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渡药 - 娶个夫郎奔小康 - 不归粥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31章渡药

雷大夫还记着沈桥,他行医数十载,也可谓见过人情冷暖。

村里就算是稍微宽裕些的人家,积蓄也有限。都怕生病,小病尚且舍不得一二百文的药钱。要是真生了大病,就算想治也治不起,只有苦苦熬着,真应了那句生死由命!

相较之下,妇人和夫郎就更难了,手里头没有银子,要想瞧病少不得看夫家的脸色,日子哪里好过的了。

因此,像李大成这般紧张夫郎的,倒让他印象深刻。

他还记着上次出诊,这个小哥儿也是发热,身子也亏空的厉害。要想养好,不仅需要好生休养,重活儿累活儿还一点都做不得。更是得拿银子堆着,调养身子的药可不便宜,又是个长期的功夫,日积月累下来,可不是笔小数目。

其实就好生休养这一条都不容易,村里人哪里闲的住,家里地里都是活儿,想歇一天都难,更何况是积年累月的养着。

李大成瞧着是个有心的,比好些汉子都强,可也不见得拿的出这么多银子,况且这个小哥儿还未曾生育过。谁家娶夫郎不盼着赶紧生个孩子,眼下虽有几分情分,可人心也不一定抵不得过天长。

雷大夫叹了一声,才将手搭在露出的半截子腕上,心下有几分诧异,手下的脉象与预料中不同,有了几分缓和。

李大成瞧着大夫脸上的神色,急的声音都有些发颤,“先生,夫郎的病可是有什么不妥?”

“不用担忧,他没事,就是受了凉,吃上一两副药,等热度退了也就好了。”雷大夫见李大成神情紧张,宽慰了两句,又搭上另一只手腕。

尽管脉象上虽还是有些虚浮,但较上次看诊已经好了许多,显然是一直用心调养着。村子里能养成这样,属实不容易,因此他才有些意外。再看李大成的目光都带着些赞许,这样情深的汉子不多见。

李大成还是有些放心不下,给雷大夫倒了杯茶,又问道:“上次先生说夫郎身子亏空的厉害,如今病症可会有影响?”

“无碍。”雷大夫捻着胡子摇了摇头,瞧见被角下露出的手炉,温和笑道:“这几日别再着凉就行,饮食上清淡些。”

一个手炉怎么也得一两银子,没见谁哪里舍得花这么些银多子,买个暖手的物事。他再观沈桥腕间的镯子,也知道他们日子过的不错。夫家爱护,又舍得花银子,既如此哪里还有什么需要叮嘱的。

雷大夫见李大成面上有些犹豫,还以为他是想问孩子的事,又不好提。刚要开口,就听得一句大胆的问话,他嘴里的茶水差点没喷出来。

“先生,不知夫郎的病因可与过度房事有关?”

李大成是有些迟疑,他一个糙汉子不怕什么,可沈桥脸皮薄。小夫郎若是知道他把这种事对外人说,还不知得羞成什么样。可若是不问,又怕真的有什么关联,耽误了病情,得不偿失,再三思量之下才开口。

过度两个字,让雷大夫没忍住轻咳了两声,这个后生说话倒是不避讳。好在雷大夫见的多了,放下杯子,很快稳住声音,“虽无关系,日后还是要节制些,若是想要孩子,最好还是再等等,才更稳妥些,对大人孩子都好。”

“多谢先生,我与子嗣上并无期盼,只盼夫郎的身子康健便好。”李大成这话说的坦坦荡荡,自从亲历了赵家嫂子难产,他就断了要孩子的念头。

赵家嫂子一贯康健,又做惯了活儿,有些力气。生孩子尚且遭了那么多罪,还险些性命不保。他的小桥幼时就受了苛待,身子本来就弱。小心呵护着,还少不得有个伤寒发热,犯不上为了一个素未谋面的孩子,冒这么大的风险。

他重活一世,连生死都看淡了许多,更何况是子嗣。这辈子能遇见心爱之人,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他们两个共度一生就够了。

雷大夫本想劝上几句,照着这样调养,过上个三两年,还是可以有孕的。可瞧见他望着夫郎的眼神,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罢了,这还是情种!

因着来的时候,李大成说了沈桥的病情,雷大夫带的药很全。很快配好两副药,又交代了熬煮的方法,才将药箱理好。

从这个小哥儿的脉象上也可知,定是服用了其它补药,怕有冲突,雷大夫还特意找李大成要了药方。

李大成一心都扑在沈桥身上,倒是没有想到这一层。听雷大夫提起,才急忙从抽屉里取出装着丸药的盒子,递了过去。

“日常服用的两种丸药都在这了,还劳烦先生看看是否有冲突?”

雷大夫见是丸药,脸上的笑意更深。村里人节俭惯,生病都舍不得抓药,更何况只是调养身子而已。他原想着能抓几副药养着就不错了,没想到竟吃的是丸药。

丸药工序复杂,也比汤药贵。有一点他倒是没有说错,眼前的后生还真是用情至深,他行医这么些年,都没见过如此情深的。

打开盒盖,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雷大夫又分别盖上,交还给李大成。既是丸药,问题就不大,丸药药性更温和,用的都是滋养的药材。他刚刚也辨别过了,与他开的药是没有冲突的,只隔开服用时间便好。

李大成又道了谢,付了诊金,外面正巧传来赵婶儿的声音,他便引着雷大夫往外走。托了赵叔儿帮着送大夫,他也好空出时间陪沈桥。

“大成,大夫怎么说的?桥哥儿可要紧?”

“没大事,就是受了凉,大夫说服上两副药就好了。”赵婶儿是真的担忧沈桥,李大成隐去了一部分,将大致的情况说了。

“没事儿就好,眼看着还有不到二十天就过年了,可得赶紧养好了。今年是你们成婚后的第一年,还得……”赵婶儿话都出口了……,才意识到不对,连忙止住了话头,“瞧我这嘴,哎!大成,你先熬药,桥哥儿我帮你找看着。”

新婚后的第一个年,自然有许多的讲究,可李大成家里既无双亲又无长辈,自然少了许多规矩。

“那就麻烦婶儿帮我看会儿小桥,我先把药煎上。”李大成对李家那一家子,全然不在意,见赵婶儿面上有些不自在,也没接话。

很快,灶房里便飘出阵阵的药味,熏的人鼻息间都是苦的。崽崽原本趴在李大成脚边,许是这味道实在难闻,小家伙打了两个喷嚏,便跑回柴房门口卧着。

像是知道兔子就在里边似的,不时的用爪子刨两下门。见没有动静,也不走,依旧在门外守着。

李大成看着药炉里的药,也没心思理会崽崽,总归它打不开门,愿意守着就受着吧。原想今日就把兔子卤了,除去送人的,明天便拿到集市上去试试。沈桥这一病,他哪里还有心思出摊。

吕掌柜的事不能给人家耽误了,晚会儿把肉卤出来即可。至于那些兔子竹鸡,左右也好养活,无论是菜叶还是谷糠都能吃,大可以放在柴房里养上两日。

药炉里的药咕嘟咕嘟的翻滚着,李大成按着大夫的嘱托,将两剂合成一碗。端进屋里的时候,沈桥依旧睡着,额见冒着些细小的汗珠,脸色也不似先前那般红了。

“大成,桥哥儿好像没那么烫了,你也别太担心。既然大夫都说没事,喝上两副药定然是能痊愈的。”赵婶儿见李大成面上的愁色,浓的都化不开,拍了拍他的肩膀,宽慰了几句。

李大成应了一声,将碗放在桌上,轻声开口:“今儿幸苦婶儿了,还麻烦叔儿也跟着受累,跑这一遭。“

“大成你这话婶儿可不爱听,当初要不是你帮我,我家那可怜的姑娘,如今还不知怎么样了呢。”

李大成听赵婶再次提及她家姑娘,赶紧转了话头,免得提起来,赵婶儿又少得哭上一场。

赵婶儿的女婿落了点毛病,家里的日子自然不如以前好过。赵婶儿心疼姑娘,虽然时常贴补,可家里又不是有金山银山,能给的总是有限,再说还有春生在呢。

下午又起了风,虽不大,但寒意却增添了不少。送走赵婶后,想着眼下正是做晚饭的时候,也不会有人过来,李大成将院门上了门闩,才回屋。

沈桥热度虽然降了些,但人还是迷迷糊糊的,李大成唤了两声,只得到两声含糊的哼声。他小心翼翼地将人扶起来,把瓷勺到人的唇边,柔声哄着:“小桥,把药喝了,喝了药就不难受了。”

生病的人软绵绵的窝在男人怀里,唇边刚触及勺子,一股苦涩的味道便钻入鼻腔。素来乖巧的人皱着眉避开,又往男人怀里缩了缩,整张脸都埋了进去。瓷勺一偏,墨色的药汁便洒了李大成一身。

李大成垂眸看着仍旧往自己怀里拱的小夫郎,无奈的叹了口气。端起碗喝了一大口,哄着人将药汁渡了过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