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第55章
55第55章
◎用心◎
不过刘树仁嘴上这么说,回头就上了一份奏折,向朝廷申请,希望能减少首批劳役的服役时长,同时能从外地征调一批劳役过来,好确保能在不误工期的前提下,还能安抚民心。
对于朝廷而言,征调超十万的劳役,大批的青壮男丁聚集,本就是件极具风险的事,尤其是在大安尚处开国之初之际,稍有不慎就容易导致民变。
刘树仁在自己的奏折中,充分讲述了自己的担忧,充分展现出对方想为民请愿的心。
只是当这分奏折被拿到朝廷上议论时,群臣反应各不相同,有些人认为,从外地征调劳役,也容易引起被征区域百姓的怨愤。
而且每次征役,尤其是这种大规模的征役,都需大量的人力、物力支出,这样是在给朝廷增加负担。
眼看文武百官又要吵成一团,对此早有准备的柳明月直接擡手制止住他们。
“本宫自从收到这份奏折后,就觉心情十分沉重,我们的百姓实在太苦了,忧心到夜不能寐之际,本宫终于下定决心,纵然朝廷也穷,帮不了他们,可也不能将朝廷的压力转嫁到他们身上,再给他们增加苦难,所以,本宫决定,好好改善一下此次的征役待遇。”
崔丞相还真没看出皇后哪有夜不能寐的迹象,可是人家既然这么说了,他们也就只能这么信了。
“娘娘仁慈,不知娘娘打算怎么改?”
在这些人看来,那可是关系到数量多达十万以上的劳役的待遇,想要改善,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说简单点,就是想给那些劳役改善一顿伙食,都需要增加一笔不小的开支。
早在柳明月下旨让苍河府就近征役时,就已经有了想法,如今收到刘树仁的奏折,不过是就着台阶下,顺便将自己的早就做好的方案送出去而已。
所以她在昨夜不仅没有夜不能寐,还睡得尤为踏实,一早起来,就让人将她早拟好的谕旨送了出去。
“为了能够尽快安抚好民心,本宫所制定的改善方案,已经发往东河府了,所以诸位大人都不必再争了。”
敢情皇后将东河府知府的这份奏折拿到朝议上,只为通知他们一下,该怎么做,人家已经连夜安排好了,压根就没打算参考他们的意见呗。
“娘娘,此乃涉及十数万劳役,稍有不慎,就能酿成严重后果的大事,您这般直接给出处置结果,恐怕不妥吧。”
“王大人说得是啊,娘娘,此次重修苍河大坝的预算,本就不算充足,哪怕有您的产业给提供的水泥,就那点预算,也不经花,不管您想从哪方面为劳役们改善待遇,怕是都负担不起,若是您的承诺许出去后,到时兑现不了,可就更难收场了。”
随后又有多位官员相继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话说得都还算委婉。
由此可见,这段时间以来,她也算是在这些大臣心中初步树立起了,而不像最初的那段时间,总有人话里话外都在暗示她一女流之辈不懂国家大事,不要瞎掺合。
“诸位的考虑都很有道理,不过在本宫看来,这道理虽是愈辩愈明,但是在如何处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上,诸位大人理该在如何才能为国为民好的前提下,摒弃一切私心,共同群策群力,而不是在争吵中延误了解决问题的时间。”
此话一出,众大臣不禁有些心虚,毕竟他们都已习惯遇到重大决议时,先你来我往的争吵,朝上吵不明白,还要一边在外联络,引导舆论风向,一边找能说得上话的上位者,为己方争取更多支持。
如今皇上不在,由这么位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后掌权,在关系如此重大的决议上,也敢先斩后奏,完了还要把他们奚落一顿,偏偏他们还都无言以对,因为人家是站在为国为民的大义上,正气凛然得奚落他们。
还是身为百官之首的崔丞相很有担当得站了出来。
“娘娘教诲得是,臣等惭愧,只是不知,娘娘决定从哪方面着手?”
反正圣谕已经下达,在凌晨时分就送了出去,柳明月坦然回道。
“当然是从衣食住行方面,全方位进行改善,过去都是无偿征役,本宫决定,这次给工钱,每人每天二十文钱,能力强,表现优秀者,还能额外给予奖赏,体力无法负担所有工种,或是不愿服役者,皆不得强求,严禁出现官吏殴打催工现象,有怠工现象者,直接令其返家即可。”
李尚书骤然擡起头,“娘娘,不可啊,每人每天二十文,那十多万人,朝廷如何负担得起啊,更何况,一天二十文,是京中打短工的工钱,那东河府,用不了这么多吧?”
柳明月皱眉道,“为何你们都说是十余万,谁告诉你们这次征了十余万劳役?本宫是令东河府征召四万多劳工。”
听到这话,殿内一片寂静,群臣都觉得难以相信,不是说要赶工期吗?不多召点劳工,如何能够早日完工?
在柳明月看来,那苍河虽是她熟悉那条河,可他们又没条件修三峡大坝,有了水泥和粗制版钢筋,不必伐木,也不必开山挖石,也就不必频繁的长途搬运那些材料,哪里用得上十余万人。
之所以征召四万多人,还是为了方便两端同时施工,力争早日完工。
只是这些考虑,柳明月都没跟这些人商量,任由他们误会而已,毕竟说出来了,又是一番你来我往的扯皮,严重拖拉办事效率。
仅召了四万多劳多的消息,实在太过惊人,众大臣迅速忘了她说要从衣食住行,全方位改善劳工待遇的问题,也忘了继续反对她要给劳工发高额工钱的事。
“娘娘,您说只征召四万多劳役,是指首批吧?”
柳明月十分淡定得回道,“嗯,也算是首批,后续看情况,若有需要,肯定还要再召人。”
听到这话,群臣才觉稍感放心,就是他们总觉得这事好像没那么简单,皇后也太独断专行了些,这么大的事,都不与他们商量,就擅作决定,放出的消息,还有利用十和四的读音相近,误导他们之嫌。
当即就有不少大臣决定,回去就给皇上给折子,参奏皇后任性妄为,却不知皇后瞒着他们,可没瞒皇上,早就提前将她所做的一切安排,都详细汇报给皇上了。
与此同时,接受征召的首批劳工提达位置时,竟然发现那里在修建房子,建房的人中,既有就近征调的驻军,也有最先到的劳工,每人都有工钱的那种。
知道有工钱,本来还满脸苦涩的人,顿时来了劲头,赶紧去报名参与盖房工作。
参与进去后,才知道他们盖的那些上好的砖房,竟然都是给他们这些劳役准备的临时住房。
“俺地娘欸,这么好的房子,竟然是盖给俺们住得?”
这是每一个刚抵达工地的劳工,都会不约而同的发出得感慨,这房子比他们自家的房子还好得多,竟然是给他们盖的,而且还给发工钱。
要知道他们从前服劳役时,都是在官老爷划定的区域内,随便搭个窝棚,就算是住处了,何曾有过官家还给专门盖房子住的待遇?
人多力量大,短时间内,随着一间间房子拔地而起,这些人也随之学会了水泥的配比搅拌和使用,熟练掌握了这种新材料的用法,让人难以相信得好用。
等到负责重修苍河大坝的官员团队抵达时,工地已经变得井然有序,大量的水泥、筛好的河沙等材料,也已准备了许多,本该满面苦色的劳役们,个个都精神抖擞。
看着如此让人感到出乎意料的场景,众官员都有些不敢相信,幸有陪同他们一起过来得的当地官员,刘知府等人从旁解说,他们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原来这都是皇后娘娘的手笔,工地上的餐食都由娘娘派的人,与当地官府派得人共同负责,一日三餐,有蛋有肉,即便肉蛋不多,那菜里的油盐也很足,允许工人与驻军们吃饱为算。
除此之外,每干一天活,就有一天的工钱拿,这样的好事,换谁干得不起劲啊,没见那些驻军都拿自己当劳役使了,不让干还不行。
介绍完工地上的情况,刘树仁有些不好意思得传达出另一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