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把姑娘送回漪蕖苑好生看管
第一百一十四章把姑娘送回漪蕖苑好生看管在阮问颖僵持着跪下半个时辰之后,安平长公主终于来了。
她疾步走进书房,脚下几乎要生了风,坐于书案上首,开口道:“听你父亲说,你要退亲?”
阮问颖把之前对镇国公做过的伏身抵首举动重复了一遍:“是。”
对方轻哂一笑:“我看你是昏了头了。回你的漪蕖苑去!没有我的允许不准出来,好好想想你自己做错了什么。”
阮问颖没有动。
安平长公主把手拍在书案上:“听不懂我的话?!”
阮问颖低声道:“回母亲的话,女儿想要退亲。”
安平长公主嗤笑:“你是不是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阮问颖道:“女儿知道。女儿想要和六皇子退亲。”
“好。”对方冷笑着点点头,往后靠上椅背,抱起双臂,“你告诉我,你为什么想要退亲?”
“因为女儿深觉这世间万般尘缘皆为障业,想要返归清灵,入道出家。”
安平长公主静了一会儿。
她缓缓道:“我看你是真的昏了头了。”
阮问颖稽首不起:“求母亲成全。”
“胡闹!”安平长公主陡然拔高了声音,即使在片刻后降下来,语气里也翻涌着显而易见的怒意。
她挥挥手,“行了,我知道了,你是平日里过得太舒坦了,才会想着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既然如此——来人!”
她唤来公主家令:“把姑娘送回漪蕖苑好生看管,没有我的允许,谁也不能出入。从今往后,姑娘的一日三餐、衣食住行都比照着观里清修的来,不许加绫罗绸缎、锦衣玉食,如有违反者,严加治罪!”
吩咐完之后,她看向阮问颖,微微笑道:“你不是想要入道出家吗?很好,娘满足你的心愿,让你在家里修道,祝你早日得道大成,返归清灵。”
这般突如其来的态势让公主家令都有些惊愕,阮问颖却没有丝毫的慌乱。
她早就料到,以她母亲的性情,一旦听闻她想退亲的理由是要出家,定然会觉得她是在使小性子、闹脾气,会故意顺着她的话狠狠整治她一番,让她不敢再闹。
果不其然,对方的反应完全符合了她的预想。
因此,她的心情格外平静,稳稳当当地磕了一个头,道:“女儿多谢母亲成全。”
安平长公主怒火更甚,冷笑回答:“不必言谢。你就好好地待在你的苑里,修你的清灵道吧!”
离开漪蕖苑时,阮问颖曾吩咐过谷雨等人不要跟着,并且叮嘱她们,一会儿她回来时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要惊慌,也不要随意询问。
但当她被公主家令送回,身后跟着的一干侍女鱼贯而入她的寝间内室,把她房里的软塌玉枕、烟罗霞幕及屏风妆台等物撤走,换上木榻、香坛、经案等物时,苑里还是一下就乱了。
“姑娘?”谷雨缓步上前,一边小心地觑着那些人的动作,一边低声询问,“这是……?”
阮问颖没有回答,只给她一个安心的眼神,示意她不要太过担心。
这个问题也用不着她来回答,待得一切事毕,公主家令就以温和而不失威仪的口吻发言:“秉殿下之命,姑娘从今日起开始潜心清修,一切生活所需皆比照宫观清修之例,不得有违。”
然后不顾众人的震惊,对她恭谨施以一礼:“请姑娘随我等来,换髻易服。”
阮问颖微微颔首,收敛容色,安静地跟着去了。
清修的日子没有想象中的难熬,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被修整一番的房里虽空,木榻虽硬,却并不寒冷,阮问颖只在头两日有些辗转难眠,之后就能睡得着了。
粗糙的麻布素服、入口干涩的米饭、没有一点油腥的素菜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忍上一忍,就能很快把开始的那阵难受不适挨过去。
每日里焚香诵经也不难坚持,毕竟不是时时刻刻都需如此,只要行早晚功课便可,其余时间,她都会在桌案前翻阅道家经典。
道门里的经书密炼自不外传,信众能够接触诵读的,除了一些劝人向善之书,便是古时的先贤语录,而这些书都是当时百家思学的集大成者,凡读书人必读之。
这些书阮问颖从小不知道读过几遍,被宜山夫人教导过几回,到如今,虽然书里的大部分字句她都能倒背如流,但还是时读时新,有所收获。
尤其是被道门誉为妙要总纲的道德之经,被列为古籍圣典,千百年来为众人所推崇,名家批注比比皆是,就连当今被誉为学士第一人的裴良信都曾为其注解著书,其中所蕴深理可见一斑。
在清修的日子里,阮问颖首要品读的便是这一本经书。
至于原因,她说不上来,可能是这样可以让她要出家的心思看上去更加逼真坚定,好继续推行她的下一步计划。
也有可能是这本书中蕴含着深奥的道理,据说世间的一切难题都能在里面找到解决之法,而她目前正困囿于此,或许多翻一翻就能得到指点了也说不定。况且此书词藻质朴,能让人越是品读越是心静,她多读读也好。
然而,当她读到书里的一句话时,原本平静的内心却变得有些纷乱起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是一句争议颇多的话,解读南辕北辙,哪方都有道理,至今尚无定论。
她从前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现在也不想去探究它的本意,若不是她在不期然间通过此言想起了某个人,也不会停下来思索。
她想,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杨世醒明明那么好,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虽然心性高了点,但并不是目中无人,对百姓受到的苦难怀有悲悯之心,筹谋思索解决之道,足够承担天下大任,为什么他不能是陛下的嫡子呢?
同样的,她与他之间的感情那么好,家世门户极为相当,性情也很相合,在一起时总能让对方展露欢颜,倘若结为夫妻,必定能成就一桩良缘佳话,为什么要让他们得知真相、缘尽分散呢?
是因为大道无情吗?
是她命中注定要有此段经历吗?
那么,又是因为什么缘故,才使得她要这般呢?
为什么……一定要是她经受此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