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试验一下
对于自己这波,唆使广哥软禁启民可汗的操作。杨墨那是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笑话?
别看这位启民可汗的三个儿子,在历史上那是一个比一个能跳。
最跳的那个,也就是颉利可汗,甚至还跳到了贞观年间,逼着李二凤签下了渭水之盟。
虽然短短三年,这位老兄就被暴怒的二凤给一波平推了……
但,实际上,不论是启民可汗本人,还是他的三个儿子。
在历史上,那都是怂包一个。
根据史书记载,启民可汗在仁寿年间,其实就已经达到“控弦百万”的程度了。
且,当时占据漠北地区的铁勒十五部,也对其表示归附。
在结合后期,始毕可汗包围雁门郡,所动员的骑兵数目来看。
这个时候,启民可汗实际可调动,受他节制的突厥军队,起码也有几十万众。
可,就是这样的实力,这位启民可汗,在历史上,直到临死前,都还在疯狂的拍着广哥的马屁。
这不仅仅是因为启民可汗本身对于隋朝的惧怕,更是在于,当时隋朝的军力,实在太过强势。
若不是后来隋朝改变了策略,加上内部农民起义爆发,大量人口北逃突厥。
恐怕始毕可汗还真没那个胆量,敢提兵包围雁门郡。
再往后,颉利可汗的时代,乱世虽然结束,但中原也早已十室九空,所以才无法抵挡突厥的进攻。
这一点,从李二凤后来短短三年,就打回去,甚至灭了东*突厥,就能看得出来。
全盛时期,哪怕半盛时期的隋朝,也不是仅有一半的突厥能够抗衡的。
因此,杨墨那是一点都不虚的。
有本事,这个真逗汗的那三个儿子,就打过来啊?
看看到时候,到底是谁教训谁?
不过……
杨墨觉得,大概率,这位真逗汗的三个儿子,应该是不会打过来。
毕竟,真逗汗被大隋这边软禁,可不仅是代表着隋廷的态度。
它还意味着,汗位的空缺。
有句老话说的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杨墨就是想看看,要是启民可汗没有正常死亡和交接继承人的话。
那么,到时候,他那三个原本历史上,都超“能干”的儿子。
最后,究竟是谁来当这个突厥可汗?
想到这,杨墨嘴角微微一扯,扭头看向了还在大殿中*央,一动不动的阿史那染干。
【嗯,一定很有趣!呵呵……】
阿史那染干倒是没发现杨墨在看他,他只是一脸怨愤的看着高台上的隋廷皇帝。
全然不顾,自己这个可汗都是人家册封的,而自己也是以隋臣的身份,前来朝觐人家的。
废话,他现在人都被隋人给软禁了。
还指望他能保持恭谨,那是在开玩笑!
当然,除了怨愤,他还有点想不通。
这帮隋人,难道就真的一点都不怕吗?
他可是都明明白白的说了,他的突厥本部,控弦百万啊!
只可惜,不管他怎么怨愤,杨广压根就不理他。
其余百官见皇帝都装没看见,所幸也都各自假装无视。
真正受罪的,还是那个随同觐见的鸿胪卿。
这启民可汗不谢恩退下,他也不能离开。
三个突厥人,带一个汉官,就这么站在大殿中*央。
一个词儿,鹤立鸡……诶,鸡立鹤群才对!
“嗯,好了,此事暂且如此……”
杨广扫视一眼殿下,随即说道,“诸位卿家,可还有什么事要奏?”
“禀陛下,微臣有奏!”
杨广话音刚落,杨墨忽然再次出列,拱手说道。
嗯?
荥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