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炼体
我是天选之人?我可如父亲所说,踏上仙途,成为先令恩公那样的人?
苏洛想到此,对着那大汉重重跪下,眼神恳切道:“求老哥授我法门,助我报此血仇!”
大汉却赶忙将他扶起,尴尬说道:“非是我不教,只是我那些山野法门,并不适合你,胡乱教给你,反而有害。”
见苏洛面露失望之色,他又宽慰道:“我观你呼吸之法有点造诣,可是初涉过一些法门?”
苏洛道:“先师曾传我《冲虚经》,让我平时调息吐纳,强身健体之用。”
那大汉闻言面色却变得肃然,对苏洛说道:“你那师傅是个有本事的,这《冲虚经》是道门炼体至高法门之一。他将此经传你,想来是早已看出了你的天资。”
苏洛听了,方才知道卫师对自己早有安排,心中不免又是一阵伤怀感动。
“你既有《冲虚经》傍身,气海期之前也不需人教了,早点臻至炼体期圆满便是。”大汉又道。
“老哥,你总说这炼体期,可否详解一二?”苏洛知道这些大汉在说那道门境界,但他并不知晓,卫师也从未提及,只好出言发问。
大汉无奈地摆摆手道:“罢了罢了,我就代你那糊涂师傅与你说上一二吧。”
“人族修行,先要锤炼筋肉、淬化气血,让肉身圆满,此阶段便是炼体期,世上多数武道宗师便是炼体期圆满之境界。”
“炼体期再往上,便要经历小天劫考验,如果能渡过,便可达至气海境,体内可储存灵气,并驾驭其施展各种神通。不过渡那小天劫凶险万分,世上许多炼体强者筹划一生,也不过落了个身死道消。”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苏洛,眼神中有着些许羡慕之色。
“不过你先天灵体,受天道眷顾,只要修得肉身圆满,便可一蹴而就,进入气海境,并不需要渡那天劫。”
“若我修为达至气海境,是否便可去寻那仇人?”苏洛问道。
“如今在世间行走的道门人士,气海境已属顶尖,只是那北国朝廷,信奉胡教法门,行事并不遵行我中土道门规则,有超越气海境的高手坐镇,也犹未可知。你去诛杀仇敌,恐怕不难,若想全身而退,却是不易。”大汉想了想,认真答道。
“气海境之上,另有金丹境与灵婴境,灵婴境之上,据说便可转灵升仙。但此种境界,莫说我老殷没有见过,这两百年来,世间好像没有出现过此等盖世人物。上一位升仙之人,据闻乃是茅山派葛洪葛真人。”
大汉说到此,面露深深向往之色。
苏洛却听出了大汉话中关窍,又出言问道:“敢问老哥,是何种境界?”
“我的境界啊。”大汉闻言想了下说道:“若要真算起来的话,当是初入气海境吧。”
“那当天伤你之人,也是气海境?”苏洛又问道。
大汉听了,恍然一笑,咧着大嘴道:“你这小子,心思真是机敏。你所料不错,是气海境,虽然实力平平,但有三个。”
“三个?”苏洛听后眉头不免皱了起来。
“唉,所以我劝你先安心修行,至少也要达至气海期大圆满后,再去寻仇。”大汉拍了拍苏洛肩膀,又像想到了什么,又提醒道:
“还有一事,你要切记!这世间术法万千,其中不免有可以移花接木的玄妙法门。你身怀灵体,但修为不足,千万不能将此秘密显露人前,以免受人觊觎,遭了横祸!切记!”
苏洛听了,大为感动,拱手行礼道:“感谢老哥仗义提醒。”
那大汉用复杂的眼神看了看他,然后摆摆手道:“也不用谢我,不瞒你说,若不是我修为不够,又不懂那些褫夺之法,你早就不能站着与我说话了。”
苏洛闻言先是一愣,接着爽朗笑道:“老哥赤诚磊落,天下罕有。在下苏洛,聊了这么久,还不知老哥尊名。”
“哈哈哈,洒家殷七郎,江湖人称七爷便是。”大汉听了苏洛夸奖,也是哈哈笑道。
“殷大哥救我性命,教我法门,如此大恩,小弟却是寸履之身,无以为报。”苏洛说到此,又一拱手,看向那殷七郎恳切道:“如若殷大哥不弃,苏洛愿拜尊驾为兄长,以幼弟之礼侍之!”
“爽利,爽利!”殷七郎听了大笑连连,一把抓住苏洛的手道:“我看你也顺眼得紧,这个兄弟,我老殷便认下了!日后同人说起,我有个身怀先天灵体的兄弟,也是有面的事!”
当下二人便以江上明月为证,行了义结金兰之礼。
殷七郎不知何时从身上摸出一只酒囊,满饮一口后又递给苏洛。
苏洛不擅饮酒,但也不想驳了兄长面子,浅尝一口又还给了他。
殷七郎也不以为意,自顾自地豪饮起来,苏洛则在一旁陪着说话。
这条江上孤舟,便在二人畅谈之中,由丰秀摇着橹,迎着月光向南岸而去。
三人在南岸京口渡上岸,殷七郎在就近驿站买了三匹马,三人在驿站休息了一晚,第二日便一同策马前往建康。
京口是一座军城,自汉末时起,此处便是一座重兵驻扎的坚城。
几人路过京口城头,苏洛眼见驻防甲士的威武军容,心中也略微安定,不由道:“我华夏军姿,威势如此,来日中原定可克服。”
殷七郎却不屑道:“贤弟你是圣贤书读多了,只通晓济世文章,却不识得人心,着南朝皇帝,要打早过去了,还会让如此多子民流离失所?”
苏洛听了失笑道:“确是小弟书生意气了,乱世如沸汤,人心如锋刀,我以后定会注意。”
殷七郎点头哈哈一笑:“哈哈,兄弟如此想便对了。”
说完,策马扬鞭,向着建康方向疾驰而去,二人自然打马跟上。
建康距离京口不远,将将百里之遥。
两个时辰后,三人便来到了建康城下。
苏洛也是第一次来这南朝第一雄城,不免被深深震撼。
只见建康城墙皆用巨石砌成,高逾百丈,巍峨如山。
城头之上,箭楼碉堡林立,马道宽阔,可由六马并行。城墙一直由前方蔓延,东西长逾四十里。
秦淮河水从城墙水门中穿过,装满货物的船只在河上来往穿梭,河工们正忙碌地在码头上搬运货物。
城门内外,车水马龙,行人如织,来自各方的商贾商队将丝绸、布匹、瓷器或是各地特产等运入建康。另有许多文人雅士模样的人也成群结队地在城门处进进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