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机顶盒由来
“你开。”“你开。”
“你是大师,你来开。”
“这是你家电视,你来开。”
“要不咱俩一起?”
“这么屁大点按钮咋一起?”
“要不石头剪子布?”
“成,石头剪子布!”
“我赢了,你来开。”
“你赢了,你来开。”
“…”
“…”
“你个怂包…”
和尚三竿聊完我今天看电视的经过,我俩商量许久,最终决定,一起看会儿零号台的《还珠格格》。
两个人一起看,要是其中一个再出了什么问题,另一个还能帮忙照应着点。
但犹豫良久,我俩都没决定由谁来打开电视机。
说真的,我有点怕,看得出来,尚三竿也有点怕。
在今天之前,打死我都想不到,有一天,我会被一台普普通通的电视机,和一部二十年前的电视剧给联手镇住。
又商量了一阵,我俩最终还是一起决定…今天就先不看了,天太晚了,起码等到明天,趁着天亮时再看。
做出这个决定后,我俩都松了一口气,直到这时,随着肚子一阵咕咕叫,我才反应过来,我已经一天没吃饭了。
备上一碗泡面,等水烧开的间隙,我先拿起手机看了看。
电量又没剩多少了,未接来电和未读信息倒是不少,基本都是尚三竿和糖糖锦瑟打来或者发来的。
翻看一阵,我冲尚三竿问道:“哎?你不是说本来找我是有事儿嘛?发生了啥你应付不来的事需要我帮忙?说吧,我能帮尽量帮。”
尚三竿白了我一眼说:“你脸可真大,我堂堂大师用你帮忙?就是有个事儿想跟你说声而已。”
“那是啥事儿啊?”
我问完,尚三竿也没接我话,而是站起身说道:“得,知道你没事儿就行,我得回去了…你别自己偷看电视啊…”
我拱拱手说道:“谢谢您老这么抬举我,我特么胆儿怎么那么大?还敢一个人偷看?”
说到这儿,我不自觉的看了一眼电视机。
屏幕漆黑,但电视机下面橱窗里的机顶盒,仍在亮着一盏血红色的电源指示灯。
“三竿子…”我忽然冒出一个念头,不由得指着那个机顶盒问道:“你说…这玩意儿在北安,是家家户户都有?”
尚三竿顺着我的手指看向机顶盒,像是想到了什么,他点点头说:“是,这玩意儿也普及好几年了,我还记得,当时先是要取缔各家各户私自安装的‘锅’,还有印象吧?”
我也点了点头,那东西我确实有印象。
那几年县里已经有了有线电视线,老百姓家里的电视接上那根线,就能收到许多电视台,而且画面清晰度什么的都很不错。
但是那种线始终没有彻底普及,原因只有一个:太贵了。
装上那种线,需要每年支付三百块钱的费用。
那几年,北安已经开始按一定比例补贴水电费了,三百块钱,对于当时的许多老百姓来说,全家一年的水电费都用不了这么多钱。
对比之下,老百姓都觉得这玩意儿太贵,所以都不愿意安装。
可是不知从何时起,不安装那根线的话,自家电视就完全没有信号,电视机彻底成了个摆设。
就在这时,‘锅’应运而生。
所谓的‘锅’,就是一个超微型的信号接收器。
这东西跟空调一样,一个外置设备连接一个内置设备,电视机配上这玩意儿,瞬间就能收上千个电视台。
毫不夸张的说,连特么伊拉克的电视台都收得到。
这玩意儿的外置设备,造型上完全就是个微型的卫星信号接收器,有点像炒菜的锅,所以老百姓就约定俗成的管它叫‘锅’。
这东西很便宜,一百多块钱就能买到,而且包安装,装上之后也没有后续费用,当真是‘一次付费,终身享用’。
在这样的性价比之下,这口锅瞬间如瘟疫般风靡全北安,家家户户装的都是这玩意儿,没有任何人会傻了吧唧的不选这个,而去安装每年都要缴一笔昂贵费用的有线电视线。
最开始时,县委还会管理限制一下,找了很多借口,不准百姓私自架设这口锅。
奈何北安遍地刁民,根本没人把这禁令当回事。
后来还有人发现,不少县委的工作人员,他们家里安装的也不是有线,而是这口锅。
俗话说‘法不责众’,于是这事儿就彻底没人管了。
直到后来,随着拆迁,许多人都从平房住进了高楼,但他们家里用的依旧是这种锅。
遗憾的是,这种锅的安装工人似乎并不擅长高空作业,好多安装在高层户外的锅,装的都不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