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长安,潼关古城庇护所
长安潼关。风陵古渡。
此地处黄、渭二河交汇处。
早在春秋时期就是交通枢纽,水路要冲。
清雍正六年,此地有记载的就多达官船十一只,水夫八十四人。
有诗云:
洪波一片接天明,几叶扁舟渡晓晴。
秦晋漫云南北限,此陵自古达潼城。
……
渡口紧临潼关古城。
从始建至唐,两经迁徙,三地设防,城池多变,设施不一。
先秦曾在灵宝创建函谷关。
东汉时,武帝和献帝先后迁关。
潼关之名,始自于此。
从其遗迹看,东起远望沟西沿,向西穿城北村至禁沟东岸。
东西两面临沟,地势平坦而广阔。
南北朝时,周愍帝宇文觉改潼关为潼谷关!
古城之中,雕梁画栋,飞檐叠嶂!
育贤街、帅府街、四牌坊街、牌楼南街、牌楼北街、府部街、县门通街等,纵横排列。
明洪武九年,朝廷对前朝关城向南、向西作了大规模的扩建。
东、西、北三面由板筑而成,城高约16米。
南与东南一隅,是顺山势之高下,削成垛口,高达30多米。
城池周长11.2公里。
把麒麟山、凤凰山、象山、印台山、笔架山等囊括于城中。
北,有大北门和小北门。
皆筑有城楼。
可俯瞰风陵古渡,以及对岸的风陵经济开发区。
g30国道,也就是连霍高速路上。
乌压压的尸潮正聚集于此。
……
“算时间,老郭也该回来了。”
吴宪之放下望远镜,大大的吐了口气。
“昨晚接到老郭的无线电,他们已经沿水路抵达函谷关镇。”
一旁的宋诚递了根烟过来。
他是潼关庇护所的二把手。
吴宪之的[大副]。
灾变前,他们就是本地人。
吴宪之是潼关县城关二中的校长。
宋诚是一家商务酒店的经理。
而他们口中的老郭,叫郭金川。
他是吴宪之的[二副]。
灾变前,却是地位最高的县阁理事。
一场灾变,将三人的利益彻底捆绑。
只有结成同盟,才能对抗尸潮。
从潼关至渭南市,全程75公里,g30国道上全是丧尸……
数不尽的尸海。
灭不完的恶吟。
因此,出入潼关须借渡口大桥入城。
此桥高架于国道上端。
尸潮是摸不到的。
用望远镜看,桥下水路之中,停放着十几艘快艇和游船改的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