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你我既然两心同,又何惧未来之忧? - 攻略殿下成功之后 - 双瞳烟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二百四十七章你我既然两心同,又何惧未来之忧?

第二百四十七章你我既然两心同,又何惧未来之忧?

杨世醒镇定自若:“有七分确定的秘密也是秘密。且陛下的症结在于皇后,只要他和皇后之间的事情解决,我们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我当然要给他提供这个机会。”阮问颖瞠目结舌:“你……你是故意告诉陛下这事的?”

他道:“不在我最初的谋划里。他若不主动提起秘密二字,我也不会想到要向他说。”

这还成了陛下的错?阮问颖感到不可思议。

转念一想,她又觉得这恐怕还真是陛下的错。要不是陛下咄咄逼人,非要杨世醒在她和江山之间做出选择,还出言威胁,也不会遭到他的反击。

只不过——“陛下在知道这件事后会怎么做?他会去见皇后吗?”

“不会。”杨世醒道,“我在临走时特意提醒了他,皇后需要静养,他若不想她再行受惊吐血,就不要在这段时日过去打扰。”

阮问颖:“……”真是好一番贴心的提醒,丝毫不怕陛下生怒。

他父子二人到底是如何进行那场谈话的?明明是紧张到一触即发的氛围,他怎么能说出此等不怕火上浇油之语,没有一点被威胁的自觉呢?

还是说,这也是他得陛下偏爱的一种表现?上一刻还在剑拔弩张,下一刻就能和乐融融,他们两个根本没有认真把这当做是一场父子间的交锋和试探?

“那倒不是。”杨世醒在听了她的不解后笑言,“当时我和陛下间的氛围还是很严肃的,但你也知道我生性不怵这些,又想让他更加不好受一点,才故意说了那么一句提醒。”

他这么一说,阮问颖感觉更加不可思议了……

不过也是,他素来就是这么一个性子,谁不让他好过,他就让谁不好过,并且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只是没想到他对陛下也是这般。

她把这章揭过,继续刚才的话题:“那陛下会做什么呢?”

“自然是追查当年往事。”他道,“正好,我的人在这方面有些施展不开,陛下能做的比我多,说不定就查到当年真相了,这样我们也能一起跟着知道。”

闻言,阮问颖心头微紧。

当年的真相无外乎是皇后有没有服下寒丹,又是谁给其下的寒丹。

此一事虽还没有定论,但在她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猜想。

如果陛下查出的真相果真如她猜想的那般,那……她真是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她的祖母、她的亲人了。

阮问颖没有表露自己的心思,但杨世醒岂能看不出来?他伸手抚摸了一下她的脸庞,把她抱入怀里,用无声的行动告诉她,一切有他陪伴。

面对他的这番举止,阮问颖的心田涌起一股暖流,感受着这阵静谧的美好,半晌才继续开口:“陛下……知道的那个秘密,会是什么呢?”

“我不知道。”杨世醒含着轻柔的笑意回答她,“也许是我的身世,也许是别的事情。但没关系,不管他知道的那个秘密是什么,都不会影响到我们。”

“你说过,无论发生什么,都会陪伴在我的身边,和我一起,是不是?”

“嗯。我不会和你分开。”

“那就不要去想太多,珍惜现在的日子即可。你我既然两心同,又何惧未来之忧?”

十月初,万寿节至。

因皇后还在病中,陛下今年又非整寿,为了替皇后祈福,陛下便没有大办生辰,只在麟德殿宴请群臣,停了以往领百官游蓬莱岛的惯例。

不过宴席仍然办得很热闹,尤其是在贺寿献礼环节,众人献上的礼可谓匠心各运,雅至清风明月图、俗至黄金乾坤刻,都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

在这之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杨世醒献上的贺礼。

说贺礼有些不对,因为它很寻常、很普通,若换了别人,恐怕在呈上来的那一刻就会引起窃窃私语,被斥责对天子不敬。

但因为他是杨世醒,是一向得陛下器重的六皇子,所以哪怕陛下在看见他的贺礼时也显出了一点不解,也没有人敢发出质疑,静静地听着他的解释。

听完之后,陛下面现惊喜,笑赞数声不止,宗室群臣竞相附和,一改先前凝滞氛围。

杨世醒呈上的是一碗由兴民苑稻谷制成的米饭。

和阮问颖在八月时见到的不同,这碗米饭没有多少泛黄,饭粒也较为晶莹饱满,搭配着褐色纹理的木碗,颇有古韵,使人能生出食欲。

虽然从陛下在带着满满的笑意尝了一口后就停箸的举动来看,这碗米饭的味道依然不怎么样,但至少从表面上看起来很不错,又有杨世醒一番“可令百姓多三分温饱”的说辞在,任是谁都不能说这份贺礼不好,用意方面更是堪为魁首。

陛下朗笑直言:“得子如此,实乃朕人生一大幸事!”

群臣俯首相应:“臣等恭贺陛下,天佑我朝万兴。”

纵使阮问颖早就知道了杨世醒会献上这么一份礼,料到了他在献礼后会得到众人的交口称赞,亲眼见得他于大殿之上受陛下赞扬、得群臣称颂的场景,她也还是忍不住感到一阵心潮澎湃。

她看着那道华璋玉圭的身影,弯起一个深深的笑容,升腾出与有荣焉的自豪感。

这就是她喜欢的男子,她将来的夫君,天底下最好的儿郎。

连太后也罕见地带上了一点笑容,看着殿中的杨世醒点了点头,似是颇为赞许。她偏过头,对陛下道:“六皇子能献上这样一份贺礼,当真是别出心裁,天底下像他这样怀有济世之志的儿郎不多了。母后想在这里——”

陛下笑呵呵地打断了她的话:“母后放心,儿子省得,会对他好生嘉奖。”

他装模作样地沉吟了一番:“不如,就嘉奖他今年的生辰在昌源行宫举办,如何?正好今年因为有事没去避暑,也没来得及秋狝,朕和群臣借此机会过过冬狩的瘾也好。”

太后笑容一顿,旋又展开,颔首道:“陛下此议甚好。不过——”

陛下大手一挥:“那就这么决定了!”

他看向立在下方的杨世醒:“还不赶快向你皇祖母谢恩?你可是头一个能在行宫大办生辰的皇子,若非你皇祖母替你求来嘉奖,你且得不到这份殊荣。”

杨世醒毫不犹豫地下跪行礼:“儿臣谢陛下隆恩,谢皇祖母慈典。”

父子俩一唱一和,把太后没说完的话全部堵回了肚子里。

太后面色难看,却还是得硬挤出一个笑来,强忍着道:“六皇子不必多礼。”

陛下笑着挥挥手,示意杨世醒退回席中:“礼既献毕,你也不要在这杵着了,回去坐着罢,莫要挡了你父皇看戏曲。”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