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赵家人
第282章赵家人方远骑着边三轮摩托在前面,李墨林开着吉普在后面跟着。
沿着山路下山,到了山脚有一个三岔路口,往左是通向县道,李墨林他们就是从这边来的。
方远骑着摩托车,带着往右拐。
往前拐几个弯,绕过一个小山包,就能远远看到一条河,直接通到河边。
河边一片都是农田,但在这些农田中间,有一片很大的地方被围墙围了起来,还能看到里面有大堆的煤炭和一排平房,应该就是洗煤厂了。
这一路过去,都能看到路上洒落了一层煤灰。
当车缓缓开进洗煤厂,里面有两辆拖拉机和几辆牛车正在装洗好的煤。
现在拖拉机也是很贵的,有指标也是四千,买个指标,或者直接买计划外生产的价格一般六千多、八千多不等。
普通人根本买不起。
就算是一些小老板想买,也找不到关系,毕竟很多做生意赚钱的人都是普通家庭出身,现在很多人对做生意的人看不太上眼。
毕竟早几年做生意还是“投机倒把”,是不光彩的事,短短几年之内,这种观念还是比较难改变的。
后来做生意的人赚钱了,过上好日子了,大家才开始羡慕、正视。
1979年,国家开始允许私人买车,但有明文规定,只能用于生产,买车的种类还有限制。
实际上,国家根本没有开放私人买车的渠道,普通人想买车,没点路子根本买不到。
而且这里面有很多乱七八糟的规定,指不定给你找个什么借口,就能把你车给扣了。
到了1984年,所有东西都放开了,这一年也是国内的公司元年。买车这一方面也放开了,国家明文规定了私人买车的合法性。
一直到1990年,全国民用汽车只有554万辆,大部分还是在国营单位手里,私人登记汽车只有82万辆,国营单位占了85.2%,私人占了仅有14.8%。
就算这82万辆,58万辆是货车,24万辆是载客车,轿车也算小型载客车,但这24万辆载客汽车,大多是面包车,登记过的轿车,全国也不超过五万两,甚至更少。
全国有1301个县,平均分下来,一个区、县只有38辆私家轿车。
私家车有数据统计,是从1985年开始的,这一年私人载客汽车不过1.9万辆,货运汽车26.5万辆,这1.9万辆里面还有很多面包车,真正的私家轿车、越野车,全国有五千辆就顶天了。
这些车大多还集中在几个沿海城市,因为这些地方对私人经商比较支持。
内地城市有工业发达超过沿海的,但都是国营企业顶着,比如有冰城之称地哈市,现在工业再国内就排的上名,但市场经济并不多。
李墨林的车一开进洗煤厂,正忙路的工人都纷纷投来好奇和羡慕的目光。
不少人还以为有领导来了。
李墨林将车挺好,打量着洗煤厂,因为紧靠河边,靠河岸的一面还没有围墙,河岸边放了洗煤的机器。
洗煤大概就是用水冲洗,然后搅动,利用水的浮力分出矸石(废石)、中煤、精煤,同时洗掉原煤里灰分和硫。
洗过的煤燃烧更充分,发热量更高,炼钢需要的温度高,都要用焦煤,普通煤消耗量更大,不划算。
洗过的煤可以减少排出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但洗煤对附近的影响特别大,尤其是水域,洗过煤的水,也没有处理,又重新排入河里了。
河上游还清澈见底,下游已经污浊不堪,河沿岸还飘着一层黑乎乎的物质。
整个洗煤厂除了那机器,也就只有最里面一排房子了,其他的地方都是平地,用来堆放原煤和洗好的煤炭,还有洗出来的矸石。
李墨林问道:“这样洗,一天能洗多少?”
“小几十吨吧!不超过五十吨。”卢和旭说道:“不过要一天二十四小时干,我们只要白天干就行。”
想想也是,这种洗煤的方式很“低级”,跟后来全自动化完全没办法比。
李墨林又问道:“这机器多少钱买的?”
卢和旭说道:“九千,送礼、请吃饭花了一两千,还有就是其他费用,大概一万二左右。”
也不便宜了!
放后来,这一万二就是百万级别的投入了。
“我们先办正事,死者和他家属呢?”李墨林问道。
“在那呢!”卢和旭指了指煤矿那一排房子。
李墨林回头一看,在那一排平房的屋檐下,有五个人,或站或坐,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其中最小的估计只有五六岁。
方圆说道:“他们是死者父母,媳妇,还有一对儿子,他们家姓赵,死者媳妇叫戴彩云,很厉害一女的。”
李墨林点点头,朝着赵家人走去。
赵家人一直看着这边,见李墨林是开吉普车来的,身后跟着三个穿白色衬衫的人,一看就不是普通人,神色不由紧张起来。
李墨林面带笑容,走到赵家人面前:“赵叔、赵婶、嫂子,你们好,我叫李墨林,也是煤矿的一个股东,也就是老板之一。”
“啊……哦哦!李老板好……”死者父亲赵老汉很拘束,说话都有些结巴了。
反倒是赵婶比较镇静:“李老板好!”
死者媳妇戴彩云确实很厉害,张口就问:“李老板,你们得给我们家一个说法呀!我男人死了,上有老,下有小,我们的日子以后可怎么过呀?”
李墨林点头:“是!是应该给你们一个交代,拖了这么久,确实不好意思。”
“我先去给赵哥上个香,然后我们讨论具体的事宜,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