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校园直通车(3)
第18章校园直通车(3)
现在,如果某某想跟他人联络,问及别人的联系方式时不再会说:“你的电话号码多少?”而是问:“你的qq号多少?”如果别人没有qq号,某某也不会问他的电话,而是以一副长者的态度和教训的口吻说:“没有qq啊?快申请一个吧!要不也太落伍了!”于是,几乎全校学生都有一个qq号,甚至有人还一个人申请了五六个、七八个qq号。(这样,还真浪费虚拟资源呢!)而且,学生们原先各式各样的口头禅也统一了:“你qq号多少?加我(你)!”
不仅如此,学生们爱上qq后,嘴里说的是qq,脑子里想的是qq,连上课时也丝毫没有收敛。有一次,某班数学老师讲到“数学的用途”时问学生:“除了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外,还有什么是按数字编排的?”学生一听,不约而同地说:“qq号!”
事态发展得越来越严重了。因为太过于迷恋qq,但并不是所有人家都有电脑,于是学生泡网吧的几率大大提升,老师连进一次网吧就罚款20元的措施都用上了,还是没能让同学们的脚听话……
qq是由深圳腾讯公司开发的一种即时聊天器,因为它很方便、快捷、功能多样化,而且可爱的“小企鹅”也为qq增添了几分魅力,所以深受青少年的喜爱。但是,互联网是个过于复杂的地方,很多学生都没有在网上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在网上受骗,而深受其害的学生不计其数。网络是个十分方便的东西,但如果不能正当地利用,它也只是一个有害而无益的东西。qq使学生们无法认真学习,在网上遇到了骗子而无法识别,这一切都令家长、老师们担心。
同学们,网络可以供我们使用,但关键是看我们怎样使用。
作者用活泼的文字和生动有趣的语言,对社会、学校的qq热心平气和地进行描述,进而加以较深入的分析。这反映了小作者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文章叙议结合,叙述的事例有说服力,议论从叙述中生发,不空泛,文章思想因此较为深刻。
班级内外
一堂印象最深的语文课
蔡秋英
在我的小学生活中,有一堂语文课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那天,悦耳的铃声一响,我们就端坐着等候贾老师来上课。“噔、噔……”响起了一阵脚步声,贾老师抱着一叠教科书进来了。“黄跳,你给我出来!”贾老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厉声喝道。妈呀!这个“调皮大王”准是又惹祸了,唉,少不了挨一顿训斥。我想。贾老师发起怒来真是可怕极了。特别是那双眼睛,如利剑似的,直向你刺来。我的心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教室里鸦雀无声,我们大气也不敢出。
贾老师揪着黄跳的衣服,把他拉出了教室,“砰”地一声关上了门。然后,他又回到了讲台,清了清嗓子。不好了,“暴风雨”即将来临!我想着,不由自主地害怕起来。
“同学们……”咦,怎么回事?贾老师的脸已阴转晴,笑盈盈的。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真奇怪!我百思不解,同学们都骚动不安起来。贾老师说:“你们知道黄跳今天穿的什么衣服、什么裤子吗?他又穿着什么鞋?”“啊!我没注意呀。”看看贾老师,我们都答不上来。
这时,贾老师开门把黄跳“请”了进来,让他站在讲台上,诙谐地说:“黄跳同学,刚才委屈你了!”我们哄堂大笑,笑得前俯后仰。黄跳一脸的疑问,看着我们笑,便也跟着我们傻笑起来。
这会儿,我们才看清楚,他穿着白衬衫,一条深蓝色的裤子,一双灰色的凉鞋。
贾老师这才展开话题:“同学们,平时我们要注意观察,注意事物的特点,这样呢,写起作文来就……”他微笑地说着。
“喔!”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悬着的心落了地,如释重负地舒一口气,同时也对贾老师那种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感到敬佩。
我们挺直了腰,饶有兴味地听贾老师生动地讲课。时而,我们瞪大眼睛屏息凝视,时而开怀大笑。听贾老师的课,我忘记了别的,和同学们一起喜、一起忧,完全置身于欢乐的课堂之中。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咦?今天的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在贾老师的“同学们再见”声中乐呵呵地告别了这堂有趣的作文课。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堂语文课。
本文选材新颖真实,构思巧妙奇特,从开始的“悬念”,到最后的“真相大白”,在小作者绘声绘色的叙述中,一位亲切风趣、善于施教的老师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人物语言生动干净,细节处把握较好。
班里的名人
王一
你想知道我们班上的知名人士吗?那么就让我来一一介绍吧。
先向你介绍的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刘岩,她是我们班上的学习委员,已经连任四年了,老师也特别信任她,纪律是她主管。因为我们班上调皮的男生被她管得服服帖帖的,所以那些男生们给她起了个“武则天”的绰号。可是没有一个敢当她面叫的,如果让她听见,轻则吹胡子瞪眼,重则拳打脚踢。
那个虎头虎脑、大眼睛的小男孩,是“小画家”刘刚,他画的画在我们学校可是数一数二的,名气还不小呢。尤其是水墨画和动物画,哎,那简直绝了,活灵活现的。
“太阳帽,太阳帽,我给太阳戴帽子……”咦,这是谁的声音!哦,原来是王佳呀,她可是我们班有名的“小诗人”,曾有几首诗在《风铃周报》上发表过。她不但诗写得好,而且歌也唱得好,一张白净而清秀的脸,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高度近视镜,外表给人一种十足的弱不禁风的林黛玉的感觉。
再向你介绍的是一个文质彬彬的男同学,他叫张攀,他平时说话轻声细语,就连跑步的姿势也像小姑娘,因此,得了个“假姑娘”的绰号。可他学习是顶呱呱的,哪次考试都是前5名。
我们班还有一位“钻”出名的书法家,她就是迟娜。一次评改作文时,老师批评了写字潦草的同学,当点到迟娜时,她脸红红的站起来,大家都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从那以后,每天晚上她都要坚持写两篇小楷,一个月下来,原来傻大傻大毫无个性更无气派可言的字,早已变成另一副模样了。
提起我们班的“幽默大师”金晓明,“他这个人啊,拿他真是没有办法!”这可是我们班主任周老师对他的评价。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不但不生气,反而嘿嘿地笑。这时候,老师的气早被他的笑冲到九霄云外了,如果课堂气氛太严肃了,他就会时不时地插上两嘴,讲几个笑话,来活跃一下课堂气氛。有一次,班上开展文娱活动,金晓明“噌”地一下跑到讲台上,故意拖长声音说:“同学们,我今天说的话题是:怎样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台下一片哄笑,弄得老师啼笑皆非了,禁不住“扑哧”一声也笑了出来。他接着说:“我们上课一定要遵守纪律,不然就要吃蛋(挨批评)。还有一点,我们不要跟那些娇小姐斗架。我们要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如果我们小肚鸡肠,就枉称男子汉。好了,今天的演说到此结束。”说完,他就跑出了教室。其实,是女生把他哄下台的。
要说起我们班上的“小作家”,要数蒋立研了。他写的文章节是节,段是段,甭提那词句用得多恰当了。老师常常将他的文章在班上朗读,如果搞什么作文竞赛,要么不参加,一参加,准得抱个奖回来。
小作者抓住人物的特点,通过外貌、语言、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将“武则天”、“小画家”、“小诗人”、“假姑娘”、“幽默大师”、“小作家”写得生动逼真,活灵活现。题材新颖,善于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是本文的显著特点。
试卷有趣吗
林星宇
我们这次的期中试卷,是一张有趣的试卷。试卷开头有这么几句话:同学们,又到了瓜果飘香的金秋时节,你经过这半个学期的学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这里也有累累的果实,只要你仔细审题,沉着动笔,一定会摘到这香甜的果子。祝你成功。这段话真有趣,它既把我们积累的知识比作果实,又把期中考试说成是金秋时节。一句话就把我们带入了丰收在望的情景。
第一题你肯定想不到,竟然把读拼音写词语和选择正确的读音说成“快乐abc”!这多有趣啊!“咬文嚼字”,读了这个题目你能猜出这道题的内容吗?我想你们猜不出来吧!此题有4小题:补充词语、组词、选词填空、画出不是同类的词语。“当回裁判”,一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想,只有在竞赛场上才有裁判,考试只有监考人员,哪来的裁判呀!我继续看下去,原来是判断题呀!“句子万花筒”,这个题目我最喜欢,因为万花筒好玩又漂亮,那么“句子万花筒”会不会更令人向往呢?一审题,原来是各种句式的变换,你说有趣不有趣!“阅读直通车”,听了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些什么呢?这道阅读题,如果你能顺利地通过,那么你就像坐快车一样直达目的地。你是否有这种水平呢?“迷你作文”,这“迷你”二字就让你产生无限遐想,它可以让我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写出更好的作文。终于到了“课外拓展”,这题该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此题共20分,很多同学课外书看得多,做起来得心应手,而我呢?绞尽脑汁才得了11分。唉!这都怪我平时不看课外书,知识面狭窄。
听了我的介绍,你觉得这张试卷有趣吗?我认为这张试卷能让我们轻松做题,在有趣的考试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的课本变了,老师的教学方法变了,连试卷也变脸了。比起以往那种板着面孔冷冰冰的试卷,小作者的这张试卷的确有趣,更生活化,能够激发同学们学习的激情。全文以一种紧张而又愉快的口吻一气呵成,恰到好处,堪称佳作。
考试交响曲
陈颖
演奏者:六(3)班全体同学。
指挥者:监考官陈老师。
前奏
考试交响曲即将拉开序幕,同学们正埋头争分夺秒地苦读呢!这段前奏颇有气势,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愿乘风破万里浪……”书声朗朗,此起彼伏。嘿,从没听过这么雄壮的交响曲前奏。同学们是希望“临阵磨枪,不亮也光”啊!
第一乐章(小奏鸣曲)
发卷子啦!苦练一学期,就看这份卷啊!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接过卷子,不知不觉中,考试交响曲第一乐章已经开始了。我看了看卷子,心凉了半截,不用说也知道,这卷子可不好做啊!开始答卷!随着指挥者“指挥棒一挥”,同学们赶紧奋笔疾书。呀,这段奏鸣曲应是降b大调吧,同学们如行云流水般地写着,那纸与笔摩擦的大调不愧为一首不错的奏鸣曲,就是有点儿断断续续……时间不等人,一个10分钟过去了,两个10分钟过去了……小奏鸣曲告一段落。
第二乐章(超级狂想曲)
乐曲已经演奏到一半了,同学们这会儿在攻那些讨人厌的“阿波罗”号超大难题呢!这不,看我。我想,我想,我想想想!“枯藤老树昏鸦”,“枯藤”的“藤”怎么写呀?我不论怎么狂想,如何绞尽脑汁,就是记不起来了。再看看其他同学,也正在冥思苦想,专注地演奏着狂想曲呢!狂想啊狂想,就是胡编乱造也要把每个空格填满!
第三乐章(幻想曲+小狂想曲)
演奏完了,有的同学也不需要再狂想了,于是他们开始幻想,幻想着得了“优”后如何去“狂享”。但对有的同学来说,时间不允许他们幻想,他们只好继续狂想,继续胡思乱想,想出一点儿算一点儿吧!这个小段尽管不大和谐,但主题都是一样的:我要得“优”,我要考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