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小饭局大收获
第149章小饭局大收获四人聊着天,去了就近的国营饭店,点了几个小菜,要了两斤烧酒。
李墨林对于个体经济的理解很深,也知道国家想要什么,地方想要什么,各级领导想要什么,任何一句话总能一针见血,让万尚和崔俊辉两人拍手称赞。
彭康宁心里暗暗吃惊,他和李墨林吃过几次饭,关系还算可以,两人一个在乡下,一个在市里,交际的时间自然少,过深的了解也没有。
今天听到李墨林的种种高谈阔论,不由让彭康宁对李墨林又高看了三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墨林一直没有提任何的要求,万尚抬手看了看手表:“墨林同志,咱们一直在闲聊,你很多的观点确实是真知灼见,让我受益匪浅,那你觉得我们官方应不应该控制个体户的发展?”
这是一个送命题,怎么说都不对。
李墨林先笑着客气了一句:“万领导过奖,我这些都是一知半解。至于个体户发展的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应该综合来看。”
崔俊辉也很想看看李墨林对这事的见解,毕竟李墨林就是个体户:“墨林同志,那你给我们分析分析。”
李墨林整理了一下脑子里的信息,说道:“我这也只是一得之见,大家就当听个乐,说得不对,各位领导也多多见谅。”
“从1978年开始,我们国家的基调就改变了,从绝不允许国营经济体之外的经济出现,到放开一个口子,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大家已经渐渐接受了个体户的存在,也出现了集体经济。”
“从局部,甚至从个人角度看来,集体企业和个体经济其实是起到了作用的,确实让一部分人的生活变好了,在个体户和集体企业身上,几乎看不到国有企业懒散、得过且过的毛病,这其实就是提高了我们的生产力。”
“生产力提高了,收入自然也就提高,收入提高,我们自然就会去消费,买各种商品。到时候工厂生产更多的产品,赚取更多利益,分配给工人的钱也就更多,工人拿着钱去买东西,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崔俊辉听得皱眉:“这不就是资本主义那一套吗?工人的收入是提高了,但那些工厂的老板会越来越有钱,他们不可能做亏本的生意,也不可能把大头分给工人,日积月累下来,就会导致贫富差距变大,最终我们走的就是资本主义道路了。”
万尚也说道:“墨林同志,我觉得老崔说的没错。”
李墨林笑着说道:“对,崔主任说得没错,在经济学里,做生意、打工赚钱,就是第一次财富分配,这肯定避免不了贫富差距,但官方可以用税收来平衡大家的收入,收入低的不缴纳税,收入高的多缴税,国家拿到税收,又去搞建设,提高大家的生活品质,甚至给穷人见面赋税,比如把农业税减了。”
“这不可能!”崔俊辉下意识说道:“农业税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税收之一,如果没有农业税,我们国家正常开支都维持不了。”
李墨林看向万尚,说道:“万领导,你觉得现在最困难的是谁?”
“农民!”万尚微微叹了一口气。
李墨林说道:“对,农民!他们没有粮票、肉票,一天到头就在地里挣扎,最后还要缴纳重额的农业税,他们自己种稻谷,最后却吃不起大米,只能吃红薯饭、玉米饭、土豆饭。”
“如果从大量我们这样的个体户征收到足够的税收,抵消掉农民的农业税,就算没提高他们的收入,是不是也能让他们的生活品质提高一大截?”
崔俊辉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说不出反驳的话来,因为李墨林说的是实话。
万尚也陷入了沉思,他们这些人,隔三差五就开会,从去年年前开始,他们就接到上面的指示文件,文件明确表示,让他们酌情管制个体户的发展,不能让个体户冲击到国营企业,因为国营企业是国家的根基之一。
但邵洲市一直压着没有对个体户采取措施,他们就是在权衡利弊。
彭康宁也是这个体系里,他对这方面也很有发言权:“墨林,你说的是没错,但你考虑过国营厂和供销社体系吗?如果放任个体户发展,必定会抢走国营厂的生产资源,国营厂没有生产产品的材料,他们怎么运转?现在全国上下十亿人的吃喝拉撒,都是国营厂和供销社在保障的呀!”
“我们不考虑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如果我们全面放开,国营企业被大规模挤垮。”
“以现在私人小工厂,村社集体小企业,能支撑得起全国上下十亿人的吃喝拉撒吗?”
“跟老百姓直接相关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衣服、自行车、香皂、牙膏、钢笔、墨水、各种糖、烟酒;医院的各种药品、医疗器械;各种矿产;各种材料,私人企业能支撑得起吗?”
个体户、私人厂、集体企业,发展的时间不过三年,说句不好听的,三年时间,一个大型工厂都盖不起来。
现在个体户、私人厂、集体企业其实是在国营厂这一头巨象的阴影下成长,不过这一头巨象有多苍老,有多少深入骨髓的毛病,它确实是撑起了这个年代国内的工业体系,承载了十亿人的吃喝拉撒。
李墨林自然是想到这一点的:“老彭,你说的很对,如果说国营厂现在是一头大象,私人企业和集体企业就是一只蚂蚁。”
“但我从来没有说过让私人企业和集体企业彻底取代国营企业,国营企业永远会是我们国家工业体系的一个重要拼图,也会是我们国家商业的一块重要拼图。”
“我觉得国营企业现在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再往前走,不可能走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去想。”
“国营企业可以慢慢让出一部分并不太重要的行业给私人企业,国营企业只要掌控好最主要的几个产业就行,比如粮食、武器、钢铁、能源等。”
“如果把一个国家的工业、商业、经济比喻成一个人,国营企业就是这个人的骨骼;金融行业就是这个人身体的血管,血液自然就是钱;神经系统就是国家对全国工商业的正策;而私人企业和集体企业就是这个人的皮肉。”
“这个人往什么地方走,不是皮肉决定的,也不是骨骼决定的,是脑袋决定的,然后通过神经系统控制身体移动;这个人能站起来,是骨骼决定的;皮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只能跟着走,顺势而为。”
万尚、崔俊辉、彭康宁三人面面相觑,李墨林的这一番话,着实是震撼到他们了。
这完全不像是一个农村个体户能说出来的话,这一席话听着似乎没什么高大上的东西,但真操作起来,牵动的是整个国家。
万尚长长一声叹息:“墨林同志,你做个体户实在是太可惜了,你有没有兴趣来官方工作?我可以帮你想办法进。”
李墨林可不想走仕途:“万领导,我可不是这一块料,让我随口闲聊几句还可以,真成系统的聊,我可就两眼一抹黑了。”
万尚自然明白,李墨林是婉拒了自己的提议,不由暗暗惋惜:“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万领导,在这方面我其实可以给您提一个小小的意见。”李墨林说道。
万尚一愣,随即面露微笑:“那我可要好好听了。”
李墨林说道:“说一千道一万,刚才彭主任说的很对。现在私人企业和集体企业根本支撑不起国内的供需,没有国营企业支撑,就会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大家拿着钱和票买不到东西,影响深远。如果这个时间持续过长,比如老百姓拿着钱,两年内都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钱就是一张废纸,国家的货币体系信用就会大幅度降低,国家肯定不会愿意见到这种情况的。”
“而且国营厂如果撑不住,大量工人失业,对社会稳定也会是一个很大的隐患,知青返城就已经影响很大了,再来一次工人失业,影响更大。”
“再者,国营厂现在出问题,所有技术、人才、设备都在国营厂手里,私人企业不可能有能力承接,就说个最简单的,我们一些大型工厂,里面有国内最先进地机器,占地几百亩,加上生活区,甚至几千亩,这种大型工厂才是掌控真正核心技术的国营厂,没有大几千万,甚至上亿,根本承接不下来。”
“现在国内1978年改革,到目前不过三年多的时间,估计全国最有钱的个体户也不超过两百万家产,最有钱的个体户倾家荡产也承接不了一个大型工厂,更别说全国有成百上千这样的大型工厂,这些大型工厂如果倒闭,机器、技术、人才就会全部流失,国内工业就会出现断代,以后再要重新启动,必然花费很大力气。”
“唯一能兜底的只有国家,国家收购国营企业,那不是笑话吗?国家如果有这个钱,直接补贴工厂的亏损,让他们维持运营就行,没必要转一圈。”
“而现在我们私人企业和集体企业,确实在跟国营企业抢资源,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到了必要的时候,先弃掉个体户,稳住国营企业,稳住根基,不让大厦一下全部倾倒。”
“等集体企业、个体户有能力承接国营企业空出来的市场,有能力承接大型国营企业的技术和人才,有能力承担国营企业曾经承担的民生重任,再一步步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