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第140章 - 开国皇后升职记 - 黄柏山人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140?第140章

140第140章

◎落实◎

在得到刘少保的提醒前,看到这一幕,洪少师等人只觉得皇后反应快,有急智,与皇上配合得好。

但是现在得到提醒后,换个角度再看这一幕,就能发现刘少保的判断应该是对的。

应该是帝后二人在私下里达成一致意见后,由皇上出面,再由皇后从旁辅助,两相配合之下达成目的。

再仔细回想一下,就能发现,这样的场景,已经上演过许多次,基本都是由帝后二人以绝对的优势,拿到话语权而结束。

莫非这才是皇上将皇后一直留在前朝的原因?

不仅能为皇上出谋划策,还能辅助皇上达成目的,巩固皇权地位。

可是皇后如此有心计,还很强势有魄力,皇上难道就不担心自己会被反噬吗?

只是他们的这个疑问,显然注定没人会给他们解疑。

在柳明月提出让大安所有小官小吏都一起参加考核,以示公平的建议后,众大臣再怎么心有不甘,也不敢再继续纠缠。

毕竟宫中这排下去的这批人,都是正经考出来的,据说一个个的都有将大安法规给背诵下来,一般人谁能考得过,连他们自己都不一定。

所以真要组织大考核的话,不仅会让他们损失更大,还会让他们得罪现有的势力阶层,那些人不敢对主导这件事的帝后不满,却难保不会记恨他们这些挑事的人。

直到下朝后,皇上的心情还很好,换下朝服后,笑着对柳明月道。

“那些人一个个都自诩是饱学之士,举荐人时,也总将所谓家学渊源,文才如何放在前面大夸特夸,原来他们也怕考试,怕一考,就让他们推举的那些草包现原形。”

柳明月有些遗憾的摇头道,“臣妾倒是希望他们不要这么有自知之明,好趁机真来一场大考核,看看咱们大安底层的官吏,都是个什么成色。”

“听皇后这么一说,朕恨不得让朝野上下的官员,都给考一考。”

当年新朝初立,在许多人与事情的安排上,都是凑合着来的,这也就使得有大批良莠不齐的人,没有经过仔细审核,就直接充入官吏队伍。

如今大安已开国七/八年,那些人已经有了不少的势力和影响力,若无法及时解决掉这个问题,拖得越久,越难解决,到最后成为积重难返的顽疾。

有了柳明月提出的这个大招募的选拔方式,这个难题就有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的方向与可能,皇上当然高兴。

他在此前也不是不知道这些隐患的存在,只是与此相比,朝中有太多的事情都比这个更重要,让他根本顾不上。

柳明月笑着回道,“陛下莫急,咱们慢慢来,将来会有机会的。”

坐到自己的御案前,看到柳明月提交上来的那份奏表中的内容,皇上不由得挑眉道。

“皇后终于将那十几个女子的去处落实好了?”

说起这件事,柳明月难掩担忧的感慨道。

“只是暂先拟定出了一个草案,还请陛下帮忙把把关,对于这些后,臣妾真是左右为难,一边不想辜负这些鼓起勇气参加大招募的女子,另一边,又实在不想因为这件事,为陛下招来非议和质疑。”

皇上冷哼一声道,“朕有什么可惧的,在举办大招募时,我们就有言在先,会对所有人一视同仁,这些女子,也是咱们大安子民,是那些提出非议和质疑的人心胸狭隘,朕既然能让皇后临朝,就能让女子当官。”

能得到皇上的这毫不犹豫的维护和支持,对其动了点心眼的柳明月是真的有些感动。

“参加大招募的女子本就不多,臣妾都有重点关注,让人调查过,这十五名女子,除了杨宛如,其他人都很难得,可惜却因命运多舛,处境都不怎么好,臣妾很看重她们能勇于迈出这一步,不愿屈服于命运的意志。”

奏表中有提到那些女子简单的生平履历,真可谓是各有各的不幸,有人甚至已沦落到青楼教坊,靠参加大招募通过初试,获得从银庄借贷的资格交赎金,才得以脱身。

而这些女子各自的不幸遭遇和处境,也相当于是非常直观的向他们这些高位者,展现出了大安当下的世情百态。

“莫说是皇后,就算是朕,看到她们这不幸经历,也忍不住想要提携一二,这世道艰难,男子终究还是要好过些,就是苦了这些女子啊。”

随后他又补充了一句,“咱们大外甥女也不容易,她一个大家千金,成亲没几日,就成了和离妇人,还敢于参加大招募,在条件简陋的庄子上坚持了三个多月,也挺难得。”

从皇上的视角看,杨宛如敢于放弃锦衣玉食,有人伺候的生活,去庄子上过自给自足,还需接受种培训和训练的生活,值得赞赏。

可是在柳明月的视角看,这分明是杨宛如在其上辈子的后来,处境颇为不佳,活得有些艰辛的证明。

要不是想给对方提供可以再次及时上报‘预知’信息的机会,柳明月都不打算让其进入面试环节,更别说是给她安排女官的位置。

“在臣妾看来,比起其他人,杨宛如会有那番遭遇,更多的原因在她自己身上,比不得其他女子,基本都是身不由己,命运和她们身边的人,没给她们留下选择机会。”

想到皇后将杨宛如召进宫中劝其放弃那桩亲事,以及他在正式赐婚前,还给对方留下选择机会的事,皇上只觉心情复杂而又矛盾。

理智上,皇上很清楚杨宛如会有如今这下场,多少有点作茧自缚,可是对方用一场不幸的婚姻,为顺利侦破平国公府谋逆一案立下的功劳,皇上也有放在心上。

“话虽这么说,但是在朕看来,不管怎样,咱们大外甥女都是个有功的,将她的品级往上提提吧。”

眼看皇上比她这个便宜姨母更重情分,柳明月也只能无奈应下,只能期待对方不要辜负皇上对她的这份照顾和维护。

通过大招募初试的女子共有三十三人,其中近半都没有通过初试,征询过她们本人的意见后,都被安排到各地的宫中产业中任职。

剩下十几个进入面试环节者,对于她们的安排,就成了个问题。

大招募从一开始就有强调,会对所有者一视同仁,可是女子在这个时代的地位,以及时人的思想观念,都让她们没什么机会获得可与男子一样的公平对待。

不过柳明月在这件事上,多少存了些私心,在她看来,每一个敢于突破当下固有的思想观念,勇敢的迈出那一步者,都是值得敬佩和尊重的。

而事实上,这些女子也确实都很优秀,几乎是人人都有拿手的本事。

想想也有理解,若非确实拥有能拿得出手的本事,她们也不敢参加大招募,即便参加大招募,也会在初试环节,就被地方衙门给名正言顺的给淘汰。

所以即便是对没能通过复试的那些女子,柳明月也很重视她们,愿意根据她们的特长,给她们提供能够一展所长的机会。

没能通过复试的女子,多是在女红、手工、农桑稼植等方面有特长,她们多出身于贫寒之家,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短短三个月的临时培训,还不足以改变她们的某些思想认知,让她们敢于去和由男子统治的平台上,一较高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