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29章
29第29章
◎心虚◎
宫中还有三个年龄不大的公主,除例行请安时,柳明月会按照原主的习惯,对其关心几句,宫中有了什么新鲜东西,不忘派人给她们送一份过去外,她并没有多做什么。
更别说是亲自教养,至于原主的亲生女儿,柳明月也只是与其有着书信来往,以及不时派人送些赏赐聊表关心,且因距离远,这个联络频率并不高。
如此一来,面对被接进宫的两个十三岁的小姑娘,柳明月真没什么教养经验,问过她们母亲的近况,知道她们母女三人离开顺国公府的生活后,她才笑容和蔼得问道。
“本宫将你们接进宫,是希望你们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学到可让你们变得更强大,更有底气的知识和能力,所以,你们是想与公主们一起,去知文阁学习,还是留在坤元宫?”
冯含宁有些忐忑的小心回道,“多谢娘娘的厚爱,民女与妹妹感激不尽,只是还请娘娘示下,不知您说的这两处地方,有何区别?”
柳明月赞赏的看着这个明明很紧张,却很勇敢的女孩,笑着回道。
“与公主们一起学习,可让你们学会如何做一位顶尖的优雅贵女,留在坤元宫,你们需以女官的身份,学习如何做事,从端茶倒水到接人待物,从筹备安排各项宫务,到写文书盘帐,都需无一不精。”
姐妹二人下意识对视一眼后,冯含宁便语气坚定的回道。
“回禀娘娘,民女姐妹愿意留在坤元宫。”
她们若是重视贵女身份的人,就不会做出坚持要与被离弃的母亲,一起离开正花团锦簇的顺国公。
哪怕对她们而言,与公主们一起学习,在宫中接受最好的贵女教养后,相当于是为她们的身份镀上一层金,方便她们在将来嫁个好人家。
在突然接到皇后想将她们接入宫抚养的消息时,原以为她们进宫后只有这一个选择,如今却被告知,还有第二个选择,冯氏姐妹可谓是毫不犹豫的一致选择第二个。
面对两人的选择,柳明月饶有兴致的问道。
“去知文阁,你们可以跟随水平最高的老师,学习经文、礼仪、琴棋书画,以及你们感兴趣的一切技艺,若是留在坤元宫,需从末等女官逐步晋升,身份待遇方面不会有特殊关照,将会很辛苦,所以,你们可要想好了。”
冯含宁语气坚定的回道,“回禀娘娘,民女和妹妹想好了,一定不会后悔这个选择。”
她们之前在顺国公府的闺学中,一直学习能在知文阁里学到的那些,可是当她们遭逢大变时,过去学习的那些,无一用处。
看着眼前这两个眼神坚定的小少女,柳明月没有再劝,笑着点头道。
“好吧,既然你们主意已定,本宫自当成全,即便选择当女官,本宫也给你们自由身,何时想要离开,尽管跟本宫提,不必觉得为难,毕竟本宫接你们进宫,是真心想要帮帮你们,也算是宽慰一下你们的母亲,可不是因为缺人使唤。”
听到皇后的打趣,两个女孩都有些受触动,再次诚心致谢。
她们自己比谁都清楚,因她们坚持选择随母离开顺国公府的事,不仅为她们母女招来更多非议,也让她们的母亲为此而承受更多的痛苦与压力。
这些痛苦与压力,都来自对她们未来前程的担忧。
接到皇后愿接她们姐妹进宫的懿旨后,素来在她们面前要强的母亲,可谓是喜极而泣,对皇后更是无比感激。
尤其是皇后娘娘特意在懿旨中特意强调的‘婚嫁自由’那条,更让她们的母亲彻底没了后顾之忧,之前的那些悲伤与心结,都因此而消失。
所以不管她们姐妹再怎么不舍离开母亲,也没有反对的余地,完全是被她们的母亲给欢送进宫的。
不过对她们而言,只要能让她们的母亲从那场变故中走出来,她们姐妹也很乐意配合宫中的安排。
说是不给特殊照顾,但是冯氏姐妹正式留在坤元宫后,多少还是与其他人不同。
虽然原主因早年的那些矛盾和心结,早就与丈夫不再同房,但她也没在坤元宫给皇上安排低位嫔妾侍寝。
皇上需按规矩在坤元宫留宿的日子,两人都是分房睡。
换成柳明月后,她当然不会改变这些令她欣喜的好习惯,所以诺大的坤元宫中,空置的房间着实不少,便直接拨了处偏殿给她们姐妹,这住宿条件可不是一般的末等女官所能拥有的。
再加上其它方面的优待,这对姐妹虽在职务上,仍是末等女官,所享有的生活待遇,却不在芳仪这种高品女官之下。
皇上得知冯氏姐妹进宫后的选择,以及皇后对她们所做的安排后,心中还是相当满意的。
留在坤元宫当女官,是人家小姑娘自己的选择,皇后给她们安排的生活待遇,绝对没有辱没她们作为国公府千金的身份。
如此一来,他对顺国公也就有了交待。
柳明月在赏花宴后,按照皇上的意思,连下多道懿旨给人赐婚的同时,反复斟酌了两日,才将自己选定的太子妃候选名单交上去。
考虑到男人的天性,她列出的几个太子妃人选,品性都还不错,家世不一定是最好,却是最合适的,关键是她们的外形条件都挺优越,美得各有特点,身材气质也很好。
毕竟是便宜儿子的原配正妻,柳明月想给他娶个能让他喜欢的漂亮姑娘,而不是时下所盛行的那种重德不重色的贤妻人选,如此一来,他们夫妻更容易培养感情。
可以说,她在给太子选太子妃的这件事情上,所花费的时间和心思,绝对不亚于他亲娘。
因为除了要照顾太子的心情和候选人的家庭背景外,她还要考虑皇上的态度,以及太子的前程,顾虑太多,也就难以抉择。
而皇上在收到坤元宫呈过来的名单后,可以说是高度重视,在调查过几个太子妃候选人的各方面信息后,对皇后选人的眼光相当满意。
柳明月原以为将名单交上去后,要不了多久,皇上就会公布太子妃的最终人选。
只是世事难料,谁也没有想到,随后出现的意外,迅速扰乱了他们的计划。
西北边关送回八百里加急的战报,戎族纠集多支异族组成大军突袭边关,昌国公与其次子战死,郭家军以少敌多获惨胜。
早在前朝时期,郭家就世代戍守边关,只是宁朝末期朝堂政治争斗激烈,郭家曾被削爵去职,流放偏僻之地。
前朝在政局动荡,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还自断其臂,失去能够镇守一方的强兵强将,从而有了后来的胡人入侵。
在各地百姓纷纷起义之际,郭家也应势而起,重组郭家军。
因其将主要战力都放在守卫边关上,无数次和试图趁乱入关的异族征战,所以郭家军的实力虽然强大,但其并未参与到逐鹿天下的争夺战中。
徐庆业登上大位后,不仅没将郭家军视为心腹大患,还公开表示,他非常敬佩郭家与郭家军的侠胆义胆,也很感谢他们坚持守卫边关的义举。
郭家收到这个信号后,也很识趣的公开表态,愿意率郭家军归附大安,奉徐庆业为主,君臣双方由此共谱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