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处置王六子 - 娶个夫郎奔小康 - 不归粥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35章处置王六子

寒风呼啸,灰暗的天空让人分外压抑。

收拾王六子那伙人,耽误了些时间,好在这离清河镇不远了,加紧赶路的话,也耽误不了吕掌柜的事。

沈桥虽然退了烧,但独自在家,李大成总有些放心不下。接近年关,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不似往日清闲,他也不好总是麻烦别人帮忙。

本来计划的好好的,谁知半路突然出了王六子这档子事,人还被绑在林子里,等他回来再料理,还得费些功夫。

官道宽阔平坦,比土路好走了不只一星半点。一路上,李大成几乎是小跑着,车轮加速转动,发出变调的咯吱声。

谁不是为了几两碎银,整日奔波,路上经常见神色匆匆的货郎或是车夫,他这般着急也没有人觉得奇怪。

赶到镇上时,李大成也喘着粗气,饶是他体力不错,双腿也有些发酸。

重生以来,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原则,他刻意不让自己过多想起以前的日子。尤其是在遇见沈桥之后,更是对眼下的日子满意至极。现下,倒是忍不住有些怀念,那辆同样在爆炸中损坏的车了。

李大成深深的叹了一声,还是得赚多多的银子,马买不起的话,买头牛或是买匹骡子,都好过以腿代步。

是真累人啊!

长平街上人头攒动,嘈杂的人群里,还夹杂着好些官差。今日是布施的最后一日,来的人比前两日还多。其中不乏好多住在长平街后面民巷里的人,他们衣着还算干净整齐,一眼望去,和周遭村子的难民有鲜明对比。

民巷离着布施的位置,不过几步路的距离。好些人都趁着最后一天,拖家带口的过来排队,白给的东西,谁会不要。

可这场布施,原本就是为了周遭受灾的村子办的。住在民巷里的人,虽说大部分也都是靠卖力气吃饭的穷苦人,但日子好歹比那些遭了灾的人要好。

商户们不会分辨是难民,只要排队来领,一律都按先后顺序发放。左右就是这些东西,发给谁不是发。无非是应付官府,外加博个好名声。

这样一来,这些受灾的人就不干了,他们房屋倒塌,家里一点吃的都没了,这都是救命的粮食。况且,布施的东西就这么多,发完了也不会再补。那些人仗着离得近,早早的过来占队,东西都让人领完了,那他们就得饿肚子。

长长的队伍里发生了争执,有人劝了几句,没有成效,反而越演越烈。涉及到一家几口的口粮,谁会轻易让步。

最终,还是出动了官差,才勉强平息下来。街上行人车马拥堵,不时还有愤愤不平的抱怨声传来。

李大成索性拉着板车绕了小路,好在镇上的路都是四通八达的,顺着民巷也能到胡杨街,无非就是多走几步,总好过在拥堵的行人车马中穿行。

吕掌柜依旧不在店里,但青竹阁的生意却丝毫没受影响。听伙计说,楼上楼下的雅间,早早的就都订出去了,就连以后几天的都订满了。

李大成笑着说了几句场面话,才接过账房先生递过来的银子,毕竟青竹阁的生意好了,与他也有益。

账房先生又交代了所要各种卤肉的数量,等着伙计将卤肉都搬进去,李大成以夫郎身子不适为由,婉拒了人家留他喝茶的邀请。

账房先生姓张,也是吕家用惯了的人了,父辈都在吕家管账,到了他这一辈,也算是深得器重,接过了铺子的钱款账目。自然也听掌柜的提过李大成的家事,知他夫郎虽身子不好,但颇得看中。

如今听他提起,也没勉强,赞了两句情深义重,依着掌柜的吩咐,将人客客气气的送了出去。

李大成本打算今儿去一趟首饰铺子,自从那日他提过一次,沈桥就极少将头发包起来,多是用一根桃木簪子挽着,虽也好看,但总觉着缺了些什么。

小哥儿也是爱美的,首饰上虽不如姑娘那么多花样,但簪子、镯子总归还是能带的,他见镇上的夫郎打扮的都很精致。

沈桥刚跟他的时候,家里日子没那么好过,赶上成婚也只给人买了个镯子。如今日子好过了,他自得一一补上,总不能让夫郎日日带着木簪。

谁知半路出了王六子打事,人还在林子里绑着,李大成也没有心思再去逛首饰铺子。买好了需要的肉,拉着就往家里走。

因着今日镇上闹了那一出,好些领取布施的人们都耽搁在了镇上,只有稀稀拉拉的几波人,拎着领到的东西往回走。

人多眼杂,眼看着前面就是他捆王六子的那片林子,李大成不得已放慢了脚步。眼下还不到午时,怕来不及给沈桥做饭,回来的路上他特意买了八个肉包子,倒是可以先垫垫。

车轮慢慢的在地上碾过,伴着林子里的鸟鸣,倒也不显得突兀。

李大成一副慢悠悠的样子,一直等到前后都没了人,才快步将板车停在路边,扯下板车侧面备着的苫布,将整个板车都罩严实,才往林子里走。

王六子依旧保持着早上的姿势,除了挣扎间将脚下泥土搅的一片狼籍外,并无变化。他挨了一顿打,只觉得五脏六腑都疼的厉害,又被绑在这没食没水的一个上午,要不是有绳子捆着,恐怕站都站不住。

此时,他肠子都要悔青了,真不该就招惹李大成。他也不知道李大成要把他绑在这多久,这片林子虽靠近道路,可到了晚上说不准会有野兽出没,就怕李大成真打算让他在这自生自灭。

李大成站在王六子身后,默默的打量着抖若筛糠人,目光如刀,微微勾起的唇角擒着一抹冷笑,面上是不加掩饰的厌恶。

王六子还沉浸在生死不明的忧虑里,完全没有注意到身后站了个人,直到手腕上传来一抹凉意,才费力的转头,对上手持匕首的李大成。

“唔……唔……唔……”王六子拼了命的摇头,浑身颤栗,因为嘴被堵住,只能发出含糊不清的求饶声。他怕李大成真的动了杀心,这里连个人影都没有,就算是死了都没人知道。

李大成只是冷冷地看着,恐惧挣扎的人,直到闻见一股臭味,才嫌弃的割断了捆在树上的麻绳,只留王麻子手腕上的一截,拽着人出了林子,丝毫没理会王六子的狼狈。

身后拖着个踉踉跄跄的人,想走也走不快。从这到河谷村还有一段距离,李大成心里惦记着沈桥,脚下的步子一点不慢。

偶尔有几人路过,都忍不住的往这边瞄上几眼,看他的眼神就像是看洪水猛兽一般。见那些人刻意的与他们保持了距离,李大成也没解释。

人心难测,大多数人都是相信自己亲眼看见的东西,本就是擦肩而过的路人,他又何必浪费口舌!

王六子见有人往这边看,两只脚抵着地面,挣扎的更厉害了,就盼着能有人能过来救他。李大成刻意加快了脚步,王六子被闪了一下,险些没摔倒。那几人见李大成如此凶悍,头压的更低了,也往这边瞧都不敢,生怕惹上是非。

许是见没人能救他,王六子倒是消停了好些,好歹现在看来李大成没想要他的命,只要到了村里就好了,无非是被村里人骂上两句,命总归是保住了。

“大成哥,大成哥……”

远处有人唤他,虽离得有段距离,但声音很真切。李大成转身,见有人小跑着过来,瞧见来人是赵大海,他便顿住脚步。

十五六岁的汉子脸上还带着些青涩,小跑着过来微微喘着粗气。

过几日就是小侄子的满月宴,家里都忙乎着,赵大海也忙的脚不沾地。别的事自有他爹和大哥,这送喜讯的事就落在了他头上。

旁的亲戚还好,同村的知会一声就行,外村的除了他几个舅舅家,也没几门亲戚,一起告知了就行。最重要的就是他嫂子的娘家,须得得备上厚礼,挑着吉时登门,才显得重视。这不他一早就出门了,就怕误了时辰。

回来时远远的瞧见李大成,便喊了一声。大成哥与他们家有恩,那日要不是遇见大成哥,恐怕他嫂子和小侄子就悬了。因此,这喜讯自得亲自上门才好。赵大海毕竟年纪还小,心里藏不住事,想着先将这高兴的事讲了,回头再登门也无碍。

等他走进了才瞧见板车后面,还拴着一个人,那人低着头,身上狼狈不说,还透着一股难闻的味道,顺着视线望过去,裤子上一片黄色的水渍。赵大海抬起那人的下巴,见是王六子,心下不解。

李大成也没隐瞒,将早上王六子伙同外村三个无赖抢劫的事说了。赵大海听完,气的抬腿就踹,王六子嘴被堵住,只能发出唔唔的闷哼,拧着身子拼命的躲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