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第224章
224第224章
◎矛盾◎
柳五夫人顾不上计较她大嫂的冷脸和嘲讽,满脸惊慌的开口道。
“大嫂,我们没有做什么,这里面有误会,一定有什么误会,肯定是因娘……陛下误会了什么,才会下这样的圣旨,大嫂与陛下感情好,你去跟她解释一下,她肯定会相信的,母亲确实大限将至,侯爷去求陛下,只想满足一下母亲最后的心愿而已。”
柳大夫人从对方手中抽出自己的胳膊,语气淡漠的开口道。
“母亲那边,陛下已经派了杨正奉和李院使过来,母亲的身体状况到底如何,两位大人自会禀告给陛下,你们可真是母亲身前的孝子贤孙,先是对我隐瞒母亲的身体状态,我建议你们请御医前来为母亲诊治,结果你们却跑到宫中报丧。”
身为稽查司的大统领,老夫人的健康状况,怎么可能会瞒得住她,想到这些,柳大夫人忍不住在心中冷笑。
她一直装作不知,不过是想看看这些人到底在打什么主意而已,反正宫中那位对她家这位偏心了一辈子的婆婆,压根就没什么感情可言,十年如一日的只做表面工作。
不过这些人也确实很精明,这次的谋划十分严谨,若不是她早对这些人与事起疑,让人有目的盯着,可能还真发现不了他们的真正目标。
即便柳大夫人在执掌稽查司后,已然见遍这世上的奇葩事,也没想到她家这些人与废太子,竟然能做出这样自毁根基的蠢事。
当今能如此顺利的继承皇位,除了先帝所留下的遗旨,让其占据了大义,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先帝早将军政大权都已提前交到她的手中。
当今若出了事,废太子固然能有机会继位,可他手中一无人二无权,根本难以服众,能有机会当个傀儡都算好的,就怕下边人各自为政,让好不容易才经营出当前这大好局面的大安,再次分崩离析。
听到他大嫂说宫中已派医术最高的两位御医,前来府上他母亲诊治,柳敏杰难免有些心虚,正待开口,就听到他们的安王外甥开口道。
“五舅父忧心外祖母的身体,关心则乱,想成全外祖母的心愿,求母后前来见最后一面,乃是人之常情,大舅母倒也没必要质疑什么。”
看着眼前这位曾给她留下过极好的印象,如今再见,却只剩下一声叹息的外甥,柳大夫人的心情十分复杂。
“臣妇质不质疑,都无关紧要,不过臣妇认为,其实有殿下在此替陛下尽孝,足以慰籍母亲的思女之心,侯爷根本没必要再进宫中去劳烦陛下,殿下以为呢?”
这话中好像有话啊?难道她知道些什么?
安王这才注意到这位在他印象中,自从他大舅英年早逝后,就没什么存在感的大舅母,好像不像他所以为的那么简单。
“没想到大舅母竟是个胸有丘壑的,是外甥眼拙,竟然在此前没有发现这点,多有怠慢,还望大舅母见谅。”
说着,安王还郑重其事的向柳大夫人施一礼,一副对长辈十分敬重的样子,接着又用十分惋惜的语气接着道。
“可惜大舅父去得早,母亲也太严苛了些,对声名和地位的重视,尚在亲情之上,要不然,大舅母和表兄、表弟们,肯定不至于像现在这般默默无名,孤就不一样了,不仅一向重视亲长,也很希望身边能多些兄弟手足相帮,毕竟自家人肯定要比外人更可信。”
哪怕早有猜测,现在亲耳听到安王的这番蛊惑后,柳大夫人才知道柳敏杰夫妻为何要放着现有的好日子不过,选择跟他们这个外甥合作。
可是他们也不想想,这个外甥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在拥有那样的大好局面的情况下,将自己板上钉钉的太子之位,皇位继承权弄丢,能是什么聪明有能力的人?
“臣妇代家中几个不成器的孩子,谢过殿下的好意,只是臣妇曾读过的《周易》中说,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所以臣妇只盼着他们能安守本分,不要去奢求那些以他们的才能,不堪承受的名利地位。”
此话一也,不仅柳敏杰夫妻心虚羞愧不已,安王更觉对方是在指桑骂槐,明着是说柳家长房的儿子,实则是在嘲讽他眼高手低、志大才疏、不自量力等。
事到如今,柳大夫人也不在意会不会得罪这几只秋后的蚂蚱。
“臣妇会在接下来,让人对外宣扬殿下在我们江宁侯府代母尽孝的事,侯爷是母亲最宠爱的儿子,理该时刻守在母亲的病床前,为母亲尽孝,以防不测。”
说完,柳大夫人也不在意这几人的反应,向安王端庄的福身施了一礼后,就径直转身离去。
随后就有侯府的管家和管事婆子进来,‘请’几位荣寿堂给老夫人侍疾,至此,他们才意识到,柳家现已彻底落入柳大夫人的掌控之中,她已不打算再做什么遮掩了。
杨正奉和李院使为柳老夫人开好方子后,回宫向柳明月复命时,也没有替柳家隐瞒。
“……年过六旬,若是能早些对症下药,应该不至恶化到无力回天的境地。”
也就是说,柳老夫人的健康状态本来还好,只是这次偶感风寒后,没有及时得到对症治疗,硬是由小病给拖成了大病,现在真的到了大限将至的地步。
柳明月不知道这次的事儿,是柳老夫人在知情的状态下配合,还是在不知情的状态下被利用,反正她对这件事儿并不怎么在意,也不打算深究,只是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到位。
“江宁侯夫妻实在可恶,竟敢贻误了母亲的最佳治闻时机,导致母亲的病情恶化,待到此事过后,朕定不轻饶,不过在这件事情上,朕也需负失察之责,杨正奉与诸位大医,可有什么好方子,为朕的母亲再延续一些生机。”
眼看柳明月强忍着一脸悲伤的模样,杨正奉有些不忍心,但还是回道。
“臣等能力有限,还请陛下节哀,生死有命,此事实非人力所能左右。”
两位御医退下去后,柳明派人去查了下负责给柳老夫人治病的大夫,这才得知,原来柳家只是在柳敏杰进宫前,也就是柳老夫人的状态已经恶化到一定程度后,才请了位大医过去。
在那之前,根本没请过医药部有正经编制的大夫,一直是让柳府的府医给治的。
在医药部成立之前,风寒确实能要人命,但是有了医药部,许多医术流派得以相互交流和总结后,现已形成系统的诊疗理论与方式。
只要发现及时,治疗及时,根本不会再像从前,很容易发展成大病,一病不起。
收到柳大夫人派人送进宫的秘函,说是已将安王留在柳府,为她的声望考虑,可对外传出安王代母尽孝的消息,柳明月直接予以拒绝。
柳明月可不想给安王留下这个刷好名声机会,她选择亲自去柳府走这一趟,在这个孝道大过天的时代,她走这么一趟,利大过弊。
哪怕安王等人有所谋划,那也只能在有心算无心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成功。
如今既已提前知道对方动了不好的心思,只需做好万全的准备,对方的一切谋划都不足为惧。
女帝回娘家探亲,乃是史无前例的大事,消息传出,顿时引来朝堂上的议论纷纷,连崔相都忍不住在私下劝道。
“陛下牵挂令堂,乃是人之常情,只是已登临帝位,还回柳家探亲,不管是从安全方面考虑,还是从礼规方面考虑,怕是都有些不合规矩。”
柳明月是以徐家媳妇的身份,继承的大安皇位,没有改朝换代,祭祀的当然依旧是徐氏宗祠,可她又是柳家女。
如今以皇帝的身份回柳家探亲,未免有太过擡举柳家之嫌,从而产生不好的影响。
“崔大人不必多虑,朕知道分寸,母亲大限将至,朕走这一趟,只为成全一下母女之情,此事过后,对柳家那些人,朕的心中已经有了新的安排,不会给朝廷带来什么影响。”
听出柳明月的话中所透露出的意思,崔相有些震惊和意外的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