑卫门在旁边看得莫名其妙,忙问道:“你怎么会这种表情?写的啥?”
白玉山之所以笑,是因为碰到了老熟人,当然不是天皇了,而是那个大光普照国师,他不是别人,正是当初飞机失事,白玉山被困在硫磺岛上,后来一艘僧侣船将他重新带回人世间的那个得道高僧——隐元隆琦,事隔经年,想不到他已经混到了国师的地位,想到他们曾经一起在苍茫大海里和海盗程宪焕之间的海战,白玉山仿佛昨日重现一般,当然会不由自主的露出笑意。
“哦?没什么,碰到个老朋友,约我去他那里做客,对了,你们的天皇陛下也在。”
安置好部队,白玉山携着新佑卫门便随着那名年轻武士织田秀男转身向另一处方向走去,却不是进城。
“天皇不住皇城的吗?”白玉山笑道。
织田秀男恭敬的回话:“陛下潜心修佛,已经陪同国师在醍醐山万福寺住了几个月了。”
“这倒很难得。”想到一个养尊处优的天皇,竟然同苦熬干修的和尚同处这么久,很是让白玉山意外,不过他的心情似乎更好了一些,听话听音儿,他从侍卫这简单的一句话里已经感觉到了这位天皇目前的处境和心理,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不是有太大的压力,太沉重的心理负担,断然不会舍弃优越的皇宫生活,跑山上去和和尚们滚床单。
白玉山的猜测不久后就得到了印证,当他们见到隐元大师和天皇后,这个已经老态龙钟的天皇毫无顾忌的向白玉山袒露了自己的心声。
江户幕府把持朝政以来,天皇家族便再也难以参政,一切国内外的大事他们只能听听看看而已,完全发不出一点自己的声音,这也没什么,天皇家族本来也不喜欢参与政治活动,可是德川幕府执政下的扶桑,由于前期的闭关锁国,民间没有外来贸易,所有的生产物资只能循环往复式的自产自销,屁大点儿的地方,想要让人民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就这么点儿可怜的生产总值哪里够用?劳劳碌碌工蚁一般的民众在费力供养那些豪门世家的同时,自己活的不如猪狗。这两年又突然想起发动外扩,本来就苟延残喘的民生更是雪上加霜,天皇曾经看不下眼,破例的向幕府将军提了一点建议,却被人家当个屁一样的羞辱回去,那时候,他就心灰如死,眼见得这个国家被带上了一条不归路,他却又无能为力,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研究佛学,企图在那里寻找心灵的解脱。
白玉山率领中原神勇之师的到来,让这老天皇看到了希望,当然,他的希望绝大多数来源于隐元国师对他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