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第98章
98第98章
◎先机◎
常明仁在拒了宫里的亲事后,迅速召来家中几位知情人对口风,常会成实在无法理解长子的选择。
“娴儿若是嫁给五皇子,将来最差也是个郡王妃,又有珍儿照应着,这辈子怎么也差不了,你为何要拒绝?”
常大夫人连连点头,将女儿嫁给五皇子,是亲上加亲的好事,她也无法理解丈夫的决定。
常明仁目光锐利的看向自己的长子,“向和,你说呢?”
常向和站起身,恭敬的回道。
“儿子认为父亲的决定,才是对家族最有利的选择,姑姑和五皇子前些年在宫中的风头极盛,皇后娘娘虽然为人大度,临朝后不曾与我常家计较此事,还很看重爹,但是家里若不知主动避讳,娘娘再怎么宽宏大量,怕是也会心存芥蒂。”
常明仁欣慰的点头,然后将视线转向他的父亲。
“父亲,连向和都能明白儿子的选择,你不该犯这种错误才对,对常家而言,是儿子实实在在的前途更重要,还是借女儿攀上皇亲带来的虚名更重要?”
常会成对此感到有些汗颜,但他终究还是有些不服气,或者说是不甘心。
“皇后娘娘现在确实位高权重,甚至能左右你的前程,可她所拥有的一切,都不过是仰仗陛下而已,这天下,终究是徐家人的天下,她终有退回后宫的一日,你不能因她愿意提拔重用你,就这么一门心思的奉她为主吧。”
说到底,对常明仁而言,常贵妃不过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感情不深。
对常会成而言,常贵妃也是他的亲生女儿,名下的五皇子已长大成人,所以他心里的那点盼头,始终不曾彻底打消。
所以在他看来,将孙女嫁给五皇子,相当于是将五皇子彻底变成常家外孙,是门天作之合的好姻缘。
常明仁当然很了解他的父亲,知道他在盘算着什么,他之所以毫不犹豫的拒绝这门亲事,固然存有避讳的原因,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彻底断了他父亲总不死心的那点念头。
“皇后娘娘愿意提拔重用儿子,若儿子还三心二意,做出首鼠两端的行径,不愿奉上自己诚意和效忠,儿子日后要如何在朝堂上立足?”
常会成对此有些无言以对,常大夫人赶紧回道。
“父亲,相公说得对,不说以后如何,就看皇后娘娘如此精明厉害,能在前朝和民间享有这么高的声望,贵妃娘娘却只能在后宫,就知道相公的决定肯定没错。”
重点是皇后能在前朝和民间享有这么高的威望,皇上不仅不忌惮和打压,还不吝亲自给其造势,让皇后的言行频频出现在邸报上。
这么一想,常大夫人瞬间觉得,之前是她短视了。
只想到五皇子有身份地位,常贵妃是常家女,还是能任她丈夫拿捏的那种,若无意外,定能让她女儿这辈子都能享尽荣华富贵。
却忘了她丈夫才是常家与她儿女未来的最大依仗,若因此而误了丈夫的前程,那就得不偿失了。
而她丈夫一旦失势,她那继婆婆生的小姑子,可也不是什么温善纯良的贤惠人。
眼看连他大儿媳都改了态度,认同长子的选择,常会成也只能道。
“不管错没错,他都已经拒绝了,我们也不能背上欺君的罪名,只能赶紧将娴儿的亲事赶紧落实下来了。”
常向娴今年才及笄,早就有很多上门提亲的人,只是常家本想再多观望一段时间,如今只能仓促的尽快定下。
好在常明仁是大理寺少卿,在某些方面的信息本就灵通,又因负责兵部大案,京中那些人家的情况,早就被他记在脑子里了,不怕会给自家女儿挑个祸害。
周围没有外人后,常明仁有些遗憾的看着自己的大儿子,感慨道。
“你若能参加三年前的那场大招募,为父就不用为你的前程担心了,真是可惜了!”
可惜世上难买早知道,他已察觉到,像他儿子这般年纪轻轻,思想却很通透,对人对事都很有想法的人,很投皇后的脾气。
他儿子若能早些投在皇后门下,磨练出来后,将来的前程肯定差不了,远比通过科举之途慢慢往上熬资历,升得更便捷。
常向和有些意外,不太明白自家父亲为何会突然发出这种感慨。
“父亲为何会这么想?都说科举才是正道,何况宫中不是已经放出风声,今年还会再招一批人。”
常明仁摇摇头道,“先机很重要,可惜我们没有抓住三年前的那次先机,毕竟在当时,为父也没料到那些人竟然能有今日,就算你现在去参加大招募,也晚了一步,不及上一批人容易出头。”
常向和仍觉疑惑,“那些人纵然能得陛下和娘娘的重视,如今也不过是其中的几百人得了八/九品官身而已,就算船队和护卫队的那些人被纳入朝廷,想来起点也不会比之前的那些人高多少,父亲何必如此在意?”
不到弱冠之年的儿子终究还年少,经历限制了眼界,认知也就有所不足,常明仁叹了口气解释道。
“在这件事情上,你可看错了,依娘娘的性格,就算船队和护卫队被朝廷收编,她也不会允许别人染指这两大势力,你且看着,等他们出海回来,那两大势力的负责人,至少也是五品起步。”
京中一品、二品、三品的大员很多,这就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似乎四品、五品的官员变得不那么值钱了。
可是事实上,四品、五品的官员,在朝堂上也是很有话语权的一批重臣,像常明仁,身为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在这京中和朝堂之上,都是一位实权在握,令人忌惮的人物。
常向和很清楚,三年前参加大招募的那批人,最多只有举人功名,其中大半甚至只是白身。
可他更清楚,他父亲绝对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开玩笑,被震惊得愣了片刻后,才反应过来。
“父亲,就算娘娘有这个意,陛下也同意,可是朝堂上的那些老大人们,也不会同意吧,朝廷的升迁,从来都是章可循的。”
在这件事情上,皇上皇后的权力再大,也不好冒天下之大不韪,破格提拔那些人,还是一下就给提拔到他父亲所说的高位上吧。
虽然儿子是在质疑他的判断,但是常明仁不仅没有因此而不悦,反而还很欣慰。
“若是他们为朝廷立下大功了呢?你可知道,虽然护卫队的事情曝出来时,有些人想以此为由,抨击娘娘豢养海盗,但是一旦那些海盗被纳入朝廷,成为大安的海上驻军,那么他们此前在海上剿灭海盗的行为,就是为大安肃清海盗,守护沿海百姓安宁的大功绩。”
更别说是只要有心,就能知道宫中在近两年拿出来的那些真金白银中,无人知道来路的那一部分,少说也多达上千万两的白银,很有可能就是那些人给宫里‘赚’的。
有这么一批能让宫中日进斗金的得力干将,谁不喜欢?谁不重视?
平国公府冒着杀头的风险,想方设法的捞钱捞物资,劳心劳力的忙活了六年,也不及人家皇后随手操作一下赚得多。
所以对于他爹始终不愿放弃的那点盼头,常明仁只觉得可笑,同时也觉得他爹是真的老了,脑子顽固不化,至今还没真正看清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