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此时,一间老旧的居民房中,一名白发苍苍、戴着助听器的老爷子,拄着拐杖,站在屋子中,哆哆嗦嗦的招呼着陈喜和寒天野,他的神情显得有些激动。
“快坐下、快坐下,喝水不?吃水果不?”
“张爷爷,不用麻烦了,您老快坐吧。”
陈喜和寒天野将老爷子扶到了沙发上坐下,这老爷子今年已经92岁高龄了,看起来还挺精神的。
“好、好。”
老爷子点了点头,在两人的搀扶下坐了下来。
坐在沙发上后,老人看着面前的陈喜和寒天野,内心由衷的开心,整个人都是笑眯眯的。
他从来没有想到,他的老朋友陈祺升、寒福骈的孙子今天会过来看望他,而且两人居然都是一表人才,真的很不错呀!
别看这老爷子看起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但是他的身份可一点也不普通,因为他正是东北相声名家张英祥张老先生,和陈喜、寒天野的爷爷颇有渊源。
此次陈喜和寒天野来东北这边演出,也是奉了自家老爷子的命令,过来看看他们年轻时的老朋友。
陈喜和寒天野坐下后,看着面前张老先生笑着说了起来。
“我爷爷知道我们这次来东北演出,特地吩咐我们过来看看您。”陈喜说着,看向了寒天野。
寒天野:“我爷爷还说呢,年轻的时候他和陈爷爷来东北这边下乡慰问,当时多亏了您照顾。”
听到这话,张老先生哈哈笑了起来,仿佛打开了记忆的匣子:
“你们的爷爷都是城里娃,不像我们以前都是生活在农村的,那次下乡慰问,可把你们爷爷给折腾苦了,最有意思的是鸭子和大鹅分不清,看到鸭子念‘鹅鹅鹅,白毛浮绿水’。”
听到这话,陈喜和寒天野也都笑了起来,没想到他们的爷爷还有这样的趣事儿。
之后这一老二小,聊的还是挺愉快的,尤其当知道陈喜和寒天野也在继承相声这门技艺之后,张老先生更加兴奋,聊着聊着,居然还让两人现场给他来一段。
陈喜和寒天野心中好笑,感觉自打来到东北之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突然之间变小了,即便是刚刚认识的人,聊上几句之后,也仿佛像多年好友一般。
恭敬不如从命,那就来一段吧。
看着眼前如此精神的两位年轻人,听着他们的相声,张老先生心中爱才之情泛起。
陈喜和寒天野说完相声之后,张老先生并没有过多的点评,反而是问道:“你们平时除了说对口相声,还说别的吗?”
陈喜看了一眼身边的寒天野,然后转头看向张老先生,回答道:“我这边平时还会说一些单口相声,而他的话……应该是唱些小曲儿。”
寒天野点头,应该说他嗓音特别的好,唱功还是不错的,而且会的小曲小调还挺多,太平歌词、岔曲等等,有时候陈喜累了,他就会在台上给观众们来一段。
至于京剧两人倒是没敢说,他们还记得上次犹如噩梦般的《三岔口》,所以说专业还是专业,他们那临时抱佛脚,根本比不上台下十年功的专业演员。
“好!”张老先生一拍大腿,哈哈大笑了起来,“那你们可是来对地方了。”
不过说着,张老先生却突然收起笑容,一愣,然后看向陈喜和寒天野,表情变得有些古怪,“那陈祺升、寒福骈是不是故意的呀!”
陈喜和寒天野不知道张老先生此话何意。
“算了,不管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总之我今天非常开心,你们这相声说的不错,我挺喜欢你们的。”张老先生又笑了起来。
虽说两人不解,不过看到这位老爷子高兴成这样,两人觉得今天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就在这时,他们突然听到张老先生开口道:“我这儿还有一些私藏的好货,你们想不想学?”
此时,这位张老先生的表情又变得有些神秘。
陈喜、寒天野听到这句话,不由得对视了一眼,难道此行还有意外收获?
半晌。
从张老先生家中出来的陈喜和寒天野,脚步有些虚浮。
的确是意外收获,而且是大大的收获。
没想到张老先生居然分别将他自己私藏的单口相声、以及失传的小曲,传给了他们!
【“我这单口相声并不在八大棍之内,应该说这也是我师父偶然间得来传给我的,叫《九案十八命》!
每个案子暗藏玄机、曲折离奇,最神奇的是这九个案子最后还能串在一起!
当今能说全这九个案子,已经没有人了,如今能说这个单口的,也最多讲三、四个案子顶天了,这次我会把这九个案子全都传给你!”
“我这小曲儿,应该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小曲小调,而是萨满巫歌,你们也知道这里是满清的发源地,这边以前是关外,部落信奉的就是萨满,而巫歌就是当时萨满祭司沟通神灵时所唱的歌曲。
当然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应该想到了,那失传的《子弟书》其中曲调的一部分就是来源于巫歌,沈阳这边曾经也是子弟书的盛行之地,我年轻的时候也唱过一些改编过的《子弟书》,但是总觉得味道不对,经过我这几十年的研究,我终于有了一些心得,所以……”
“你们待在沈阳的这几天,每天白天过来吧,我来教你们!”】
“所以说你学了这巫歌就可以唱《子弟书》了?”
此时站在楼门外的陈喜,一脸疑惑的看向寒天野。
这子弟书是曾经盛行于满清时代的曲艺,由当时八旗子弟首创,故名子弟书,说唱形式。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受众的变化,最终由兴盛到衰亡,直至失传,现如今流传下来的只有唱词,而没有曲调。
“都说是失传的了,现如今根本没人会唱,会巫歌又能怎样,那《子弟书》是当时的俗曲和巫歌结合在一起的,即便是利用现在的小曲和巫歌结合,那也不是以前八旗子弟所唱的原汁原味《子弟书》了。”
虽说子弟书由兴到衰,但是其唱词却被许多北方大鼓采用,其中一些曲调更是被吸收、借鉴,而有的单弦唱腔里还保留着一些子弟书的曲牌。
“不管如何,能唱《子弟书》就行啊,只要能唱出来估计就能秒杀其他鼓曲、岔曲!”陈喜有些兴奋。
“你呢,那单口相声怎么样,感觉今天张老先生只是简单说了说,我就觉得特别厉害了。”寒天野笑看着如此兴奋的陈喜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