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章沈桥的心境 - 娶个夫郎奔小康 - 不归粥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097章沈桥的心境

出了安坪村往镇上去,还得走一段土路,路上难免坑洼不平,不如官道好走,李大成牵起沈桥的手就没放开。

路上不时可见匆匆的行人,或是背着沉甸甸的农具,或是挎着篮子往后山走,想来是去挖野菜冬笋一类。

安坪村远不如河谷村富裕,因着地形的因素,村里的田地不仅贫瘠且还混着大量的石块。村民们从年头幸苦到年尾,也换不回多少粮食,再交了税,剩下得更是所剩无几。

好在靠着山,山里的野菜、野果能吃的颇多,这个季节毛栗子也熟了,正式好拨壳的时候,因此好些个村民都搭伙一块上山。

有得人看过来,没认出沈桥,还以为他们是外村来的年轻夫妻,看了两眼就移开了视线。也有人认出了沈桥,低声和身旁人说着闲话。

察觉到沈桥有些不自在,李大成握着人的手紧了紧,轻声道:“镇上新开了家富春茶楼,掌柜的在店门口请了杂耍艺人表演,可热闹了,一会儿我们买完东西也可以过去瞧瞧。”

沈桥还想着刚刚沈平的话,李大成替他出了气,他心里自是畅快,可又怕真的惹上什么麻烦。听李大成问他,沈桥下意识的点头,回过神来才道:“要不我们找个村里人打听一下,沈平的亲事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今日吃了亏,我怕他们不肯善罢甘休。”

沈平是千娇万宠长大的,性子骄横,不是吃了亏能忍下的脾气。沈安是家里的独苗,更是个蛮横的。沈桥怕他们会报复,心里总有些不踏实。

李大成揉了揉他的头,安抚道:“不用特意打听了,那个我过来拿肉正好碰见周家来送聘礼。我想着咱们过自己的日子,与他们也没有牵扯,这事就没同你说。”

沈桥不用想也知道李大成按住不说的原因,自然是怕他再想起过往的伤心事。

他的亲娘和两个哥哥根本就没有把他当人看过,这么多年他在家里当牛做马、挨打受骂。原本他觉得都是因为自己命数不好,才遭人嫌弃的,他也只能盼着努力干活儿,日子能稍微好过点儿,再无别的期盼。

可后来他遇见了李大成。

男人告诉他,他爹的死、祖父母的死,与他没有半点关系,不过是个意外罢了,根本怪不到他身上。

是啊,他一个刚出生的奶娃娃,哪来的这么大的本事!

好些事他以前不会想,更不敢想,可他现在也有了依靠。男人会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告诉他,他并不是比别人低一等。更会在他被人欺负的时候将他护在身后,替他出头。

说不难过是假的,可整整十六年,他从两三岁就干活儿,没一日得闲。到最后何春兰还要用他换十两银子。就算是沈家于他有恩情,那他也该还够了吧!

沈桥深深地吐了几口气,敛了敛思绪,才开口,尽管努力的遮掩,李大成还是从中听出了一丝泣音。

“那你同我说说,行吗?”

顾及着还在外面,李大成只是轻轻的揽着沈桥肩,拍了拍他的后背,将他所知的关于周家的事都说了。

沈桥倒是没料到会是这样,小声的问道:“那周少爷真的病的这么重吗?”

“听说来的那日周少爷是吃了药强撑着过来的,想来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李大成也不隐瞒,如实的说了。

向这种大户人家,男人若是未成婚就过世了,怕是连祖坟都进不了的。哪怕家里再有钱,也只能找地方另行安葬,就连葬礼都得一切从简。

周家就这么一个独子,哪里承受的了,即是拼着损些银钱也得给儿子成个亲。可门当户对的人家,谁家会舍得姑娘小哥儿刚进门就守寡,那不是毁了孩子一辈子。

即是镇上的普通人家,但凡了解内情的,都知道周少爷常年病着,也不敢冒险结这门亲。周家又舍不得给儿子随便找个人,因此这才找上了沈平。好歹身家清白,相貌也说的过去。

这也是为什么周家肯出这多彩礼,又要这么快成亲的的原因。一来,可以冲冲喜。二来,成了亲若是真有个好歹,也有个守灵的人,丧事也可大办。

沈桥虽然没念过书,也不识字,可他也懂得道理,沈家明知周家少爷身子不好,还将沈平嫁过去,无非是贪图丰厚的彩礼。

沈平是否真的能飞上枝头,沈桥不理会。他知道李大成不会惹上麻烦,心里也踏实了,被牵着的手主动回握,两人慢悠悠的往前走。

赶牛车的车把式难得见这么恩爱的小夫妻,隔老远就打了招呼,“坐车吗?一个人四个铜板,直接坐到镇上。”

李大成掏出八枚铜板,给了车把式。见车上已经坐了三个人,一对婆媳和一个年轻小哥儿。他一个汉子自然不好意思同人家挨的太近,索性就扶着沈桥坐在了边上。这种拉人的板车同拉货的不同,两边并没有扶手,方便多坐几个人。

这来回一趟镇上光路程就得一个多时辰,再加上等人的功夫,来回怎么也得两个多时辰,就算是一天卯足了劲跑,最多也就能跑三趟,车把式自然盼着能多拉几个人,赚的也都是些幸苦钱。

“咱们再等上一刻钟,还没人来的话,就出发。”车把式说着,自板车底下掏出一把干草,喂给套着车架的大黄牛。

几个人听了都没意见,只有那位老妇人阴测测的冷哼了一声,面上带着不悦,一旁的年轻妇人立时从包袱里拿出干粮小心的递过去。

“饿了吗?到了镇上咱们先去吃饭,吃饱了再去买东西。”李大成低头,挡住沈桥的视线,在人耳边轻语。

沈桥摇摇头,他早上吃的不少,这会儿还不饿呢。

过了一会儿,又匆匆的跑来个中年夫郎,车把式见人差不多了,也不等了。手里的鞭子轻轻的甩了一下,大黄牛就慢慢的向前走。

他们两坐的靠外,李大成又往后挪了挪,双脚才勉强离开地面。路不平,遇到稍高些的地方,脚尖偶尔会擦着路面过去。

牛车虽行进的慢,却难免颠簸。李大成怕沈桥摔了,从他背后伸手揽住他。

“一会儿到了镇上,我就停在长平街,大家若是办事或是采买东西的,完事就尽快回来,要是超了半个时辰可就得等下一趟了。”车把式朝着后面嘱咐了几句,赶着牛车继续往前走。

若是单纯办事半个时候也够了,若是采买东西,时间就不太充裕,也只能等着坐下一趟牛车。申时末还有最后一趟,足能赶回村里。

几人盘算着自己的行程,都没说话。那位老妇人却不干了,扯着嗓子道:“你横竖是拉活儿的,就不能多等会儿,我们看完了病还得站在冷风里等着下一趟,你是想冻死我这个老婆子!”

车把式整日往返于镇上和各个村子,耍赖不讲理的人见多了,也不惯着,张口道:“去镇上不止我这一辆牛车,着急的话大可坐别的!”

听了这话,老妇人当时就不干了,吵嚷了起来。年轻的妇人面露难色,还是小声的劝解着。谁知这一开口,像引着了导火索一样,立时换来一顿责骂。

“还不都是你,这个不争气的,嫁进我们家一年了,这肚子没有半点起色,家里的母鸡都比你强,还知道下个蛋,瞧瞧你,就知道吃白食!”

“哎呦,我们老周家也不知是做了什么孽了,娶了你这么个没用的,天天就知道蛊惑我儿子。若不是带你去医馆看诊,我能受这个气!”

“婆婆……”年轻妇人被骂的低下头,眼眶都红了,却不敢哭。想来是挨骂惯了,连半句都不敢辩驳。

大家都面面相觑,毕竟是人家的家务事,外人也不好插手。

沈桥最怕别人吵嘴,下意识的往里大成怀里靠了靠。

老妇人骂了两句,见儿媳妇并不敢还口,心里这口气才顺了些。冷哼了一声,将头转向了一边。年轻妇人擦了擦眼眶,低眉顺眼的坐在那,大气都不敢出。

沈桥看了看李大成,男人冲他摇了摇头。不是他们不能出这个头,只是今日他们替那个年轻妇人出了头,回去她的日子只会更不好过。

除非她丈夫有担当能护住妻子,否则她的日子一样难过,毕竟谁都改变不了别人的人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