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第148章
148第148章
◎算计◎
随着皇上亲自让人放出的消息,在京中逐渐传开,聚宝轩拍卖会的参与名额,顿时变得更为灼手可热。
在这个时代,人们肯定不敢将想要帝后同款的话挂在嘴上,甚至不敢公然表现出这种心思,因为这是犯忌讳的。
可是人类内心深处的追求和野望,从来古今皆相似,嘴上不说,行动上却很诚实的人不在少数,即便自己不方便亲自出面,也会派人出面代为参加拍卖。
那些有钱的大商家更是敏锐,知道这是个可用来讨好某些大人物机会,当然不愿错过。
所以当普通百姓还在根据道听途说得来的消息,议论那些琉璃到底有漂亮,可以卖出怎样的高价时,真正有机会接触这场拍卖会的人,则在盘算着如何借此机会达成各种利益交换。
即便宫中有多种信息获取渠道,也不可能搜集得到所有信息,不过能知道一些关键的重点信息,基本就能推测出其它信息。
皇上忍不住感慨道,“从目前的风向看,咱们这次一定能大赚一笔,就是朕这心里,怎么这么不是滋味呢。”
柳明月对此见惯不怪,“这就是世情,若非咱自身就是最大的靠山,咱们宫中的那些产业,怎么可能会发展得如此好,早就被人给盯上了。”
听到这话,皇上就想起了船队的事,心情有些不爽的回道。
“应该说,即便咱们是皇帝、皇后,还不是一样被人盯住,那出海的商队不就归了户部。”
对于这件事,柳明月还真不好说,毕竟是她在组建商队之初,就已经制定好了它们的安排计划。
皇上舍不得商队能给他们赚取的暴利,实属正常,哪怕他们现在依旧可拿分成,但是比起可以独占时的收获,那点分成实在少了太多。
“陛下先别想那么多,当下能借此机会将那些大商家和世族大家的积蓄,给掏出一大笔来,让它们通过银庄重新进入市场流通,绝对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皇上对此倒是很支持,“皇后提议组建的这个银庄,确实很有用,这半年来,由民间借贷引发的恶性案件,明显下降了许多,根据户部那边统计的信息看,各地都新增了不少商贩,这方面的税银收入增幅明显,就是朕一直担忧,这么下去,愿意耕地种田的百姓少了,势必会影响国本啊。”
皇上所说的,乃是历朝历代都采取重农抑商这一基本国策的根本原因,柳明月当然也知道。
“从司农司那边得到的反馈看,从海外带回的两种高产粮种,目前的生长情况都很好,基本可以确定,它们的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对种植土地的肥沃程度要求不高,一旦能证明它们确实高产,就算种地的百姓少,我们也无惧。”
想了想,柳明月又补充道。
“陛下放心,以农为本,乃是早已深刻我们炎黄子民骨子里的本能,只能植根于土地的百姓,肯定占绝大多数,我们当下要做的,是先利用更赚钱商贸,从那些坐拥大批土地的世家大族手中,将土地给诱出来,让大批的土地,以较低的价格回到百姓手中。”
皇上闻言,顿时双眼一亮。
“听皇后这么一说,朕突然想到最近几个月,收到过不少大族往外大批出售土地的奏报,好像是从咱们的船队回来后,这类消息就越来越多了,莫非是因那些人家看到出海赚钱,就想将土地变现,好去投资船队?”
柳明月当然也知道这些消息,而这正是她特意让船队的人兴师动众的回京献宝受封赏的目的,后来的事实已证明,效果确实是非同一般的好。
至于这么做,将会导致出海的船队大幅增加,海外生意竞争加剧的事,柳明月表示,那才是正常的市场状态,自当由市场本身进行调节。
反正宫中现在只是户部商队的股东,着实没必要操心太过。
“依臣妾看,应该是这样的,咱们船厂那边接到的单子,已经多到忙不过来,只得再次采取往外分包的方式,现在有不少人,都想尽量搞条船,或是几家凑条船出海试试。”
皇上下意识皱眉道,“出海的船队多起来后,咱们的船队不就赚不到多少钱了?”
柳明月笑着道,“下半年出去的这趟,应该还能再赚上一大笔,至于其它船队,最快也要等到明年才能出去,不过陛下不必在意,反正船队已经归属户部管辖,咱们没必要再像从前,事无具细的过问和操心。”
皇上顿觉这心情更复杂了,忍不住问道。
“这一切,该不会是皇后早就算计好的吧?”
柳明月愣了一下,才回道。
“这怎么可能?陛下也太高估臣妾了,当初决定建船队,是因臣妾在后宫空闲时间多,又一直听说出海做生意赚钱,才起了心思,没想到后来又发生了这么多事,臣妾临朝,每天事务繁多,都有些顾不上船队了,这些,陛下不是都知道吗?”
虽然是早就算计好了的,但她绝对不能实话实说,智多近妖什么的人设,实在不适合她,她能算计这一切,凭借的是前世所学,根本不是她自己的本事。
这次轮到皇上被问得愣了一下,不过他回想下了一下,发现好像还真是,不禁摇头叹气。
“唉,朕都有些糊涂了,这一年多,咱们做的事、发生的事情太多,明明只过去一年多,朕却有种已经过去好多年的感觉。”
柳明月却笑着安抚道,“臣妾何尝不是如此,只能说,是咱们太勤勉了,才能用这么短的时间,做出这么多事。”
这话极大的安慰到了皇上,他朗声笑着点头道。
“皇后所言甚是,都怪咱们太勤勉,才会生出这种错觉。”
聚宝轩举行的那场盛大的拍卖会结束后,户部众人核算完这场拍卖会下来,户部应从各方抽的税,李尚书心中暗喜的同时,嘴上却跟一众手下们吐槽。
“陛下与娘娘实在太勤勉了,这一年多,总是不停的搞事,老夫觉得,咱们户部这一年多做的事,算过的账,经手过的银子,都相当于过去好几年的总量了。”
“大人说得对,下官也有这种感觉,不过这日子,倒是过得比前几年有盼头些,也更舒心些。”
其他人纷纷附和,由此议论起他们过得捉襟见肘的那些年里,面对各部的人前来支取经费,都是怎样艰难应付的。
李尚书听着脸色有些发黑,他是想听手下夸夸他,结果手下却在这里讨论起过去那些年里,让他感到颇为不堪回首的过往。
不过听着听着,他也忍不住加入其中了,毕竟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如今他们户部虽然活多累人,还负债累累,但是有银庄在,他们不差钱周转。
走在外面,其他各部的人看到他们都能热情相待,不复从前总以债主的冷脸相对的模样。
然后众人说着说着,就说起了这刚过去的这场拍卖会,他们这些刚核算人家账目的户部官员,当然是最清楚这场拍卖会下来,宫中又将有多少入账的人。
“这次的拍卖会,算是让在下大开眼界,没想到咱们大安竟有那么多那么有钱的人,眼都不眨的就能豪掷千金,与人家相比,咱们这些人,实在穷啊!”
李尚书瞬间警觉的看向众人,“什么穷不穷的,你们中的不少人,都与陛下、娘娘一起用过饭,知道他们吃的也就那些,我们都能吃得起的食物,没比我们多吃多少,可见这钱啊,够用就行,朝廷待咱们也不薄,宫中更是时有赏赐,你们可不能起不该起的心思。”
之前说话的人赶紧应道,“大人放心,下官也就随口感慨两句,绝无二心,绝对不敢起什么心思。”
有人跟着说道,“大人确实不用担心,有宫中那群心细如发,算账水平尚在我们之上的家伙在,在账务上,我们更不敢有丝毫的错漏,更不敢动任何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