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科举终于开了
贝州,漳南县(今河北故城县,另一说是山东武城县)。县内,一处寻常村里(里是古代村庄单位,五个里为一个乡,也就是乡里街坊)。
一名年龄看起来三十岁左右,身材魁梧,面容虽不算俊朗,却也中正的男人,正在田里耕作。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高呼,旋即就见一壮汉快步奔来。
“我去,窦大哥,你原来在这儿!可让兄弟我好找啊!”
“嗯?”
那被称作窦大哥的男人不是别人,正是隋末唐初鼎鼎有名,曾与李唐三足鼎立,争夺天下的夏王窦建德。
历史上的窦建德,为人仗义豪爽,自小便志向高远。
曾有同乡父母去世,家贫而无力安葬,窦建德闻之,立刻停下农活,主动送去财物,因此颇受乡里尊崇。
以至于还因此做过里长,只可惜,后来因犯不法,不得不逃出村里。
直到去年年末,杨广登基,大赦天下了才敢回来。
看着来人是自己的好友,窦建德随即停下手中活计,笑道:“嘿?王伏宝,你这浑货急急忙忙,找老子作甚?没看老子现在正忙活吗?”
历史上的窦建德,虽然喜好读书人,但本人实际就是个大老粗,大字不识一个那种。
“窦大哥,还耕啥地啊?”
王伏宝听罢,却是一脸无语,上前拉住窦建德的胳膊就说道,“赶紧跟我去县里……”
“嗯?”
一听是去县里,原本还笑呵呵的窦建德顿时脸色骤变,旋即说道,“去县里作甚?”
“呵呵,你看我这嘴!”
一看窦建德的反应,王伏宝自知没说明白,连忙笑道,“窦大哥你还不知道吧?县里头的官差,今天张皇榜了!”
“皇榜?”
窦建德一听是皇榜,也是来了兴趣。
“是啊!”
王伏宝说起这个,顿时也眉飞色舞起来,“据说是当今圣上,有感啥国事啥的,要广纳啥贤才,所以特意发了皇榜,要开啥子科举啥的,招纳贤才。”
“科举?”
窦建德听到这里,一时有些没听懂。
“对,就是科举,好像是给那些读书的老爷们考试,听说考中的圣上就会赐给功名,然后就能当官啥的……”
王伏宝随即点点头,这些话,还是他听县里头的人说的。
“怎么,就你这个浑货,大字不识几个,还想去跟那帮读书的老爷们争功名?”
这下,窦建德听懂了,随即有些调笑道。
“呵呵,窦大哥,咱兄弟有几斤几两,您还不清楚吗?”
王伏宝听了,却是笑了笑,“这什么科举不是给咱的,那不是还有武举(杨墨那封奏本里顺带写上的)吗?那帮老爷们,总不会这个也能争得过咱吧?”
“嗯?武举?”
窦建德眉头一挑。
“嗯……咱也说不清楚,反正好像就跟军营里一样,专门选那种能打的……”
王伏宝挠了挠头,用自己那堪称匮乏的词汇量,勉强解释道。
“选能打的?那不就是招兵吗?”
窦建德听到这,似乎明白了,顿时就失去了兴趣。
虽然他素来就有些不安分,但也不代表,随随便便人家张个榜文,就能把自己拉去当大头兵。
而且,他可是还有家眷二老要养活呢!
“不一样!”
一见窦建德的反应,王伏宝连忙摇了摇头,说道,“听说,这个武举跟那科举一样,也是给功名的,地位还与那些官老爷们一样……”
“嚯?还有这等事?”
窦建德听了,顿时有些不可思议,“你莫不是看错……被骗了?”
好吧!他想起来,这厮不识字。
“应该不会,都是乡里乡亲的,骗咱作甚?”
王伏宝却是一脸笃定道。
说罢,又看向窦建德,“怎么样?窦大哥,你去不去?”
“怎么,你想去?”
听到这,窦建德明白,自己这个好友是动心了。
“那是自然,老是窝在这漳南县里,能有啥出息?”
王伏宝点点头,“窦大哥,你不也常说,男子汉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就该建功立业的吗?现在机会难得,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