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衣锦不还乡全年饿得慌 - 时尚往事之2000年 - 鹿港小镇111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1章衣锦不还乡全年饿得慌

“速度七十迈,心情是自由又自在,希望终点是爱琴海,全力奔跑,梦在彼岸。”

冯修开着大切哼着歌,这次歌词一点没改,因为这歌里每一个词都刚好代表他此刻的心情。

他看了眼手上戴的精工表,又想起昨天孟嘉跟他一起的场景。

当时他本来想送孟嘉去机场,结果她反而说冯修要开车上千公里太辛苦,跑过来长城饭店送他。

还带了一套新衣服:黑色的纯棉裤子,米色的羊毛衫。冯修就笑着问她是不是这些都提前买好的,他要是昨晚不敲门,这身衣服就不知道藏哪天去了。

孟嘉红着脸不理这话茬,又拿出一块手表让他戴上。

冯修见她这种恨不得把全部钱都花在自己身上的劲头,心想这可咋报答呢,于是抱着孟嘉一通亲,把她亲缺氧了才放手。

果然,亲完之后孟嘉已经软的只能靠在他怀里了,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眨一眨,手指头在冯修胸前划拉。

...........

过了凤凰市区,再向西20公里就是鱼嘴乡了。这些年发展太快,它已经撤乡改镇,大家叫它鱼嘴乡只是顺嘴罢了。

一条国道从镇中心穿过,北边是镇政府,医院、银行、居住区,镇中心小学中学啥的。路南边则是科技园区,里面的企业主要就是当年的碳素厂,它经过这些年发展已经四期了,光职工就几千人。

路南除了科技园,就是个大市场,在农村叫“赶大集”。原本只是大家卖点蔬菜瓜果小玩意儿,现在专门划了一块地,盖了简易房,地上摆摊的摊主们也自此有了货架柜台,变得更正式一些了。市场门口立了个大牌坊。虽然有点不伦不类,但是气势足,牌坊上5个大字“凤凰第一集”。

今天就是“赶大集”的日子,又是腊月26,所以人特别多。

冯修的大切跟着车流、三轮车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流,在国道上一点点向前蹭。

闲着没事儿看左右的车牌,发现哪个省的都有。一看这些开车的人,都是赚了点钱衣锦还乡的。

他前面那辆桑塔纳就是京牌的。车主年龄也不大,大冬天的也不怕冷,开着车窗不停跟认识的人打招呼:

“三舅!赶集啊!”

“二姑,我给你带了北京烤鸭,待会给你送过去啊。”

“木鱼儿,看哪呢,这儿呢。晚上一起打牌啊。”

这叫木鱼儿的看起来跟车主很熟,直接趴车窗聊上了。

“小义,你这是发了啊,还买上车了。”

“有个大哥在京城做印刷厂,我给跑跑业务。”

“你这太谦虚了,肯定是个总啊,你看你后面还跟着一辆呢。那个车大,专门拉年货用的吧?”

那个叫小义的从后视镜看了一眼大切。立刻闭上嘴,关上车窗,不想聊了。

过了大集,路就通畅了。

十分钟后大切就开进了阳光小区。

车停自己家楼下,冯修提着大包小包就进了单元门。

到二楼一看,房门直接开着。

推门而入,把包往桌子上一扔,然后躺沙发上喊道;

“妈,我回来了!”

“喊那么大声干什么。茶几上有沏好的茶,自己倒着喝。”

声音从厨房传来。

冯修拿起茶缸子喝了几口又躺下。沙发框架是硬木的,有点膈脖子。他找个靠垫垫上,拿起手机给孟嘉发短信:已到家,勿念。手机放下又拿起来补了一句:想你。

“来,看看我大儿子从京城带什么好东西来了。”

冯修他妈王芬从厨房走出来。50来岁,身材有点富态,但精神头十足。嗓门比较大,属于常年开饭店练出来的。

出来后看到桌上的包,走过去打开,从里面一件件拿。

第一盒是北京烤鸭

第二盒是稻香村的点心

第三盒最大,是保暖内衣。

“你这小子,也会给妈买这个了,没白疼你这么多年。”王芬拿着保暖内衣的盒子在身上比划,“这衣服我穿着能合身吗?”

“肯定能啊,这是最大号的。”冯修眼神一瞥,就知道众多礼物中,保暖内衣最合老妈心意,心想幸亏孟嘉懂这些,临时补了这件礼物。

“你这是嫌你妈胖啊。”王芬走过来,搬把凳子坐冯修旁边,拿手指头戳他脑门。

说完熟练的从茶几上拿根烟点上。

“妈您都50多了,赶紧戒烟吧。”

“等你结婚生儿子了我就戒,天天带孙子。”

冯修不敢接话了。

“哎我爸呢?”

“饭馆忙呢。”

“快过年了又没啥生意,还不歇业啊。您也是,饭馆还开呢还自己做啥饭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