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往镇上送卤肉 - 娶个夫郎奔小康 - 不归粥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06章往镇上送卤肉

李大成赶到胡杨街的时候,离着约定的时间还有好一会儿。虽还未到开业的时辰,可街上已经热闹起来。

青竹阁门前书着“酒香四溢”的锦旗飘扬,日光透过浅色的锦旗,洒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映出点点光圈。廊下两根立柱上分别刻着两幅字迹俊逸的对联,门楣上悬挂着一块金漆黑底的牌匾,刻着“青竹阁”三个大字。

吕掌满面春风站在台阶上,特意请来的舞狮班子,伴着锣鼓时而腾跃,时而翻滚,活灵活现。吸引了不少路人,一时间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

李大成只匆匆瞧了两眼,便拉着板车去了后巷。许是今日开张,忙碌事多,后门并未关上。他象征性的在门上敲了两下,院里立时有人出来,一个身材圆润的中年妇人,见他面生,脸上带着不耐烦,眯着眼睛上下打量了一番。

做生意什么人都能遇上,哪个年代钱也没有那么好赚。想着日后少不得接触,李大成不愿意闹僵。

见妇人不是个好相遇的,他也不等对方开口问,主动搭话,“前几日吕掌柜在我这订的卤肉,约好这个时候送过来,还烦请查验一下,我也好给搬到后厨去。”

中年妇人听他说是送卤肉的,脸上立刻换了副表情,热络道:“是大成吧,我是咱这的厨娘。我刚刚还听掌柜的提起你,快坐那歇歇,卤肉我喊伙计过来搬就行!”

后院里有一张石桌,几个石墩,中年妇人说着给他让座。也不等他答话,转身就进了和前院通着的花门。

李大成有些无奈,不知吕掌柜同这厨娘说了什么,这厨娘变脸如此快。上一刻还恨不得把他赶出门去,下一刻脸上就带了违心地笑。

后厨并无别人,想来都在前头忙乎着,他不好四处走动,便坐在石墩上候着。

没过多久,就打前头传来脚步声。李大成起身,见吕掌柜匆匆过来,拱手道贺,“恭喜吕掌柜新店开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承大成兄弟吉言了,一路过来幸苦了,快里面坐。”吕掌柜笑呵呵的拍了拍他的胳膊,引着人往前院走。

正是忙乱的时候,李大成不想给人家添麻烦,笑着回绝了,“吕掌柜订的卤肉都在这,我打开盖子,您查验一下。”

“不用,大成兄弟的为人我信的过,一会儿我使唤伙计搬到里头就好。”吕掌柜拉了一把李大成的胳膊,朝着前头喊了两声。

两人是第一次合作,若真的认认真真的查验,难免让人心生芥蒂。再说他也信的过李大成的为人和手艺,便摆摆手把人拉住。

李大成猜到吕掌柜的心思,笑了笑,上前打开了盖子,道:“牛肉贵些,酱牛肉我做的不多,还想请吕掌柜尝尝,也好帮着提些意见。”

吕掌柜听他如此说,微微愣了一下,脸上的笑意真切了几分,目光中透露着欣赏,这个年轻人果然不俗。

他做生意这么多年,形形色色的人也见过不少,无论圆滑狡诈的、憨笨愚蠢的,还是心怀不轨的,他都能瞧出个七八分。

却说不上李大成属于哪种人,这个年轻人条理清晰,办事稳重,见利还能稳得住心性。最关键的是他能猜透人的心思,总能不动声色的顺着旁人的心思,把话留几分余地,把事办的圆满,却又不让人生厌。

这样的人,说他是一个在地里刨食儿的农家汉子,吕掌柜打死也不信。总觉得李大成身上有一种超乎他年岁的从容,这份儿从容绝不是一个未经世事,不到弱冠之年的乡下人能有的!

历经半生,吕掌柜自诩看人是有几分本事的,对李大成他却有些看不透。正因如此,从一开始两人就是平辈论交,他并没有端出掌柜的姿态。

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这个年轻人不可小觑,虽不能为他所用,但和善些也没错,总比多个对头强。

伙计依着吕掌柜的吩咐,将六个装着卤肉的大木盒搬进了后厨。吕掌柜拿着筷子,夹了一块边上的碎肉,放在嘴里。口感鲜嫩醇厚,卤制的火候也恰到好处,既有牛肉的嚼劲,还一点都不柴。

酒馆菜色以冷拼卤肉和各式小菜为主,再辅以美酒。卤肉味道好,食客们吃的津津有味,在别处又吃不着,就得反复光顾。再加上他还特意找了两个外邦女子,定时有歌舞表演,不愁生意不好。

这么想着,吕掌柜放下柜子,笑着夸赞:“大成兄弟的手艺果然好,这酱牛肉的味道绝佳,定会成为店里的招牌菜。”

李大成得了别人的夸赞,少不得客套几句。吕掌柜也爽快,都是提前给银子,见今日前头人不少,加上尝过酱牛肉的滋味,还特意多订了五斤。

人家做事厚道,李大成知这份情,也不能白白受下。卤肉吃多了难免生腻,尤其是猪头肉和猪肝。若是蘸着蘸料吃,不仅解腻,还能丰富口感,便提出帮着调配蘸料。

吕掌柜自然是满脸喜色的应下,他吃过李大成调的蘸料,配上卤肉,那滋味称得上是一绝。还曾让家里的厨子试过,味道总是不对。

刚刚还想着问蘸料的事,犹豫着还未开口,就听他主动提出来,哪有不高兴的。连忙挥手让厨娘出去,自己也跟着退到了门口。

李大成笑了笑,这吕掌柜大概认为他这蘸料是什么秘方,主动避让。其实不过是随手调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厨师这行不仅需要多练,更看天赋,一样的食材调料在不同的人手里,味道也不同。

他用的都是寻常佐料,没有什么需要避人的,大可以让厨娘在一旁看着。若是日后他不得空,厨娘也可自行调配,总不能耽误人家的生意。

吕掌柜听他如此说,又见他面上淡然,不见一丝居功的痕迹,暗暗叹了一句,此子他日必有一番成就!

厨娘更是喜得好话不停,她听掌柜的提过李大成厨艺了得,如今竟肯教授,自然欢喜。原本吕掌柜找的是另一个厨子,只是他的家人都在临镇,即使吕掌柜出了高价也没能将人挖过来,这个差事才落到她头上。

如今她把这个调配蘸料的手艺学到手,就能在青竹阁站稳脚,哪能不高兴!

李大成在灶台旁的木架上看了一圈,见调料香料都齐全,洗了手便开始调配。厨娘紧紧的跟着,生怕看漏了一步,若不是不识字,恨不能拿笔记下来。

蘸料他是按着卤肉的量调配的,一碟卤肉拼盘配上一小盏蘸料。卤肉和酱牛肉加起来不少,他便拿了最大的木盆,辣的和不辣的各调配了两大盆。

蘸料里有醋,若是放上一夜味道就变了,也就不能用了。免的浪费,他把分量掐的很准,估摸着就算是剩下,也剩不了太多。

吕掌柜又拿了二两银子出来,李大成没要。调配蘸料用的油盐酱醋和各种香料都是人家的,他一个铜板都没花,既然以后要长久的合作,就犯不上计较眼前这点儿小利。

况且这笔生意他也合算,刨去成本他送一趟能赚上二两多银子,抵得上寻常的账房先生一个月的工钱了。

送上一个月,攒下的银子,就够买上几亩地了。等明年开春还能买上些鸡鸭,放在后院养着,吃鸡蛋也方便。沈桥爱吃茶叶蛋,到时候可以多做些,日日都吃。鸭蛋也可以腌上些,腌好的蛋黄金黄流油,沈桥也一定喜欢。

见他没要,吕掌柜也没再过多的推让,心里默默的记下。交人交心,觉得李大成是个可以深交的。

从青竹阁后门出来,已经午时三刻,李大成早饭用的多,现下还不饿。便想着先去集市一趟,回来时再买肉,左右肉铺离着集市也就两三条街,也不怕耽误时间。

虽答应了吕掌柜不再卖卤肉,可他还可以卖些别的,哪怕一日卖上个二三百钱也是个进项。只是日日都得往青竹阁送卤肉,板车都装的满满当当的,他也只有一双手,小吃车便拉不了。

他也想过用绳子把小吃车拴在板车的后面,只是那样费力不说,也耽误功夫。若是再赶上刮风下雨,路上难行些,就更加费劲。

集市入口处有间矮屋,平日里给收摊位费的管事休息使用。矮屋后有个小院,并不大,堆放着些杂物工具,想来是日常修缮用的。

李大成左思右想便把主意打到了这个小院上,他想试着找管事的商量一下,他出些银钱,把小吃车停在小院里。

管事的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生的魁梧,一身腱子肉,脸上还有一道疤,瞧着就不是好惹的。听说以前是走镖的,手上还沾过人命,摊贩们都有些惧怕,因此集市上少有闹事的。

管事的平日就在矮屋前的躺椅上歇着,喜欢喝酒,酒壶一天都不离手。收摊位费也只知让人把铜钱扔到钱箱里,有时连头都不抬,却没有人敢少给。

李大成虽不怵,但求人办事总不能空着手去。路过熟食铺子时便进去买了只烧鸡,并其它几样卤肉,打包好了拎在手里。

果然管事的见了他手里的东西,用眼神瞄了一眼旁边的矮凳,示意他坐。撕了一个鸡腿咬了一口,才冷冷的问他有什么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