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各人的际遇 - 娶个夫郎奔小康 - 不归粥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68章各人的际遇

李大成走后,沈桥就又去了趟吴家,吴旺夫郎得了今日就能开始干活儿的消息,高兴的很,收拾了收拾,就要跟着沈桥过来。

沈桥原本还担心吴家的两个孩子,毕竟两个孩子年纪都不大,吴旺又受了伤,行动不便,照料起两个孩子难免吃力。

昨夜,他和李大成商量过,实在不行的话,就让吴旺夫郎把两个孩子带过来,在眼皮子底下,也能照看些。村里的孩子都懂事,根本用不着大人哄,大人平日里忙着下田,小孩子都是自己玩。

不料吴家夫郎是个拎得清的,难得找着这样的好活儿,生怕被别人抢了,下了决心要好好干,家里的房子还等着修了。

“不用,他爹在家呢,看两个孩子不吃力,小孩子调皮捣蛋的,别耽误了正事。”吴旺夫郎一口回绝了,他心里感激沈桥夫妻,更不能给人家添乱。

既如此,沈桥也没多说,只说日后若是家里不方便,带着孩子过来也成。

禾哥儿和吴旺夫郎都是做惯了活儿的,手脚麻利的很,院里都是血腥味,又有生人在,沈桥就把崽崽关在堂屋里,没叫它去院里。

今儿就是腊月二十,家家户户都忙着蒸花馍,沈桥也发了一大盆面,准备多蒸些。李大成和他商量过,要接孙母过来过年,家里多了两个人,自然得多准备些。

手里头忙着干活儿,一晃一上午就过去了,午饭是沈桥做的,馒头、冬笋焖肉、素炒秋菜。想着天冷,坐在院里干活儿不容易,他还特意做了一锅面汤,汤底添了鸡汤,面上还飘着一层黄色的油花。

沈桥招呼他们吃饭,因着崽崽在堂屋里,午饭他们便在灶房里吃的,灶房里有张小矮桌,三个人围着倒也不拥挤。

没有李大成在,禾哥儿自在不少,倒是吴家夫郎手里捧着暄软的白面馒头,有些手足无措。他们家日子难过,就算逢年过节也吃不上一顿白面,上次沈桥他们给送的饭,他们夫妻都没舍得吃,孩子们足足吃了三顿。

沈桥见他没动筷子,劝了两句,吴旺夫郎才局促的拿起筷子。他有心想说不饿,能不能把饭带回去,他不多拿就拿一个馒头,夹点菜就行。

对上沈桥劝慰的的目光,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人家肯找他过来做活儿,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他怎么好再提旁的要求。

饭后,沈桥洗了碗筷,禾哥儿和吴家夫郎连歇都没歇,就忙乎着手里的活儿。他原本想劝两句,但想到吴家还有两个孩子和一个行动不便的吴旺,独在家中,又没有开口。

左右这活儿是有定量的,早些做完了,就早些收工歇着。

禾哥儿本就同沈桥熟识,两人都是恬静的性子,相处起来很是自在。吴旺夫郎又是外向开朗的性子,三个人说说笑笑,院里倒是热闹。

院门没有关严,他们的说笑声,从院里传了出去,黄有财媳妇从巷子里经过,透过门缝往里瞥了一眼,不咸不淡的哼了一声才走开。

黄有财一家算计惯了,几次三番的过来,都没占到便宜。上次见李大成宰杀兔子,非得凑上来讨要兔皮,被驳了回去,打那就记恨上了。平时没少在背地里说他们的坏话,只不过村里人都知道黄有财一家的德性,没人信罢了。

黄有财媳妇越想越气,渐渐的也不愿意同那些个妇人一道说话,她正往村头走,想着去换块豆腐,正巧遇见赵荷花。

自从上回闹过一出后,李庆夫妇就彻底坏了名声,原本李家还有个读书的儿子,村里人还忌惮几分。偏偏李清因着烂赌,被书院赶了出来,镇上的其他书院当然也不会接收这样品行不佳的学子。

如今,李清整日在家里喝的烂醉如泥,赵何花不仅得找照看着病重的李庆,还得看顾着儿子,日子过的可谓苦不堪言,整个人都老了好多。

黄有财媳妇见了赵荷话,像是找到了同盟,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末了还不忘挑拨几句。

“哎,好歹是在你身边长大的,如今人家发达了,就连爹娘都不管不问,你们也是好脾气,竟这么由着他。这要是我,保管日日去他门前闹,让他没有一天安生日子过!”

赵何花本来是打算去找李春丽的,今儿都腊月二十了,怎么也得要些银子出来。

现今,家里的田地卖了好几亩,李庆瞧着也是时日无多的样子,可她还有儿子,总得为儿子打算。就算是读不成书,来年说个媳妇成了家,再生个大胖小子,这日子不还是一样的过。

听了黄有财媳妇的话,赵何花动了动心思,可如今她没了倚仗,李大成那个挨千刀的又是个混不吝的,真要找上门去,恐怕讨不到便宜,说不准还得惹一身麻烦。

黄有财媳妇见她明明活络了心思,却又打了退堂鼓,火上浇油的又劝了一句,“现在家里只有他那个病秧子夫郎在,嫁进你家半年多了,连个蛋都没下,你这个做婆婆的可不得好好管管!”

赵何花也不傻,见黄有财媳妇说的这么起劲,哪里还猜不出她存了什么心。那个病秧子可是李大成的心尖子,平日里宝贝的跟什么似的,真要是把他怎么着了,恐怕回来也落不了好。

想到李大成凶神恶煞的样子,赵何花心里到底有些发怵,连带着对黄有财媳妇,也没有了一开始的好脸色。

两人不欢而散,赵何花直奔镇上,今日一定要从钱家要出银子来。她姑娘可是给钱家生了男丁的,就这份功劳,可不是钱家说抹杀就能抹杀的。

钱少夫人肚子里怀了孩子,又怎么样,谁知道是不是个丫头片子!如果生个姑娘,那家产一样要落在她姑娘手里头,就算真的生了男丁,孩子能不能平安长大还不知道呢!

赵何花怨毒了李大成,对着卧病在床的李庆也是颇不耐烦,她往后的依仗还得是李清,想到这心里才好过些。

至于李大成那个短命鬼,她倒要好好看着他有什么好下场,娶了个连孩子都生不出来的病秧子,挣再多银子又有什么用!

午后天气越发阴沉,西北风一阵紧似一阵,吹的街角屋檐下的幌子呼呼作响。空中洋洋洒洒的飘下雪花,瓦片上积了薄薄的一层白色,只有转角处上翘的翼角上,堪堪露出斑驳的木色。

细雪纷飞,落在青石板上还来不及凝结,就被过往的行人踩踏带过,路面上稍显泥泞。

李大成先往合生楼去,因着卤味礼盒第一天售卖,装盒定价的事宜颇多,忙完都已经接近午时了。

和赵掌柜道了别,他便紧着往胡杨街赶,今日吕掌柜倒是破天荒的没有外出,正坐在后院的石凳上长吁短叹,连落了一身白,都顾不得理会。

听着石板路上传来的车辙声,吕掌柜才回神般的起身,往院门走去。见了李大成勉强挤出一个笑脸,伙计都知道掌柜的心绪不佳,做事都沉稳了不少,不等招呼主动帮着李大成卸车,连交谈一句都不曾。

“吕掌柜。”拱手作礼,瞧着面色灰败的吕掌柜,李大成全当没看见,一如往常的恭维了几句。

青竹阁的生意红火,又搭上了官府这条线,可谓是一时风头无两,想来这些日子称赞的话没少听。听见李大成的话,吕掌柜面上不仅没有喜色,还哀哀的叹了两声,随后不顾李大成的意愿,拉着他便进了平日理账小憩的厢房。

厢房僻静,在前后院交接的拐角处,推开门便是回廊,离着后厨和前头的大堂都有些距离。此时前头还没有开始待客,只有两个歌女在练曲,隐隐预约的传来些咿咿呀呀的丝竹声,房门一关,声音便被隔绝在外。

后院伙计们都在忙着,也没又功夫过来,此处倒是个说话的好地方。

没了外人,吕掌柜也不再掩饰,一脸苦笑的的跌坐在凳子上。李大成手执茶壶,规规矩矩的给吕掌柜斟了茶,放在他面前,才在凳子上坐定。

“哎!”吕掌柜叹了一声,才满面愁容道:“大成兄弟,何须再说这些虚话,我如今是有苦说不出啊!”

将茶盏中的茶水一饮而尽,吕掌柜摇了摇头,凄凄的开口:“初时得了知县大人的赏识,我心里自是欢喜,你也知道,我等商户地位不高,一只脚搭上官府,就等于有了依仗。被这喜悦冲昏了头脑,昔时大成兄弟好言相劝,我没放在心上,如今可谓是悔恨莫及。”

李大成端着茶抿了一口,听着吕掌柜的哭诉,面上并未有一丝的波动,茶是好茶,只可惜凉了,入口有些微苦。

吕掌柜见李大成神色未变,眼底闪之间,带上了些许不安。几番相处下来,他知李大成绝不简单,看人看事的本领极佳,不仅看的透,还能驱比利害。

昔日,李大成也曾提醒过他,是他当时被知县抛出的橄榄枝迷了心性,如今泥足深陷,若是再不想法子,恐怕整个吕家都得搭进去。

如今他翻回头来再想找李大成商量,瞧着李大成的面上淡淡的,心里便有了不好的预感。他虽心急了些,可李大成也要依赖青竹阁养家糊口,这个时候再染也该出一份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