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粗线条
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裴东鹤答应出演《镜子》的第二天,感冒就彻底痊愈了。
他特意让jerry帮忙挑了个奢牌发布的新品提包,又在京市名媛们最为追捧的花坊订了个紫色主题的精致花篮,亲自取了送去瑜姐办公室。
瑜姐收到这么贵重的礼物,就算知道裴东鹤打的什么主意,也不好再说硬话。
但得知许颂苔也要进组,她还是跟裴东鹤提了两个条件:
第一,拍摄期间不能跟许颂苔恋爱,更不能爆出绯闻。
第二,两个月内拍完所有戏份,回来讨论接下来的工作。
裴东鹤本想着《镜子》七月开机,他刚好结束跟李青莎的合作,可以把一切都告诉许颂苔;却没想到瑜姐突然来这么一招,打断他的计划。但眼下也别无他法。
拍摄方面好说,他虽是主角之一,但戏份相对容易,跟赵导商量一下,把通告安排紧凑点,两个月拍完不难。
接着,他又让法务部的人确认了《镜子》的合同,这才拿起手机给许颂苔发信息。
六月的阳光已经有了初夏的热意,许颂苔在餐桌上腰酸背痛地醒来,好一会儿才适应照进室内的强光。
时至正午,他揉着太阳穴起身关掉开了一夜的灯,到卫生间洗了把脸,一边收拾餐桌,一边回想昨晚发生的事。
他隐约记得自己给裴东鹤拨了电话,但接通后说了什么,就一点印象也没有了。
电话没有录音,无法重听,所以整个下午,他就在这种莫名糟糕的余韵里翻看那份合同。
虽然约定的一次性片酬不高,后期制作水平也难以预测,但剧本吸引他,导演人也不错,加上许颂苔目前没有太多选择,有机会就该努力抓住。
正要回复“赵导,合同没问题”,赵峥嵘那句“演员必须懂得保护自身权益”就在他脑子里回响起来。
他在圈里相熟的人不多,要说称得上人脉的,只有早先合作过的刘长在导演和裴东鹤。
刘导事务繁忙,许颂苔纠结半天才编辑完一条微信发过去。
至于裴东鹤那边,他琢磨着,虽然两人陷入了奇妙的僵持,但自己昨晚主动打了电话,那就应该已经和好了吧。
他正犹豫该用什么话做开场白比较自然,手机就震动起来。
是裴东鹤,问他酒醒了没。
许颂苔抑制住对昨晚对话的好奇,开门见山地问能不能帮忙看个合同。
裴东鹤假装对《镜子》一无所知,很快请同事帮忙看完合同,告诉许颂苔没问题。
许颂苔谢过他,又想起赵导说裴东鹤拒绝了试镜,虽然想问原因,又怕贸然出口会尴尬。
倒是裴东鹤忽然打电话过来,问他要不要搬去京市。
许颂苔没反应过来,惊道:“什么?”
“合同上不是说这部片子七月开机,后续也要在京市取景吗。”
裴东鹤继续装糊涂,
“既然是以京市为背景的故事,你可以提前过来适应环境。”
“不太好吧……我们……”
“我们在横店也一起住过,不是挺好的吗。”
裴东鹤努力压下翘起的嘴角:
“而且我最近没戏,时间充裕,可以顺便陪你捋捋剧本、对个戏。”
“谢谢你的好意。可是……”
许颂苔本来想说,你来横店我们一样可以讨论,但转念一想,京市的条件比横店好太多,裴东鹤想待在那边也正常。
但以他俩目前的关系,在横店住一起还能说是形势所逼;如今他拿到两笔片酬,足够负担横店一整年的房租,再搬去京市投靠裴东鹤又算什么?
裴东鹤可不知道他心里的小九九,在电话那头兴致勃勃:
“不用谢。不如你今晚就收拾行李,尽早过来吧。”
“可是……”许颂苔一咬牙,还是说出了心底的忧虑,“你不怕李老师介意吗?”
“介意什么?”裴东鹤被问得一头雾水,“哪个李老师?”
“李青莎。”许颂苔尽力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正常,“你们不是在交往吗?”
“谁告诉你的?”
“……网上都这么说。”
裴东鹤失笑:“你不是不爱上网吗,这次怎么还走在吃瓜前线了。”
“我……”许颂苔简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但还是强自镇定道,“我偶尔也是要刷微博的。”
“好吧。”裴东鹤嘴角上扬,声音还是平静无波,“我跟李青莎没在交往,许老师可以放心了?”
这话一出,许颂苔紧绷的防线骤然瓦解。
为了增强说服力,裴东鹤还加了句:“你在表演上帮了我那么多,我也想回馈你。”
许颂苔刚开始雀跃的心情又打着卷儿被揉皱了。
但他还是说:“好吧……但这次我不能白住。”
裴东鹤计谋得逞,自然依他:“行啊。看来许老师最近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