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第200章 - 开国皇后升职记 - 黄柏山人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200?第200章

200第200章

◎影响◎

朝廷在山南的一些城镇修筑的水利工事,在这次的水患中,发挥出巨大作用,让许多房屋虽被水淹了,但因洪水消退得及时,大部分都能得以保存。

以往最容易发生山体垮坡和泥石流的区域,也因之前的加固山体与排水渠等工事而得以保存。

大量的牲畜和家禽,都被及时带到山上,在避灾期间宰杀了一部分,保存了一部分,没有出现被水冲走,腐烂在水中的现象。

相较于这次的水患严重程度,以及覆盖范围之广,所造成的那些人口、田地、房屋与财产损失,根本不算什么。

哪怕统计下来的伤亡人数也多达上千,小部分是住的地方太过隐蔽,没有在官方登记,及时收到消息的,大半都是坚持不愿听从统一安排,偷偷跑回家的。

只是这个人口损失数字,还不如往年在一些较小区域出现的,或是程度较轻的水患给带来的损失严重。

相关消息传回朝中,真正心怀百姓的大臣,为在这场灾难中丢掉性命,以及遭受重大损失的百姓们感到同情之余,更多的其实是为之庆幸。

不过大家都知道,接下来要如何做好赈灾和灾民安置工作,才是关键。

他们在这场水患发生前的预防工作上,不仅没有尽到力,大部人还都努力拖过后腿,又有宫中那两位给衬托着,不想落得骂名,只能在灾后事宜上多尽些心,尽量弥补一下。

所以在如何处理山南灾后各项事务的决议上,群臣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甚至还很大方的提出,让朝廷给所有受灾百姓发放赈灾银,让灾民们尽快重新建房子,恢复正常生活。

这一提议将户部的一众官员都给吓得不轻,要知道山南这次的水患,因预防工作做得太到位,没死多少人,上百万的受灾百姓,一人只发一两赈灾银,朝廷也得支出上百万两银子。

而其他各部官员对山南,都多少有些理亏,但是他们户部绝对能对得起山南百姓,在这场水患中立下了大功。

即便李尚书为此跟宫中搞过价,可是该花的真金白银,他们是真拿了百万有余。

如今这些大臣为弥补自己的短视,想大手笔的拿朝廷的银子做人情,他们户部岂能容忍。

由此而引发的争执,迅速令各方在朝堂上吵了起来,一边说户部官员个个都是守财奴,对百姓毫无怜悯之心,一边指责对方是崽卖爷田不心疼,拿朝廷的钱瞎大方,真要同情,想让自己的良心好过,就该自己捐款。

双方对彼此的指责,都有各自的道理,听到捐款,柳明月迅速眼睛一亮,制止住想要劝架的皇上。

下朝后,皇上有些不解的问道。

“山南的灾后安排,要尽快确定好章程才行,他们还有心思在这吵架耽误时间,让联看着就来气,皇后为何要阻止朕?”

柳明月笑着回道,“臣妾觉得李尚书等户部官员的话,其实很有道理,宫中与朝廷,都曾往山南的这场水患,投入大笔的资金,既然那些官员想要弥补一下自己的过失,完全可以让他们也为这场水患做些贡献。”

皇上愣一下,才反应过来。

“你是说,让那些人捐款?可是咱们的时间紧张,怕是等不及啊。”

“没事,捐款和落实灾后规划,并不冲突,完全可以同时进行,众人拾柴火焰高,咱们应该给他们这个机会,若能多募捐些银子,就能让那些灾民得到更好的安置。”

他们这些人捐些银子出去,对家里的经济状况影响不大,但是那些银子花在灾民身上时,却能起到巨大作用。

而那些被强行驱赶上山的那些百姓们,刚到山上时有多怨愤,看到接连下了数天的大雨,让驻点周围修的排水沟,直接淌成湍急的大河时,心中对皇帝皇后和驻军将士们,就有多么的感激与庆幸。

在当地生活经验丰富的人,看到山上的阵势,就能想像得到山下,尤其是低洼区域的惨况。

朝廷所做的这些布置和安排,不仅给他们提供了赚工钱的机会,还救了他们所有人的性命。

这些深感后怕的百姓们,对大安这个朝廷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在此期间达到了顶点。

也正因此,当这些百姓们收到朝廷鼓励他们往北方迁居的诏令时,有许多失去家园的百姓,都选择积极应诏迁居。

这些大多都是在这次的水患中,田地与房屋都被冲毁,只剩下家人、粮食与被携带上山的财产的人家。

之前的经历让他们相信,如此重视他们这些百姓的生命和财产的朝廷,肯定不会害他们,让他们迁去北方,肯定是为他们好。

即便相较与南方的雨水丰富和物产丰饶,北方素以多旱少雨,物产不丰而著称,令许多土生土长的南方人都对迁居一事感到有些担忧。

但是选择迁居的百姓们,还是怀着有些茫然无措和忐忑不安的心情,全力配合朝廷的安排,在前来支援山南的一批外省驻军将士们的护送下,踏上北迁之路。

而朝廷给他们这些灾民安排的随行大夫,按时派发的一些预防疾病的汤药,以及丰盛却免费的一日三餐,都让这些灾民获得了极大的安慰。

那些将士虽令人望而生畏,但他们是真的在护送他们这些普通百姓,看到有困难的人家,甚至还会帮忙搭把手,而不是凶神恶煞的驱赶押送他们。

自古以来,不管是因各种灾难而被迫流离失所,踏上逃亡之路的灾民,还是在官方的要求下,被强制迁居的百姓,都不曾听说有这么好的待遇。

尤其是那些年龄较大,有过逃难经历的人,对此感触最深,这让他们深刻意识到,拥有一个稳定而富强,还真正重视百姓,将他们这些底层百姓当人看的朝廷,是一件多么难得和幸运的事情。

因为灾民们都怀着这样的心情,使得这些迁徙队伍所经之地的百姓们,都能听到他们对朝廷与皇帝、皇后的各种感激与称颂。

这些刚遭遇过严重的水患,失去了田地和房屋,因长途跋涉而看上去风尘仆仆,却面色红润、精神状态很好的灾民,也给他们途经之地的百姓们,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为他们看上去像是在搬家的普通人家,根本不像是逃难的灾民,家人、粮食、财产和重要物资都能得以保全,即便被朝廷给安排到陌生的地方生活,他们依旧对生活充满期待。

而这些灾民对朝廷的感恩与信任,也直接影响到了沿途与他们打过交道的所有人,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有一个安稳的朝廷,确实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要不然,他们将会看到的是一批又一批死里逃生,衣食无着,给他们这些地方带来危机的流民。

同为大安子民,朝廷会如此用心的对待这些山南百姓,肯定也会这般对待他们。

【作者有话说】

非常感谢大家的订阅、收藏、评论及营养液支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