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沈黎爹出事儿了吗?
夏谨言都没有多犹豫,就给夏夫子吃了药了,夏夫子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合适的治疗,会越来越严重的。
每一次的发作都会消耗他极大的精力,不出几年,好好的人就彻底被耗干了,彻底毁了。
只是叮嘱祖母,山神爷赐药的事情不要说出去,以免连累沈黎了。
除了极少数几个人知道沈黎东西的来历,镇子上的人都是不知道的,不然沈黎不会有安宁日子过的。
又是一天自习的时间,沈黎都在背书,练字,打好基础,他现在欠缺的就是时间,不如人家从小开蒙的基础功扎实,只能多练,没有别的办法了。
午休的时候他睡一个时辰,不然撑不住的,年轻人也要多睡觉,脑子才发育的好。
这一天天的过的可充实了,沈黎都没心情想别的事情了。
放学之后,时间还早,别的孩子都去玩儿,宋承之也想拉着他去玩儿,“咱去河边摸鱼呗,整天读书,我的脑子都是浆糊了。”
“我不去,你自己去吧,我还忙着呢,师父不知道回来没有,我回家了。”
宋承之叹息一声,拒绝了小伙伴,跟着他一起回家,舍命陪君子了。
霍师父还没有回来,倒是陈镇长等在外面,沈黎很意外:“陈叔,找我有事儿?怎么不去私塾找?”
“不打扰你读书了,我知道你会回来,在这儿等你一会儿也没什么。”
沈黎打开门,“陈叔,进来吧,以后有事儿喊我,不用特意等我。”
陈镇长道:“有件事儿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讲,你父亲每年都会寄来银子,按说早该到了的,可是到了现在还没有送来,我怕你二叔他们来纠缠你,来跟你说一声。”
“多谢陈叔,我知道了。”
现在父亲寄回来的钱他不是很看重,只担心父亲的安危:“父亲会不会出事儿了?”
“不会的,现在没有大的战争,若是真的伤亡惨重,朝廷也会送骨灰回来,通知家属,发放抚恤金的。
不过你父亲当兵这么多年,若是他想回来,早该回来的,回头我写信问问,打听打听他的消息。”
“好,我会的。”
沈黎爹服兵役是强制性的,一般都是两年,有战事的时候会延长到五年,一般到期之后就会回家,除非在军中立功,有更好的前程,才会一直当兵。
古代当兵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军户还不如农户呢,起码能有土地种,勉强饿不死。
军户没有土地,太平年间还要给权贵们做苦力,良心的上司会赏赐一些钱,黑心的上司都是让他们做白工,能吃饱饭都不错了。
所以不是万不得已,没有人愿意做军户。
陈镇长又道:“你现在也是自立门户了,你叔叔还来逼着你拿钱,你可以拒绝。”
“哎,到底叔叔把我养大了,孝顺他们也是应该的,只是我一个孩子,想孝敬也没多少能力啊。
他们若是逼着我拿钱出来,还希望陈叔帮我说句公道话。”
陈玄清道:“你放心,这事儿我们都会帮你的,你叔叔若是过分,我也不会放过他,这也是我当镇长的责任。”
沈黎不担心叔叔闹事儿,毕竟不占理啊,只是担心父亲,不会真的出事儿了吧?
……
大榆树村里,沈二叔回到家,二婶已经伸出手来:“钱呢?”
“没了。”
“怎么就没了?什么意思?”
二婶儿已经炸毛了,没有这笔钱,他们的日子怎么过?
二叔道:“没有送钱回来,镇长那里没有啊,他说说不定出什么事儿了,让咱们等等看。”
“怎么就出事儿了?是不是镇长背着咱们给了沈黎那小兔崽子了?这事儿没完,明儿咱们再去,凭什么不给咱们钱?”
沈二叔窝囊道:“要不算了吧?沈黎都搬走了,咱也不养着他了,没资格要我大哥的钱了。”
“呸,你说的什么屁话?他才搬走多久?这是去年一年的钱,他欠着咱们的,凭什么不要?”
沈二叔不说话了,蹲下来愁眉苦脸。
沈明和沈丽丽一起回来,看到父母的脸色,都小心翼翼的不敢吭声,把猪草放回后院儿,默默去厨房烧火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活儿都是沈黎以前在做,沈明跑着玩儿,现在沈黎走了,沈明也让不得不做这些活儿,有些想他了。
沈丽丽也想堂兄,“二哥,大哥什么时候回来?”
沈明被母亲影响,也对沈黎有怨气:“他不回来了,巴结上贵人,哪儿还记着我们啊?他自己过好日子,吃香的喝辣的,都忘了谁养他这么大了。”
沈丽丽不吭声,她只知道大哥在家的时候自己没那么累,母亲也不会骂他们,现在大哥不在,他们的日子过得可辛苦。
沈二婶骂咧咧地做了饭,糙米粥加了野菜,滴了几滴油,锅边上拍了几个杂面饼子,就是一顿饭了。
吃饭的时候,看着两个孩子,沈二婶儿有了主意:“明儿你们跟我一起去镇子上赶集了。”
“真的吗?太好了,我们能去找大哥吗?”
沈丽丽这么说,沈二婶笑了:“你想你大哥啊?”
“想的。”
她看母亲笑着,也就老实回答,确实想大哥。
“那好,咱们去找你大哥,到时候你听娘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